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萍
摘 要:在我國現代階段的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就是小學語文。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有必要性的,想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必須要以語文課程為基礎,這樣才能獨立的進行其他的學習,而在小學課程的學習中,閱讀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閱讀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一個層次,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在對小學語文閱讀的課程研究上大多數的語文研究學者從沒有停止過對其研究的腳步。為了可以真正的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本文簡單的分析了我國現今小學生學習閱讀的情況,通過了解學生們學習的特點與能力,提出了幾點可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中高年級語文;小學閱讀;提升效率;方法策略
語文的各項學習內容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閱讀能力大小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也與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對外界的見識多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他們在閱讀中領悟的感情得到升華,還可以積累更多更豐富的知識,有一種很強烈的語感。提升這種能力可以讓小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鑒賞文學作品,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另一方面還可以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
一、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現狀分析
(1)教師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閱讀 大多數教師在上課時都會將自己備課時已經融入的感情和理解提前傳遞給學生,這樣的講課方式使得學生失去了第一閱讀,對文章沒有自己最初的見解,而是在理解之前就已經加入了老師的想法,這未免會使學生自認為已經讀懂文章內涵,導致對文章的閱讀、欣賞、品味都沒有做到位,只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顯而易見與新課程改革是不符的,雖然看起來課程進展很順利,但是實際上就是學生跟著老師走,并沒有自己主動去閱讀、去思考。
(2)教師沒有體現出“讀”,都是以講帶讀 按照教學規定中的條例,一節閱讀課上學生們的閱讀時間是要不少于十分鐘的。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鐘,卻并沒有幾個老師可以做到,大多數老師都覺得給學生們閱讀時間是沒用的,屬于浪費時間。受到現如今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做得最多的就是文章分析和語句訓練,已經聽不到所謂的朗朗讀書聲了,即便有時有讀書的機會多數也是在普通話比較標準的學生中。長久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不但不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反而還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降低,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
(3)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自主性 根據對長時間教學模式的了解可知,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加快教學進度,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注意學生的自主性。老師講課的流程無非就是手中拿著教科書,首先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簡介,然后將文章的大體段落分層寫出來,對段落的大意進行講解,最后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一節課結束后老師只是生硬的將文章進行解讀,讓學生被動的去接受去了解去記憶。而并不是學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這樣的情況不僅限制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而且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改善小學語文閱讀質量的方法策略
(1)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每個孩子都抵抗不了故事的誘惑,老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積極性。例如在閱讀的課堂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故事給同學聽,這樣既可以把同學們聽故事的興趣調動起來,又可以讓不善言辭的學生有機會鍛煉自己。學生們也會被故事所吸引,老師就要趁熱打鐵對講故事的學生進行表揚,并且引導學生們一起討論理解這個故事,也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同學們推薦講故事同學獲得故事的來源,引導學生回家后多看書和有教育意義的節目。這樣學生就會由對故事的喜愛去翻閱故事書,就會得到更多的知識,也提高了閱讀能力。
(2)老師要對學生加強閱讀指導 教師要將“瀏覽型閱讀”、“精讀”、“咀嚼式讀書”等方式多傳授于學生。做到這幾點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也可以在以后的閱讀中得到更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學習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讓學生自主的領略到更多學習的規律。用閱讀的學習促進寫作、又以寫作的積累提高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①瀏覽型閱讀 在閱讀中瀏覽型閱讀就是要用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這就要求閱讀人在此過程中既要有較快的閱讀速度,又有可以快速獲取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而小學生還做不到這樣,他們閱讀能力有限,在閱讀過程中不能做到一目十行,也不能精準的把握住文章大意,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對文章主題內容的把控能力。②精讀 精讀與瀏覽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還要著重的對某些片段與細節進行精讀,完整的理解它的意思,這也是閱讀中存在的一種能力。精讀既可以幫助閱讀人對文章有更深層的把握,又可以提高對文章字句品讀的能力。
三、多傳授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抓住閱讀重點和要求 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抓重點閱讀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閱讀方式。每篇文章的課后都有思考習題,老師可以以此為例,引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進行閱讀,并在思考題中找出文章的重點訓練要點、難點設計。當學生有了明確的閱讀目標時,也就有了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自主閱讀和訓練 閱讀學習中,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但是學生的自主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學習中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能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讓他們進行獨立的思考,用自己的能力使閱讀得到升華。
(3)分組討論和交流 在分組討論和交流中,同學之間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碰撞,讓他們之間擦出火花,得到新的理解。新課標中就是這樣規定的,用這種方式將多個人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對于一篇文章的不同見解,通過分享得到更多,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河源市源城區東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