郭婷


摘要:學以致用是學習知識最直觀的一種輸出。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明確的實用性任務為先導,使學生明確每一節課的學習所得,既能以此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又能讓學生產生對于學習知識而擁有成就感的內在學習動機。有利于長久的支持學生對于學習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難的學習品質的形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始終貫穿以任務為導向,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形成學習,探究,討論,分享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情境設置 可視性目標 模擬輸出 創造性輸出 英語核心素養
在研究課程教學模式時,我們大多時候都在困惑這一課如何導入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本課的知識點要如何呈現與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掌握,再或是繁雜的語法要如何分類講解才能更加條分縷析。也就是說,大多時候我們還是從教材本位出發,來研究教學模式的。但在此同時我們也一定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這個內容太多太難了,我記不住,就算記住了過兩天也會忘,我學它有什么用呢?”在教師的群體中我們也會常常這樣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刻苦了,根本就不學又何來學會呢。
這似乎成了個怪圈,課程的深入研究,學生毫不領情的厭學,教師無奈的抱怨。其實我們也可換個思路來想這個問題。教師在抱怨什么?學生不努力去學(學習態度)。學生討厭的又是什么?他們認為學也學不會的的內容(難度大,不實用)。學生學習的內容又是什么,這一點是客觀的,它是一個學生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他們有能力做到,或必須發展能力做到的事。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教師,要在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以學生學習需求為依托的橋梁,把不明確的學習目標變成明確的,可視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也就能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學習的這一過程中學的到底是什么,學到的又是什么?學習就是在完成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和心理上對學習本身的信任性,相信通過學習最終能夠解決各種新的變化著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學習的目標一定是難度適中,讓學生踮起腳尖就能夠的到的,效果一定是一個可視性的效果。那么學生在完成一個內容的學習后能更加明確所學所得,所能所獲。那么其本身就能在遇到問題時自覺的通過學習來解決,時間長了就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自學能力。
根據對現有問題和學情的分析和在教學實踐中的積累,我提出下面的教學模式:
在這一教學模式當中,準備階段即“溫故要知新的階段”,可以用學案導學法,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單詞、短語、相關句型或話題等。把本課要識記的內容按照預習的標準展示出來,把問題拋出來。既可以讓學生起到預習的作用,又可以使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來學習下面的內容。
第二階段,情境設置很關鍵,要在這項活動中設置一個可視性的實效性的目標要求,比如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必修五第一模塊中,可以設置一個志愿者談論倫敦奧運會時的所見所聞來談論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區別,或者用一段關于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差別的英文視頻,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且激發學生想要聽懂,想要模擬,想要創造的愿望。然后第三階段就是課文的輸入過程,讓學生大量積累同一話題下的詞匯,句子。
第四階段模擬輸出這一部分非常重要,是學生現有水平與任務目標之間的梯子。通過一個可視性的,完整的明確的例子讓學生來模擬,重復,仿造,再把期中的某些部分改變展開為開放性的,讓學生來創造。最后達成第五階段創造性輸出來完成任務目標的要求。例如: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必修五第一模塊中的模擬輸出部分,可以回顧情境設置階段,讓學生模仿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或讓學生翻譯或模仿視頻中的內容,是學生反復鞏固量化知識目標并形成話題下話語內容的組織與句型的練習。最后讓學生以一名志愿者申請者的身份,寫一份申請,談及自己對英語的掌握尤其是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差異。再次重現量化知識目標和實效性目標。
這樣學生十分明確本節課所學,第一的學案知識目標和第二階段情境的內容。通過學習,學生可以聽懂一段英語視頻,可以在相關話題下談論內容,可以寫一封申請,進而擴展為,工作申請或其他,實用性極強,可以馬上展示自己所學,即達成了第三第四階段的目標。這樣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而且長期以往能夠從心理上解決學生的厭學心理,對于學習更加信任,更加自覺。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靈魂,而教學模式就是其落腳點,再附以教學內容,就是一堂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課堂實踐。而這種貫穿始終的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理念,即對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培養的理念,恰恰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實現。而閱讀課是內容最為豐富,最具開發創新潛力的一個模塊,也就理應成為實施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主陣地。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準備階段直擊語言能力培養。通過對語言知識的鋪墊與積累,經過輸入,模擬輸出,創造性輸出一系列環節,把量化的語言知識上升綜合為對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任務主導的情境設置階段恰恰可以融合文化品質和思維品質培養所要求的內容。讓學生在情境中發展邏輯思維,感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意識,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最后,創造性輸出階段是對教學目標的一種鞏固,同時也是對目標達成的一種檢驗。
因此,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把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如何與課堂教學接軌,如何將高屋建瓴的思想平穩著陸,是我們一線教師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敏.高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09,(02).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