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職業技能競賽作為培養和選拔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平臺,可以有效地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文章通過分析職業技能競賽對課程改革的積極促進作用,提出了高職院校移動互聯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與方法。通過構建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以崗位實踐需求為目標的教學體系,真正培養符合移動互聯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移動互聯應用;課程改革;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7-0125-02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fostering and selecting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skills efficiently. By analyzing the positive fun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udy approach for reform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building the teaching system aimed at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job demand, industry-demand professionals can be genuinely modeled.
Keywords: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curriculum revolu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一、移動互聯應用專業課程實施存在的問題
隨著移動互聯應用的急速發展,該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正噴薄而出。目前,大多數院校主要圍繞Android系統的軟件開發和手機游戲開發兩個方向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但是在課程體系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反思和探討。
1. 課程體系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現為課程體系設置仍以原有的軟件開發課程為主,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和移動應用軟件開發有關的課程。陳舊的課程開設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式的發展,不能真正滿足企業移動互聯人才的用人標準。
2. 教學內容設置滯后于行業和時代要求,實踐教學和對應的技能訓練也是淺嘗輒止,沒有讓學生領悟學習到移動互聯應用開發技術的核心和精髓,無法跟將來的職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
3. 移動互聯行業本身是一個新興行業,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真正接觸過該行業的系統學習,也沒有真正參與過相關的項目開發。教師團隊在行業專業性的相對缺乏對開展實踐教學也造成一定的困難。
4.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專門的針對課程體系進行教師團隊的開發,導致各任課教師的實踐項目內容缺乏融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各專業課程之間沒有建立縱橫向的“知識網絡橋梁”,造成實踐知識點的分散,使得學生難以具備綜合項目的開發技能。
5. 教學模式沒有創新,缺乏鼓勵激勵措施,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習個性無法發揮,學習興趣低下,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二、基于職業技能競賽下的移動互聯應用課程改革
(一)“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競賽”定位
“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競賽”是以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為標準,模擬企業工作環境,主要考核參賽選手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的設計、編碼、測試及發布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競賽,可以提高學生軟件編程能力和職業素養,順應移動互聯的發展趨勢。同時競賽所蘊含的“尊技重職”理念對院校專業建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繼而引導我們展開對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建設。
(二)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課程體系構建
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內容緊扣企業崗位需求,將競賽涵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轉化為課程教學內容,通過項目式教學來推動移動互聯應用專業的課程改革,可以有效找到課程設置的突破口,以及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根據大賽考核的要求,課程體系可設置為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應用實踐課程三大類,具體課程體系構建如圖1。
基礎課程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程序開發的一些基礎能力以及良好的編程思維習慣,培養一定的面向對象的抽象編程能力。專業核心課程則將系統學習Android開發的關鍵技術。前期主要介紹Android的發展概況、體系結構、與Java的關系,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學習使用核心組件、常用布局、常用控件、事件監聽、SQLite數組庫,能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小型的單機項目。后期將根據學生選擇的不同的就業方向,針對性地深入學習相關應用項目的設計與實現。應用實踐課程貫穿教學全過程,與其他課程模塊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最終構建“三類一體”的課程體系,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的課程結構框架。
(三)結合職業技能競賽完善教學設計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引入競賽的考核形式,把課程的理論講解與編程實戰演練緊密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促進和提高“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除了講解基礎知識、重難點外,教學的重心要放在對大量實際代碼的剖析、重要代碼段的編寫、程序實際運行的演示等環節上,指導學生在編程實踐中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程關鍵技術。通過課程項目實訓、校內項目實訓、企業頂崗實習,以及綜合項目開發等階段性實訓鍛煉,重點培養學生符合當前移動互聯網行業技術發展需求的核心技能。
在實踐教學設計上,可以引入職業技能競賽相關項目,如“程序排錯”、“系統設計”、“功能模塊編碼”等來檢驗學生是否具備以下專業或職業核心技能:一是代碼閱讀能力和缺陷修改能力,即學生能夠根據缺陷現象準確定位問題所處的代碼位置并修改代碼,以實現正確的功能;二是能夠根據完整的項目系統功能需求說明書,以及需要進行系統詳細設計的功能模塊清單進行系統設計,并輸出設計文檔的能力;三是能夠根據已有項目系統功能需求說明書及相應App框架代碼,完成多個功能模塊或函數編碼的能力。通過連貫的、逐層遞進的實踐教學使學生真正掌握Android開發的關鍵技術,提高編程技能和項目綜合開發能力。
教學過程評價由教師根據職業技能競賽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完成情況現場記錄和評分。這種評價方式一是有助于學生熟悉和掌握技能競賽的考核模式,二是有助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促使學生逐步適應實際開發過程,從而更加符合當今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
三、職業技能競賽對教學資源的積極影響
(一)促進和加快移動互聯應用專業教師團隊建設
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施過程既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化過程,也是其專業技能的提升過程。競賽公布的技術指標與參考文件清楚地表明了參賽學生所必需掌握的專業理論和達到的技術層次,結合到實際教學中可以幫助教師查找人才培養與實際崗位需求的差距,明確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競賽一般都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確定比賽項目和規則,這是教師全面掌握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良好途徑,是“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的真正實踐。另一方面,競賽的項目內容涉及到多個學科,不可能由一位老師全部承擔,這就決定了必須創建一個專業教師團隊,而且每位教師必須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新型“一體化”轉型。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培訓、備賽,以及企業頂崗鍛煉等多重形式,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建立一支能勝任本專業一體化教學的師資隊伍,帶動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推動實訓資源的投入和建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是院校改善實訓環境的良好契機。根據競賽的相關標準,購置大賽指定儀器設備,結合競賽活動的特點,建立基于實際崗位的實訓室等,可以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學院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職業技能競賽為參賽院校搭建了很好的校企合作平臺,借用這樣的發展建設背景,學校可以采用校企共同承擔實訓任務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工程師指導、教師學生進企業鍛煉等方式,整合行業資源、企業資源與教學資源,提高實訓基地綜合實力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學生能力素質與企業用人標準的吻合度,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的對接。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教學模式的培養,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院以技能競賽為載體,有計劃地開展各種實訓活動,組織各種技能比賽,通過制定相應的獎勵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以學生為主體、實踐帶動理論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技能也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好地推動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在鍛煉自己的同時,能夠充分接觸行業前沿操作與要求,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四、結束語
職業技能競賽引領了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有利于課程體系趨向工學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職業技能競賽的意義,將技能競賽與教學任務、目的、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提高和改進教學水平,促進移動互聯應用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宏茹.移動互聯應用課程教學現狀與探索[J].軟件工程,2016(8).
[2]張秀杰,盧鳳偉.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移動互聯應用技術》課程大綱開發研究[J].通訊世界,2015(21).
[3]高永強,徐歡,謝曉飛,等.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力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