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光展 譚新明
摘 要:本文基于協同創新的視角下,深入分析目前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群課程開發,系統闡述了物流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目標及主要途徑。該課程體系著重于培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
關鍵詞:協同創新 專業群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2(c)-167-03
1 問題提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在職業院校綜合類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占有90%以上。但在物流人才培養質量上,當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離市場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結合時代需求特點,這給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課題,這就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我們的人才培養到底該如何創新。怎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對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礎上尋找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與高職、高專,教學就是生命線,人才培養就是關鍵。專業本設置的核心就是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當前核心問題是物流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我國物流管理教育存在著課程體系不合理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在協同創新視角下,以物流管理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以培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應用型創新能力為目標。構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臺和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形成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
系統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是指在專業群規劃與設置的前提下,由公共課程、專業群基礎課程組成的“底層共享”課程、由專業核心課程組成的“中層分立”課程和由專業選修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組成的 的“高層互選”課程課程構建起來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3 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群課程體系主要途徑
3.1 完善“校企融合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獲取最新的人才需求和人才技能需求,并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的最新方案和技術匯總提煉,與實泰物流、中南物流、廣汽順捷、上海大眾、恒廣物流等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期內,利用校企聯動,產學研究相融,創新“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工學結合”“雙導師制”按職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按行業技術標準制定專業課程標準,深度對接物流行業技術發展,完善“校企融合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共建現代物流技術人才培養標準。
根據企業對物流技術類人才的需求,與現代物流培訓中心(公司)合作,采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批次在物流信息技術、物流工程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三個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訓與認證,并開辦訂單班,與企業共同制定三個專業的人才技能標準、考核標準、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實施方案,建設期內,基本滿足企業需求。
3.2 構建起層次化模塊化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專業群的層次式模塊化課程體系包括全院性專業群共享課模塊、全院性其他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群共享課模塊、其他專業基礎課模塊、群內專業核心課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專業選修課模塊、專業拓展課模塊、企業員工繼續教育課模塊、高等職業教育本科銜接課程模塊。計劃在物流信息技術或物聯網應用技術等產學研合作特色突出的專業取得突破,率先開辦或與本科院校合作開發職業教育本科。在專業群將建成5門以上優質專業基礎課程、每個專業5~7門專業核心課程、6門以上的面向企業人才培養和人才升級的培訓課程,于2018年全面完成專業群24門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改版和編寫工作,其中有6本以上的教育部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專業群的層次式模塊化課程體系重點建設的課程,如表1所示。
3.3 建設基于物流業務的國家級專業群的教學資源庫
建成內容豐富、功能強大能夠持續不斷更新的面向用戶應用的學習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整合專業教學資源,帶動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改革;整合企業典型案例及解決方案,開發特色化培訓資源包,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建成具有仿真性和互動性的數字平臺;整合全國校企優勢教學資源、工程項目資源和智力資源,以“專業崗位技術需求”為引導,面向專業服務的師生及社會學習者,有機融合“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注重“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的“二中心,多平臺、云服務”專業教學資源庫,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