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曼
摘要:本文以北海市主要的特色農產品示范基地作為重點調研對象,通過實地考察和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獲取了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信息。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特色、問題展開分析,參考桂林千燁農產品有限公司、桂林特色旅游名村魯家村等地農產品盈利模式,提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發展對策;調研分析
引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提出要積極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到2020年初步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競爭、誠信守法、可靠安全、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進一步強調要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要加快推進寬帶網絡覆蓋貧困村,實施電商扶貧工程,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廣西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發展農村電商助推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啟動本區“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全力推進本區電子商務深耕農村市場,已在田東等地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北海市如何利用國家和自治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將“農民+企業+電商+精準扶貧”創新打造成農村的亮麗風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的全面發展呢?下面根據調研情況具體展開分析。
1、北海市農業發展現狀與特色
北海是廣西區的一個地級市,總面積近3337平方公里,目前城鎮化進度較快,市區面積約為957平方公里,市轄合浦縣、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人口約163萬,人均耕地面積約0 06公頃。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北、西北為丘陵,南部沿海為臺地和平原。由于山區、沿海、平原皆有,因此北海市的種植業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近年來,全市蔬菜生產發展較快,全年蔬萊播種面積50多萬畝,長年都有蔬萊供應上市。蔬菜種植重點分布在合浦廉州、常樂、福成等鄉鎮,另外,優質水稻種植也日漸形成特色。自北海市2008年創建廣西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市以來,建成了合浦縣石灣東江無公害冬春豆角生產基地、合浦縣黨江九坡超級稻生產基地、鐵山港區南康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等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近10萬畝,實現農民增收4000多萬元。另外,北海市香蕉、甘蔗、荔枝、火龍果等亞熱帶水果種植亦是北海市農民主要收入來源。
2、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自從國家啟動電子商務扶貧工程以來,北海市政府充分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推進“村村通寬帶”建設,逐步為
“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扎穩根基。市政府以“北海市農業信息網”等平臺為基礎,進行農業相關政策宣傳和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并在2015年12月,在鐵山港成立北海市首家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創惠農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然而受主客觀條件制約,本市農民文化、思想水平較低,難接受網絡營銷等模式,加之農村互聯網普及程度不高,對政府與企業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做法認識不到位,對通過物聯網交易不夠信任等等,都制約了本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訪問的福成鎮大水江村631戶農民中,經常上網了解農業相關信息的村民僅占5%,偶爾上網了解一下農業信息的約為13.0%,從未上過網的村民卻高達70%。而這70%的農民認為與其花時間上網,不如下地種豆角、甘蔗掙錢,他們普遍看不到“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商機。總的來說,目前北海市雖初步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但主動關心這一平臺的農民太少,尚有很大的商業挖掘空間。
北海市作為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其三面環海,有斜陽島和潿洲島兩個美麗的海島,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與藍色旅游休閑勝地。我們通過實地走訪鐵山港區南康鎮、銀海區福成鎮等地農產品種植現狀以及村民主要收入來源,充分了解到近年來北海市大力支持農村發展休閑農業,但尚未充分注重生態發展,相關電子商務平臺也不系統,基本是小商小販模式,相關宣傳推廣的網站點擊率非常低。
3、北海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困境與不足
3.1地方農業發展尚未走出特色
北海市是廣西區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城市之一,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6公頃,耕地資源相對緊缺,農村靠出售農產品來實現脫貧致富的土地資源優勢不明顯。目前北海市大部分農民收入主要來自甘蔗、香蕉、豆角等蔬果銷售,相關農產品加工業尚欠發達。另外,目前北海市農業發展參差不齊,零星種植的現象較為嚴重,除了潿洲島的香蕉較有名氣外,其他地方還沒能系統規劃農作物的種植和品牌管理。
3.2生態農產品標準建設待加強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農業生產標準不夠系統,沒能很好地對農產品生產、運輸、質量等環節做標準規定,也缺少質量檢驗管理,使得市場上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比如:北部灣經濟區是全國種植火龍果面積最大的地區,但同屬北部灣經濟區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都種植火龍果,消費者如何判斷這些火龍果質量優劣?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是讓顧客在購買時真實或高仿真感知產品質量,從而信任商品。缺乏標準建設可能導致顧客在買到產品后感覺實物與網上描述不符,降低客戶忠誠度。所以急需對農業電子商務從生產源頭到售后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
3.3線上品牌農業打造力度不夠
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尚在起步階段,成熟的自主企業電子商務平臺較少,一般農產品企業主要借助天貓等知名平臺做推廣,利用電商平臺的高流量提高企業銷量。但是,知名平臺網店太多,尚未形成北海市線上農業品牌。在淘寶等平臺上銷售業績靠前的主要是北海源生商貿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工的珍珠,農產品品牌整體推廣效果不佳。另外,每年5-10月是北海市的旅游旺季,點擊率最高的網站是潿洲島船票官網。若是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與北海源生商貿有限公司官網以及潿洲島船票官網協同管理,共同宣傳,對于線上品牌的打造可能效果更好。
3.4農村網絡設施和平臺建設薄弱
北海市一縣三區要想真正實現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的目標,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我們通過走訪福成、南康等地,與當地村委、村民充分交流,了解到當下北海市農村的通信設施、速度和安全等都未滿足發展電子商務要求,而資費水平居高不下也讓65%的受訪村民表示用不起,不愿意花這個錢主動接觸網絡信息。另外,北海市縣銷售體系以“小商小販體系”居多,這種原始的生產經營方式,個體戶和中小企業難預測和應對市場轉瞬即逝的需求變化。研究結果顯示:產生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結果,最根本原因不是市場需求的缺失,而是網絡推廣和銷售平臺的缺失。因此,搭建一個“農民+企業+電商+精準扶貧”的公共服務平臺非常重要。
3.5農村缺乏方便快捷的物流渠道
目前北海市城區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系統基本達到全城范圍覆蓋,可是各個農村的配送范圍卻非常有限。“三通一達”等主流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大多只愿意設到鄉鎮,農民目前網上購物的少,單靠快遞物流公司投入去拓展農村物流網點不太現實,這需要政府支持。然而,目前政府支持力度并不大,鄉鎮網點布局密度還不夠,有些鄉鎮甚至還沒有網點。由于缺乏方便快捷的物流渠道,農民通過網絡收發貨不方便,他們就算有電子商務需求,愿意嘗試網上交易,也難得到滿意的體驗,更談不上“賣得出去,買得進來”了。
3.6農村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北海市農民工(尤其是容易接受網絡新技術的青年農民)進城務工熱對北海市經濟發展建設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然而,這同時也導致農村主要勞動力缺失及具備計算機學習能力的電子商務主體人群不足,這些極大地制約了農村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礎。另外,北海市作為交通和經濟都不夠發達的三四線小城市,對于外省高端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也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這使得北海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人才上成為短板。
4、北海市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4.1進一步整合生產流通要素
經調研分析發現,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最大的流通瓶頸是供應鏈前端的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而在供應鏈中端單一農戶又較難形成規模化的貨源。為促進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可借鑒桂林市千燁等農產品企業與地方政府對羅漢果生產標準化建設思路,充分了解全國各地農產品標準建設思路,加強北海市農產品標準建設。同時,進一步細分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植大戶在供應鏈上的分工,并充分利用農產品企業、合作社以及現有的倉儲、冷庫場所,構建農產品電商物流環節建設,讓既懂農業又懂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和服務機構對農產品貨源進行組織、分類與管理,讓普通生產者安心做好生產。充分運用互聯網優勢,以需求為導向,用市場做檢驗,倒逼農業標準化、品牌化進程,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最終帶動本地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4.2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針對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網上推廣困難等問題,都需要政府出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地方農產品企業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加大本地農產品電子商務整體的營銷力度。政府要與農產品一起共同打造特色農產品服務與營銷平臺,在網上發布農業政策信息、供求信息,并積極推廣生態種植方法及相關宣傳、培訓活動。支持供銷社、快遞公司、“電子商務進萬村”龍頭企業發展,并加快改造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的進度。引入和支持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業建設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及交易網絡平臺,實現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化服務和交易功能。
4.3利用高校與“候鳥”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北海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最大的短板是專業人才缺乏,為緩解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強與地方高校合作培養電商人才以及大力引進電商人才都是必需。在人才培養方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政校企三方合作為電子商務學生創造良好的實操環境,吸引優秀畢業生服務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在引進人才方面,北海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成為人們過冬的首選之地。在這些來北海過冬或旅游的“候鳥”當中,不乏電子商務人才,北海市可將這種生態優勢轉換成人才優勢。政府部門可出臺相關政策,優待“候鳥”人才,以提供短期工作機會等條件,吸引更多人才在過冬或旅游期間為農村電子商務添磚加瓦。
4.4借助海產品特色挖掘農村電商新模式
北海市三面臨海,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港口物流優勢突出,海產品特色突出,尤其是合浦珍珠更是中外聞名,具有較好的國際影響力。建議市政府與各農產品龍頭企業充分借助這些特色與優勢,探索北海市農產品電商新模式,以海產品優勢帶動農產品的銷售與推廣,以物流業的區位優勢創新跨境電商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重視培育北海本土化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逐漸帶動北海市整體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4.5與當地生態休閑旅游協同發展創新
農村電子商務從來都不只是單單農產品一個部分。近年來,廣西區鄉村旅游開始盛行,北海市生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也正在發展中。若能借鑒桂林市特色旅游名村魯家村的盈利模式,將兩者協同發展,應該能夠達到共同促進的作用,起到真正幫助農村脫貧致富的目的。比如:組織鄉村自助游,形成觀光、農產品自助采摘等項目,以生態休閑旅游帶動農產品銷售,并利用互聯網優勢生態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游客后面還想購買相關農產品時,通過平臺即能快速下單。而外地游客也能在參加自助游或其他仿真體驗滿意后在網上實現再次購買。
4.6政府護航網上交易安全
政府應健全電子商務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縣(區)電子商務標準和統計體系構建,加強對網上涉及行政許可的商品和服務監管,引導電子商務規范有序發展。充分履行農業、商務、公安稅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在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引導與監管職能,促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守法經營,大力打擊網上仿冒品銷售和各種網絡欺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主體權益保護機制,建立“北海市電子商務示范鄉鎮”和“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示范點(站)”申報機制并給予獎勵,讓農村居民“買得放心,賣得放心”。
5、小結
在當今電子商務交易比重日益增大的情況下,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北海市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調研結果顯示激發北海市農村電子商務的活力,將幫助小商戶利用計算機信息和手段指導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管理,實現農產品現代化運作,推動北海市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助力國家和自治區精準扶貧戰略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