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群華
摘 要:參與式教學模式是針對傳統教師主導型的教學模式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為主軸,探討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等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式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對具體人文事象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促進師生的互動學習。
關鍵詞:人文地理學;參與式教學;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8-0081-02
Abstrac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s a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lead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uman geograph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politics with geographic environment, by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geography as the principal lin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s a kind of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aiming at guiding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specific humanistic phenomenon, which helps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inquiry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guid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human geography;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nquiry teaching
傳統教學模式中,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記,這樣滿堂式的灌輸法,單純地強調知識的積累,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材知識,但卻不能活學活用,很難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能單純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幫助下,結合一定的社會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1]。參與式教學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從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向以學生的參與教學設計為主轉變,通過互動學習、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探究教學等教學實踐,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參與式教學法是強調以學生學習為核心,以教學互動為重點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互動學習、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探究教學等教學實踐,運用形式多樣、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富有趣味、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深刻領會所學知識[2,3]。
參與式教學強調師生平等、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共同討論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問題,實現教學各個環節的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有助于創新課堂教學形態,推動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創建,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而且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開展創造性底教師教學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4]。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特征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是強調師生地位平等
與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參與式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平等,平等性主要體現為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體驗式學習,尤其是面對師范類的學生,可以通過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設計問答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5]。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核心
長期以來,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主動參與性較少。參與式教學模式是突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從以直接教授學生為主向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轉變,教學活動從以往的師生單向交流向教生與生生等多向交流轉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參與性學習更受授課者關注。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參與式教學模式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教學內容的設計、課堂即興討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等方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參與式教學模式,也可以分小組討論或分小組設計某一教學內容,正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拓展學生參與教學的空間。
三、高校人文地理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策略實施
(一)參與課前準備,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指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通過對知識傳授和內化的顛倒反轉,對課堂時間與教學環節進行重新規劃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7,8],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重要手段的教學活動中,參與式教學可以翻轉課堂為形式,圍繞教學主題,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微課)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主題討論、協作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文地理學教學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視頻資料與人文地理學相關的視頻資料種類繁多,學生可以上網查找或自己制作。如電視媒體可從CCTV-3的“文化大百科”;CCTV-4的“城市1對1”、“走遍中國”、“遠方的家”;CCTV-7的“鄉土”;CCTV-9的“人文地理”;CCTV-10的“地理中國”、“文明密碼”;云南衛視的“經典人文地理”等電視節目中學習諸多與人文地理學緊密相關的知識。
(二)參與小組討論,實施探究式教學
分小組討論法是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性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根據人文地理學的具體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具有探討性的問題,以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總結。例如,在“漢語的發展”的教學中,可先將來自不同語言片區的學生按七大方言分成七個組,首先每個小組成員用自己的方言交流,然后再進行各語言片區相互交換交流,了解彼此的方言特點、語言習慣,再進一步分析為何不同區域存在不同的方言、語言的傳播特性與傳播機制是什么等深層次的問題。在“地理環境與宗教文化的關系”、“地理環境與物質民俗的關系”、“地理環境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等教學中,可以讓每個小組討論并記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例,進而分析人地關系在不同人文事象中的表現,小組陳述討論結果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點[9]。
(三)參與實踐活動,實施體驗式教學
人文地理學研究人文現象空間特征與人類活動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活動、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作用的變化和規律,以及探討如何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以協調人地關系。很多人文現象來源于生活,也離不開生活調查,包括人們日常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及人文現象的空間特點和空間規律[9]。在人文地理的教學中,可適當增加多種形式的實踐環節與參與機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通過校內校外實習,引導學生結合日常活動分析人文現象。如“人類日常活動的行為空間”教學中,可從學生校內通學行為入手,分析通勤活動行為空間的決定因素;結合學生網購與實體店購物的體驗,分析購物行為空間的影響因素,進而探究互聯網對人類行為空間的影響。
(四)參與開展微研究,實施案例教學
作為地理科學專業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基礎課,人文地理學通常設置在第二學年開設,盡管第一學年已對自己的專業有基本認識,但剛開始接觸專業課程的學生來說,系統的地理研究思維與分析能力還尚未形成[10]。因此,在人文地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具體內容給學生布置某方面的研究課題,分組開展微研究。如第三章“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中,可結合教師的相關課題詳細講解“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課題微研究,學生調查研究的成果經討論總結后可作為后面章節的典型案例,開展案例教學,讓學生在案例情景中對案例進行剖析、研究、歸納、總結,從與自己生活緊密相關的案例深刻理解人文地理學的相關原理、概念,不斷形成新的理論視野,增長案例分析的技巧,引導學生把探索理論運用于實際的問題,有效地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四、結束語
參與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強調師生地位平等、注重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教學重心由基礎知識的傳授轉移到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從封閉性為主向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轉變,使課堂教學呈現平等化、社會化、開放性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184.
[2]林羽翔.參與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海峽科學,2011(2):90-91.
[3]陳時見.參與式教學的內涵特征[J].教師教育學報,2014,4(1):109-111.
[4]于波,李秀雙.參與式教學的目標設計[J].教師教育學報,2014,4(1):111-124.
[5]毛彩菊.參與式教學模式: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選擇[J].理論觀察,2015,12:171-172.
[6]單穎.參與式教學方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皖西學院學報,2006,4(44):154-156.
[7]沈書生,劉強,謝同祥.一種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107-111.
[8]黃琰,蔣玲,黃磊.翻轉課堂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4):110-115.
[9]欒敬鋒.“參與型”課型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和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06(3):95-96.
[10]張梅芬,童彥,高慶彥.參與式教學法在高校人文地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6,21(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