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偉 蔡偉
摘 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采用雙導向的校企合作RCCI建設思路,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教育培養人才新機制,設計實施三個基于建設方案,培養土建類專業執業工程師后備人才,實現高校人才供給與企業人才需求有機銜接。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聯合;執業制度;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8-0073-03
Abstract: Guided by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adopting the double oriented RCCI construction ideas through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o establish a new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rough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sign and implement three construction schem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backup talents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th license specialized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and realize organic cohesion of talent supply of universities and talent demand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cense and registration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也應看到,職業教育尚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
土建領域實踐要求較強,對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規范土建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我國實行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3,4]。執業工程師是指接受注冊工程師基本訓練,以具有較強的工程技術應用和實踐能力,具有技術創新和技術二次開發能力,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取向,能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執業技術人才。如何滿足我國建設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有效提高土建類專業學生的工程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未來卓越的執業工程師,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執業工程師教育培養體系構建思路
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服務地方現代化建設為宗旨,采用雙導向的校企合作RCCI(即調研Investigate and research、構建Constitution、實施Carryout、檢驗Inspect)建設思路。雙導向是指以建設工程領域就業崗位需求和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校企合作是指學校教育向企業后延、企業培養向學校前移的聯合教育培養方式,注重行業指導,轉變企業職責,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工學結合,實現學校與企業互利共贏,形成高校與行業企業人才培養新機制,共同確定培養標準,制訂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和評價培養質量的全方面合作。
1. 調研。基于建設行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依托土木建筑行業協會,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成立土建類專業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和秘書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并同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等國外高校開展交流合作,分析國內外注冊執業工程師制度現狀及發展趨勢,凝煉工程師應具備的工程素養、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明確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和關鍵技術技能。
2. 構建。以工程技術應用開發核心能力為主線,按照高校專業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能力相協調、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原則,校企共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實現矩陣,構建三個基于的建設方案,即基于執業資格需求的培養目標確定、基于執業資格制度的課程體系設計和基于培養質量的保障建設。
3. 實施。組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校與行業企業全程化、立體化實施人才教育培養過程,實行雙導師制度。校內注重基礎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校外強化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累計1年以上時間全面參加企業工程建設項目,在真實場境中接受崗位培訓,培養執業崗位工作能力[5]。
4. 檢驗。在保證達到國家基本教學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實施行業企業全面參與、校內外分層考核的辦法,檢驗人才培養質量,在實踐中反饋效果,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逐步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二、執業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設計實施
(一)基于執業崗位需求的培養目標確定
以地方建設行業就業執業崗位人才需求為導向,確定土建類專業以培養“精施工、能設計、會管理”的服務工程一線的應用開發型人才,即執業工程師后備人才為目標,實現高等專業學歷教育與執業工程師資格培養的有機銜接。“精施工”是使學生精通建設工程現代施工技術和方法;“能設計”是強化學生工程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設計方法,提高分析和計算能力,方案和建模能力以及研究和創新能力;“會管理”指運用項目管理知識,培養團隊人際間的溝通能力、單位間的協調能力和一定的組織完成工程項目的領導能力。
(二)基于執業資格制度的課程體系設計
執業工程師須經專業知識學習、工程實踐訓練和工作實際體驗三個教育培養環節培養。土建類專業以工程技術應用開發核心技術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校企共同設計實施與執業資格制度相協調的理論教學、工程實踐和創新培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1. 理論教學體系設計
以“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寬廣,執業能力突出”為原則,依據培養標準和目標實現矩陣,構建以核心課程為中心的核層式課程群結構體系,即核心課程,一般課程和拓展課程三個層次。核心課程是為了適應建設執業人才的市場需求,培養學生的執業核心能力,突出其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一般課程是形成專業基礎與工程素養的中層課程配套體系;拓展課程是滿足學生在專業興趣與人文素質上的個性發展的外層課程選修體系。所有核心課程均需安排工程項目問題訓練,以突出培養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接受注冊建造師、結構工程師和造價工程師等執業工程師核心知識教育和執業資格教育。
2. 工程實踐體系設計
以“注重職業素質、突出技術應用、強化工程實踐”為原則,構建以工程基礎實驗、項目技術訓練、綜合應用實踐和職業素質拓展四個平臺相互貫通、校內外緊密結合的工程實踐體系。工程基礎實驗側重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工程實踐思維的訓練和養成;項目技術訓練是與核心課程和核心能力緊密結合,側重掌握工程項目的分析、設計、施工、組織和控制方法,形成由初步了解到逐漸認識再到工程應用的循序漸進式訓練過程;綜合運用實踐針對某一執業崗位領域進行綜合能力訓練,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用累計1年以上時間直接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真刀真槍”地完成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達到我國注冊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等執業水平;職業素質拓展側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科學素養,形成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工程態度,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不斷積累后發優勢。
3. 創新培育體系設計
以“保證合格、培養卓越、培育精英”金字塔式三層次培養為原則,構建以教研結合、內外結合、校企結合的學生創新能力培育體系。教研結合就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引導教師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內外結合就是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為平臺,成為學生科技創新基地,舉辦“魯班論壇”、“結構設計競賽”等文化科技活動,大力營造創新環境與創新氛圍;校企結合,就是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企業、社會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和項目開發,參加專題社會調研活動。
(三)基于執業人才質量的保障體系建設
采取多項舉措,造就專兼結合的工程型師資隊伍,推進校內實驗實訓基地現代化建設,組建企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完善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外部保障體系。
1. 工程型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造就一支工程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專兼結合的工程型師資隊伍。主要舉措包括:修訂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工程型高級人才引進力度;改革和完善工程型專業教師職務聘任和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和兼職服務制度;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工程項目研發,考取注冊工程師執業證書;邀請企業優秀技術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和企業導師;選派教師出國學習交流,提高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柔性引進國外注冊執業工程師來校集中授課等。
2. 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依托學科和專業優勢,積極推進實驗室現代化建設,以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建的力學實驗中心、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工實驗中心和節能工程中心)為龍頭,充分發揮學校建筑設計院、建工試驗室、監理公司的協同作用,組建土建類專業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打造集教學、科研、產業開發、服務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平臺,推進學校與政府、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形成專業建設服務地方、融入地方的辦學特色。
3. 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
聯合大型建設企業集團組建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完成企業學習階段任務。中心主要職責是:提供實訓、實習的場所與設備,接收學生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落實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各項教學安排;組織企業高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開設企業課程,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和畢業設計;參與制訂和修訂學生企業階段的培養標準和考核要求,參與考核和評價學生的培養質量;建設實踐教育中心網站,定期公布中心可提供課程、實習崗位、指導教師等相關信息。
4. 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學校和行業企業全面參與的教育培養質量檢查、監控和評價體系。重點實施土建類專業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參與咨詢與決策制度、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和專業學生企業頂崗實踐管理制度;企業導師聘任管理制度;企業實習階段教學質量檢查制度;企業實習階段教學督導評價制度和畢業設計(論文)雙導師指導制度等。
三、執業工程師教育培養探索實踐過程
2007年,啟動階段,以土木工程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力學實驗中心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為契機,開始探索基于職業教育的執業工程師培養改革;2009年,建設階段,以土木工程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建筑學成為教育部CDIO教改試點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成為寧波市服務型重點建設專業為標志,開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11年,深化階段,以學校成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院校為契機,成立土建類專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進入改革深化階段。
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土建類專業畢業生職業素質不斷提高,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不斷增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斷改善,畢業生廣泛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專業社會聲譽不斷提高。2014年學生初次就業率高達98%,麥可思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專業相關度為89%,居所在學校首位。
四、結束語
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教育培養人才的新機制能夠使高等學歷教育同職業資格制度相協調,學校人才供給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有效銜接,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培養工程師的有效途徑之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斷的探索實踐。本文提出的建設類執業工程師教育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和建設方案,可以為高校應用技術型工程師培養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魯昕.加快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中國職工教育,2014(4):6-7.
[2]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雷慶.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及若干建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90-92.
[4]曹露春.執業資格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3):30-34.
[5]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2):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