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養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人才的培養應當基于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高等職業教育是促進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自身素質發展的教育,而實踐是學生更好適應教學的途徑。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是學生的內在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音樂表演;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藝術表演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基于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應當如何開展教學?如何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專業學習中找到職業的突破口?這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觀念在進步,教學模式不能繼續“啃老”,探索適應現代生存的教學模式是刻不容緩的。
一、音樂表演課程現狀
(一)教學定位模糊
高等職業教育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教育,首先就解決職業問題。音樂表演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音樂表演的最終目的的要將音樂以大眾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這個基礎上不難看出高等職業音樂表演不同于其他教學,只有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的就業生存著想,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專業中得到回報才是高等職業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
(二)教學方法陳舊
高等職業教育的音樂表演的教學根本目標是培養合格的音樂藝術工作者,然而音樂表演課程以理論學習為主,反復的磨練音樂技巧,這種長期枯燥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學生負擔重,老師教的累,漸漸陷入死循環。
(三)師資力量單一
這里的師資力量單一并不是指學校老師不夠,聯系第二點教學方法陳舊可得學校教育注重理論教學,師資的安排也偏向于理論課老師,而音樂表演最終是要已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從理論到表現著當中學生面臨的許多問題并不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導致最終教育結果的不完美。
二、教學模式改革案例
(一)“演學結合”作為培養模式
河南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采用“演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音樂表演以“演”為根本的理念,要求學生在學中演,在演中學。在課堂學習中一堂課的教學就是一場演出,老師安排一場演出計劃,學生自己演出節目和作品。一堂課下來學生印象深刻,既學習到了專業知識,又有了舞臺表演經驗,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塑造了扎實的競爭力。在考核方面放棄傳統的考評模式,讓學生進行匯報演出,由專業的團體指導不足之處,并且圍繞制定的表演主題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演方式和表演風格。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和社會對接還設立文藝社團,尋找企業贊助進行演出,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也幫助學生累積了寶貴的活動經驗,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互動教學
江蘇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中提出互動教學法,學生和老師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探討,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融合。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老師教加上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拋棄了傳統教學當中存在的缺少溝通的問題。互動教學將學生和老師融合成一個整體,營造一種新的師生關系。音樂表演是藝術學科,不需要墨守成規,應該打破傳統的瓶頸,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教學,在學習中通過學生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攻破難題。在模擬實踐環節,學生合作共同制定舞臺演出計劃,每個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通過實戰更加鞏固學生的技能。
(三)培養具有應用能力的表演人才
南昌職業學院貫徹“面向市場,打好基礎,注重修生,強化技能”的辦學方針,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面向社會,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南昌職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向。學生的教育以就業為主,緊密圍繞社會需求,針對性提高每個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余必須自己選擇選修課。教師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自身的專業修養,以學生為主體,有目標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技能修養,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四)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實理一體”教學模式
河北科技學院提出“實理一體”教學模式,實際和理論必須相結合。實際和理論的分離導致培養的人才與崗位需求不吻合,教學方法與職業特點不一致。這個模式提倡學生應當在盡可能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手腦并用,學做結合,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實戰規律,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緊密有效的結合。只有將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夠實現效率最大。
三、高職院校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
高職院校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不是培養音樂家,也不是培養音樂教師。高職人才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就業生存問題,應當面向社會需求進行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目前我國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但是一線技術工人和一線服務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社會對一線人才的青睞并不亞于本科生碩士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促使很多本科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試圖通過考研來規避就業的浪潮,也試圖通過考研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培養更應該注重社會一線技術人員的培養。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提高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強調表演能力的培養。所以這就面臨著陳舊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夠滿足現代高職教育的需求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在這個問題中找到平衡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音樂表演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表演人才的教學模式需要推陳出新,全國各地對于社會變革帶來的改變做出應變方式。我們應當積極應對改革浪潮,結合其他院校的成功模式不斷探索,不斷研究,尋求正確的教學目標,優良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內容,培養合格的音樂表演人才。
項目名稱:高職音樂表演教學模式探析---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申報類別:C,項目負責人:廖家齊
參考文獻:
[1]唐慧霞.“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音樂表演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4,(4)57-58
[2]仰峰.高職院校音樂表演互動式教學模式初探[J].電子測試,2017
[3]肖靈,朱賀.全面發展的高職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與改革實踐[J].大眾文藝,2013,(9)243-244
[4]劉延翠,路寶利,盛子強.高職院?!皩嵗硪惑w”教學模式研究——以音樂表演專業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2)100-104
作者簡介:廖家齊(1980.8—),男,漢族,湖南醴陵人,講師,大學,主要從事音樂教育。
(作者單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