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娥 喬豐娟 袁林
摘要: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引擎。重慶作為全國唯一具有跨境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依托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跨境電商迅猛發展。本文分析了重慶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跨境電商供應鏈建設、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監管體系、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訓等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1、重慶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2012年8月,重慶市成為首批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8月,《重慶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業務實施方案》獲得國家海關總署的正式批復。經過兩三年的發展,重慶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飛猛進,跨境電商交易相關服務日臻完善。
1.1跨境電商交易額呈幾何級數增長
為推動重慶跨境電商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于2014年1月上線運行。據統計,2014年,重慶市跨境電商交易額6636 72萬元。2015年,重慶市跨境電商交易額近10億元;2016年1-10月,交易額已突破140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倍。重慶跨境電商交易額從2014年的千萬級到2015年的十億級,2016年超過百億級,重慶跨境電商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16年7月,《中國(重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公布,重慶市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有了發展總目標:到2017年,形成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綜合保障體系,形成具有內陸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總額100億美元。
1.2大批知名跨境電商企業落戶重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迅速發展。
重慶是我國首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也是我國唯一一個具有跨境電商服務四種模式全業務的試點城市,獲得國家批準可以開展一般進口、保稅進口、一般出口和保稅出口四種業務,其政策優勢明顯。2016年1月12日,國務院同意在重慶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賦予了重慶具有別地無法比擬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電商企業落戶。2014年以來,蜜芽寶貝、萬國優品、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企業相繼落戶重慶。截至2015年11月底,重慶已備案電商及相關企業248家。重慶兩江新區的跨境電商發展最為火熱,全市有90%左右的電商企業在該區落戶。在政策利好帶動下,2015年1-11月,近150家跨境電商入駐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人民可消費全球多個國家的母嬰、化妝品、食品、保健品、鞋包配飾、日用百貨等。
與此同時,重慶本土涌現了一批跨境電商企業。2014年重慶保稅港區積極推動020“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模式,啟動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搭建了“愛購保稅”網站并實現與交易中心實體店有效銜接。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世紀購”、重慶渝歐公司的“西港全球購”、重慶跨境寶等跨境電商企業在重慶生根發芽,并取得了驕傲的成績。目前,重慶已培育出30多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
1.3跨境物流為重慶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保障。
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的支撐。為了快捷、低成本的將產品送達異國客戶手中,在政府和跨境電商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重慶市的跨境物流通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海外倉就成了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橋頭堡,自貿區、保稅區及保稅倉就成為跨境進口電商物流的最佳解決方案。2016年6月初,重慶本土最大規模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西港全球購”荷蘭“海外倉”正式啟用。跨境寶、蜜芽、淘寶、京東等跨境電商平臺在西永綜合保稅區和重慶保稅港區都設有倉儲基地。2015年5月,京東商城在巴南區建設電商產業園,京東首個全球購跨境電商項目也落戶南彭貿易物流基地。2016年1月8日,唯品會跨境電商西南運營總部項目投資建設,主要負責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片區跨境電商業務的具體運作。
重慶位于渝新歐國際聯運通道的起點,“渝新歐”(重慶一新疆一歐洲)鐵路的開通加速了“全球商品重慶買”。渝新歐鐵路運輸貨物至歐洲需要時間約13天,比海運節約40多天,運價每箱公里0.6美元,成本僅為空運的1/5。跨境電商進口商品搭乘渝新歐列車不僅降低跨境電商物流成本,也使渝新歐鐵路回程貨物增加,降低渝新歐鐵路運營成本。
1.4重慶海關創新海關監管模式,保障跨境電商商品迅速通關。
由于跨境電商產品的特殊性,相關主管單位重慶外經貿委、重慶保稅港區、重慶海關等出臺相應政策為跨境電商發展保駕護航,從而讓重慶人民實現“買全球、賣全球”。重慶海關轉變思維模式探索出跨境電商監管新辦法,實行B賬冊管理,加快跨境電商通關速度,降低通關成本,實現跨境電商業務“管得住”、“通得快”。
2、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存在問題分析
雖然重慶跨境電商發展迅猛,但是我們要清楚意識到,重慶市跨境電商發展還處在初步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
2.1跨境物流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跨境物流成本、運輸時間、退換貨問題嚴重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渝新歐”鐵路已運營五年,“渝新歐”鐵路主要承運IT產品,跨境電商產品所占比重不高,主要原因是‘渝新歐鐵路在硬件設備上不能滿足跨境電商商品的需要。如紅酒、肉類、奶制品和水果生鮮食品等貨品的進口就需要冷鏈運輸,而“渝新歐”現在還沒有這類設備。目前,這些溫控類貨物主要采取海運冷藏箱方式運到重慶,少部分采用空運方式。海運冷藏箱運輸費用高,時間長,冷鏈空運雖然有實效優勢,但存在成本高、批量有限的局限性。此外,對于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在目前“渝新歐”運量(含國際行郵)還未形成規模的背景下,更多采用海運甚至空運的物流解決方案。
2.2跨境電商平臺監管水平仍需提高
2014年重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正式上線一年間,重慶市受理的網購投訴達559件,同比增長0.7%。在消費者投訴中售后服務占網購投訴總量的21.1%、虛假宣傳18 5%、質量問題15.6%。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雙11”&“黑五”跨境進口網購投訴報告》顯示,小紅書(27.0%)、網易考拉海購(11.9%)、豐趣海淘(7.5%)、西集網(6.8%)、冰帆海淘(6.4%)、洋碼頭(6.3%)、寶貝格子(6.2%)、京東全球購(4.2%)、亞馬遜海外購(3.7%)、達令(2.5%)為2016年“雙11”、“黑五”后“十大熱點被投訴跨境進口電商平臺”。虛假發貨、虛假促銷、虛假宣傳、虛假免單、價格欺詐、發貨問題、質量問題、售后服務、退款問題成為今年“雙11”、“黑五海淘”的九大促銷“癥結”問題。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跨境電商平臺需要加大力度進行監管,以降低投訴率提高顧客服務水平。
2.3重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規模偏小,傳統支柱產業電子制造,汽車,裝備,能源.化工醫藥,材料等需要轉型發展
2014年以來,雖然重慶已培育出30多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如世紀購、愛購保稅、跨境寶、西港全球購等,但是這些企業與“京東全球購”“天貓國際”“亞馬遜”等知名企業相比,對消費者的影響度較弱,發展規模也偏小,所以重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需要進一步發展。
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重慶市傳統支柱產業如電子制造、汽車、裝備、能源、化工醫藥、材料等需要轉型升級,應充分利用重慶的區位優勢,加快與電子商務產業的融合,形成跨境電商產業集聚群,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跨境電商出口。
2.4跨境電商人才奇缺
在一帶一路和跨境電商政策的扶持下,大批跨境電商企業落戶重慶。有數據顯示,重慶跨境電商人才缺口每年在2000人左右。隨著重慶自貿區的獲批,沿海一帶的跨境電商企業將內遷,重慶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將更大。
3、重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建議
重慶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重慶保稅港區和重慶綜合保稅區為重慶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平臺,隨著重慶自貿區的獲批,重慶跨境電商企業交易將更加便捷。本文就發展重慶跨境電商提出以下建議。
3.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聯動“一帶一路”實現經濟效應
重慶地處一帶一路連接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特區位優勢明顯。“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覆蓋人口44億左右,約占全球的63%。經濟規模21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的29%,跨境電商市場需求比較大,所以重慶市應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需求,積極發展跨境電商。
3.2加強跨境電商供應鏈建設,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
目前,跨境物流模式主要有國際郵政包裹和國際快遞、海外倉等形式,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多個巨頭紛紛布局跨境電商之際,整合供應鏈成為現代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趨勢。重慶跨境電商企業應充分利用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自貿區政策優勢,依托渝新歐國際物流通道,積極與供應商、渠道商和客戶之間信息溝通,技術共享,加強跨境電商供應鏈建設,提供跨境電商一體化解決方案,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
3.3加強跨境電商市場監管,形成一套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
雖然跨境電商具有良好的發展前途,但是有關跨境電商方面的法律體系還未出臺。因此,建議可以設立專門的部門充當工商局的角色,采取不定期檢查、定期抽查、專題教育以及隨時宣傳的形式對跨境平臺進行監管。此外,還可以出臺相應的法規條例對違規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懲罰,以便營造一種和諧、規范、有序的跨境電商運營環境,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有序發展。
3.4積極培育本土品牌跨境電商企業,強力推進傳統支柱產業優化轉型升級
世紀購、愛購保稅、跨境寶、西港全球購等重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不成規模,品牌效應不夠明顯,重慶市政府應加大力度從監管、稅收、市場、金融等方面進行扶持,著力打造重慶本土化的跨境電商平臺。此外,傳統支柱產業如電子制造、汽車、裝備、能源、化工醫藥、材料等應向跨境電商轉型,努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加速傳統企業觸網步伐,從而把重慶建成內陸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基地。
3.5加強跨境電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隨著中國重慶自貿區的獲批,重慶急缺一大批既懂外貿、英語,又懂電商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重慶市可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第三方機構培訓、引進等方式做好跨境電商人才配套服務。阿里巴巴、24K大學生人才孵化平臺、u仕聯盟等企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