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龍
摘要:警犬使用效益是指通過在實戰中應用警犬打擊和預防犯罪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對警犬使用效益的理解,主要應從社會效益方面考慮,而不能僅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去理解。警犬使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預防和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因此,使用警犬效益如何,則應主要考察這一目的的實現程度,具體地說就是要看警犬在使用中破獲了多少案件,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發揮了多大作用,而不能以為警犬使用投入了多少資金,使用警犬獲得了多少經濟效益來衡量警犬使用的效益。
關鍵詞:警犬;使用效益;影響因素
警犬技術作為公安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刑事案件偵破中不可替代的一門傳統科學技術。因此,警犬訓導員要及時更新觀念,牢固樹立信息導偵理念,最大限度地“吃透”現場,獲取鮮活準確的信息,分析判斷作案過程,及時準確制定警犬使用方案,努力提高警犬使用效益。
那么警犬訓導員參與現場分析從何處著手獲得信息?又如何根據現場綜合信息準確制定警犬使用方案?我們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試從現場勘驗、現場訪問和案件規律三個角度逐一入手,淺析警犬訓導員出勘現場時,如何樹立信息導偵理念,及時、全面、準確地收集與案件相關的信息,真正提高警犬的使用效益。
1.公安機關現有管理體制
2009年,某地海棠公寓千人排隊買房事件,媒體報道為維持秩序警察動用警犬至千人排隊現場。警犬,是國家刑事偵查的寶貴資源,本應用于刑事偵查。此事件中,售樓處并沒有刑事案件的發生,使用警犬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警犬的威懾性以此協助開發商的保安維持現場秩序。此案中,警犬使用有其成本的投入但卻無任何收益而言,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現有的公安機關現有管理體制有關。我國現行的公安體制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使用警犬維護開發商利益這種對偵查資源的肆意浪費,正是現有的公安管理體制導致的。
2.警犬使用的條件
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具有一定條件,警犬使用也需要在一定條件下發揮作用。在警犬使用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缺乏專業勤勉的帶犬民警。在使用警犬的警務活動中,帶犬民警是使用警犬的指揮員,他要進行現場勘查、確定使用方案、引導警犬作業,并對警犬作業的結果進行認定。因此,帶犬民警應當經過警犬技術專業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掌握必要公安業務知識和有關的科學文化知識,具備必要的現場實踐經驗。同時還要掌握警犬技術專業知識,懂得警犬使用規則,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勇于實踐。在警犬使用中,做到運用自如地引導犬,發揮警犬的作用。
(2)缺乏訓練有素的警犬。用于現場使用的警犬應是獲得訓練合格證書的具備現場作業能力的警犬。在警務活動中使用的警犬,必須具備感官靈敏、神經類型好、膽大興奮、體格雄壯,在識別氣味方面或護衛方面的某一科目上,有較好的作業能力。在使用中能夠聽從帶犬民警的指令和引導去作業,在作業中處于較好的作業狀態,作業穩定、準確,可信度高。因此,合格的警犬是警犬使用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3)個別帶犬民警證據意識的缺失以及取證能力的弱化。別帶犬民警證據意識的缺失以及取證能力的弱化導致警犬使用效益低下?!皶r下,證據不足已日益成為困擾公安機關辦案的癥結之一…公安人員證據意識和取證能力不強是重要因素?!边@種現狀下,個別帶犬民警或干脆沒有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而放棄了痕跡物證的固定、提取以及保存,或意識到了證據的重要性但缺乏取證的技巧而導致所取得的證據不具備證據能力,其結果是人抓到但不得不因證據不足而放人。
(4)個別帶犬民警現場訪問能力差?,F場訪問是現場勘查的延伸,是發現、收集現場線索及犯罪證據信息的有效途徑,是現場成功用犬的保障?,F場訪問和現場勘驗都是現場勘查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F場分析若單依靠現場勘驗所獲取的痕跡、物品,有些現場或現場外圍的信息則獲取不了,這樣就會影響現場分析的準確性、客觀性和全面性?,F場訪問中的證人訪問情況是對現場分析有用的各種證人訪問信息的綜合,包括現場訪問和其他調查訪問。所以嫌疑人作案后倉皇逃離現場去向等信息,為現場成功用犬打下基礎,否則就可能導致現場分析,現場警犬的使用乃至整個偵查工作走入歧途。
如2012年11月4日1時20分,天柱縣公安局坪地派出所接群眾的電話報稱:其在剛經過坪地鎮某村去拉豬的路上看到附近田里有3個人在燒火,極有可能是偷盜了電纜在燒線皮。接令后,警犬訓導員攜警犬立即出勘現場,并向報案人認真收集其看到3名嫌疑人大概的體貌特征與衣著情況。到達現場后詢問先期趕到現場處置的派出所民警得知,3名犯罪嫌疑人早已經逃竄,現場留有兩卷電纜線;向先期處置民警了解了現場周圍環境、相鄰村寨及嫌疑人可能逃跑方向;對中心現場及外圍及時認真仔細地勘查,發現多處踩踏痕跡;結合現場匯集的信息分析并開展工作。警犬訓導員果斷以外圍現場一枚新鮮踩踏痕跡為嗅源令犬開展追蹤作業,在追蹤距現場450余米的坡頂處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抓獲。立即對嫌疑人張某某口頭訊問,得知其余2名嫌疑人情況,但不知他們的具體逃跑方向,繼續向張某某訊問這2人的體貌特征,以便追蹤發現認定嫌疑人。
(5)帶犬民警入警機制的制約。與我國截然不同的是,國外的帶犬民警多是先當警察再帶犬。在德國,帶犬警察必須具備3個條件:(1)有3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2)喜愛動物;(3)能夠和犬相處并帶回家。與國外相比較,我國的這種機制決定了帶犬民警公安實戰經驗的缺乏,盡管我國帶犬民警的培養機制多由部署的四家基地進行培養,但從當前的公安教育體制改革便可窺見其弊端,畢竟,理論需要實踐方能真正的轉化為生產力,可以說,帶犬民警公安實踐經驗的缺乏間接的導致了帶犬民警在現場使用警犬時效益的低下。
綜上所述,警犬使用效益,就是表征警犬使用成本與警犬使用收益之間關系的范疇。當前,警犬技術在刑偵領域使用效益不佳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只有解決影響警犬使用效益的因素才可以使警犬發揮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衛東主編.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調研報告[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5:39.
[2]唐樹生,劉慶,張銳.警犬搜索物證訓練與使用操作規范[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岳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