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
摘要:“回歸生活,體驗活動”是組織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目標,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中要想提升教學有效性,就應該積極探索回歸生活的教學措施,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學習相關知識。本文就以生活化教學為切入點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關鍵詞:回歸生活 小學教育 《品德與社會》 有效性
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具有一定綜合實踐性質的課程,在小學教育中合理組織開展品德與社會教學能夠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未來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但是傳統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注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機聯系,導致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嚴重限制了《品德與社會》教學引導作用的發揮。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還應該積極探索《品德與社會》有效教學措施。
一、立足教材,回歸生活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真正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借助生活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應該立足教材,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分析和整理的基礎上,針對不同教材內容選取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案例,真正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得到相應的激活,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對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中“平安回家”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借助簡單的理論知識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平安回家的重要性,然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回憶在回家過程中有趣的所見所聞,并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然后教師針對學生分享的內容,對基本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然后組織學生針對這些學生感興趣的事以及學生在發現這些事后做出的行為,探討放學后“安全回家”問題,讓學生結合所學指出這些行為的錯誤,并說明原因。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就能夠對“平安回家”部分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對學生健康成長也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
二、靈活使用新教材,設置體驗性生活活動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教師還應該在充分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探索靈活應用教材的措施,進而借助互動式教學、實踐教學、新媒體教學等增強教學生動性和形象性,為教師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體驗性教學情境創造條件。唯有如此,教師基于對新教材的靈活應用,必然能夠增強教學趣味性,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水平的提高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
例如在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中存在“南湖游船”一課,教師在組織開展這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及中共一大召開方面的歷史資料,然后為學生播放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時期艱苦奮斗、浴血奮戰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然后為了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感,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名勝古跡、也可以結合具體的革命故事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體驗性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進而對這部分知識形成深入的理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組織開展課后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識,并且也承擔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要想保證教學有效性,在完成基礎性知識教學后,還可以嘗試組織開展課后拓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加以培養。
例如在對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中“綠色小衛士”進行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拓展實踐任務,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在家長的幫助和配合下完成一次環保實踐活動,并撰寫相應的活動感悟,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活動完成情況對學生實施更為深刻的環保教育,引導學生對環保問題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以培養,讓學生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為學生未來健康成長提供相應的保障。
四、設置生活化評價,促進學生反思
教學評價也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生活表現以及教學內容對學生做出對比性評價,學生能夠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反思自身日常行為,進而對自身行為形成正確認識,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才能夠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取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中,小學教師應該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探索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措施,為學生深入學習思想品德方面的相關知識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鄭偉.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新課程·小學,2015,(11).
[2]金建飛.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04).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