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逐漸融入世界和影響世界,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新時期我國紡織品貿易正在面臨機遇和挑戰。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紡織品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自給自足到成為紡織品出口大國,進而成為“世界工廠”。但新時期紡織品貿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例如某些國家強加給我國的貿易壁壘,大規模生產加速了我國環境的污染等。面對這些我們應該謹行慎思,特別是面對新時期紡織品貿易帶來的挑戰,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紡織品貿易。
關鍵詞:紡織品 貿易 新時期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c)-054-02
改革開放后,我國施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紡織業貿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生產方式上還是貿易方式上,都給紡織品貿易帶來了新的春天。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為了我國紡織業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1 新時期我國紡織品貿易取得的巨大變化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人口大國,并且農民人口數量巨大,農民依靠種地、養蠶繅絲和手工生產維持日常生活。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中,百姓開始是拿著自己紡織制成的布匹以物易物,換取日常生活所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貨幣的出現,紡織品貿易變得更為流行,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紡織品貿易一直都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的作用,改革開放前的紡織品貿易僅限于國內流通,市場較小,紡織品需求不高,這必然不會產生大幅度的增值進而給人民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改革開放后,我國施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鼓勵企業大膽走向國際,與國際接軌。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基礎雄厚,但勞動力供不應求,這給中國的紡織品貿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的勞動力充足且廉價,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市場需求訂單,這些正好契合了西方等國家的需求,再加上中國的紡織品質量好、價格低,中國的紡織品逐漸被世界所熟知和認可。
2 新時期我國紡織品貿易的現狀
2.1 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不僅是紡織品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紡織品出口大國。我國紡織業經過歲月的變遷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鏈,加工技術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中國自古以來傳承的刺繡運用到紡織當中,增加了中國紡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外,中國有一整套生產加工設施,這得益于中國勞動力的豐富和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改革開放后,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形成了穩固的地位且已經有了面對風險及時應對的措施,這些都正好說明中國紡織業已經成熟。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紡織行業規模快速擴大,所創造的利潤更是與日俱增,在出口方面,中國紡織品所創造的利潤增長更為迅速。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國際環境日益復雜,中國無論是在政治、外交還是經濟上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中國紡織業在國際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紡織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市場,并且得到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青睞。除了穩定海外市場,我國還努力拉動國內市場需求,這給紡織業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在紡織產品的深加工方面,我國逐漸把高科技融入到紡織業中,努力提高我國紡織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我國紡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面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紡織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我國紡織業也積極轉型,抓住消費者心態,積極創新,在傳統紡織產品的基礎上努力衍生出多種多樣的紡織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總的來說我國紡織業前景相當可觀。
2.2 我國紡織產品貿易的現狀
我國的紡織業和紡織產品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改革開放后,面對更為廣大的市場,除了機遇外,帶來的挑戰也不得不使我們重視。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工業尚處于萌芽時期,國家工業基礎薄弱,國際影響力也不行,從而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很大的壓力。經過幾十年的不懈發展,現今的中國經濟總值居于世界第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國企業也得到了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因此,當前我國紡織產品的國際市場貿易環境還是相當可觀的。
但是當前國際社會的特征是競爭與合作,我們與很多國家不僅是合作關系也存在著競爭關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的紡織品需求減少,國際市場低迷,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為了搶占市場優勢大打價格戰,這給我國的紡織產品的國際貿易帶來巨大的損失。由于中國在金融危機中依靠強大的勞動力優勢相對來說損失較小,由此帶來了很多國家給中國設計貿易壁壘,提高對我國貿易產品質量的安檢,由此來創造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來打壓中國紡織產品貿易。再加上金融危機后,很多國家施行貿易保護主義,減少對中國紡織產品的購買,這給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雖然在貿易上得到了很多機會,但是這也給其他國家給中國設計貿易壁壘創造了理由。再加上政治上中西方意識形態的分歧,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歐美國家一直在經濟上想方設法壓制中國,這一點一直存在,甚至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今天更為激烈。
3 面對挑戰應該采取的措施
對我國的企業來說,其應該提高自己本身的競爭力。在生產上,更為嚴格把關每道工序,采取更為綠色的生產方式;同時,應注意結合時代要求和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與時俱進,抓住時代脈搏;另外,要擅于把高科技運用到生產當中去,提高企業的成產能力。在貿易上,企業要敢于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企業競爭,不要局限于固定的市場,要擅于拓寬新的市場,做到更為國際化;在國際市場上遇到難題要擅于向政府求助,同時企業要加強法律意識,在國際貿易中要靈活地利用國際貿易法來增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在技術方面,中國的企業一定要注重產品的創新,要積極虛心向國外企業學習,“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對我國政府來說,我國政府應該給企業創造更適合的國際環境。在國際舞臺上的較量是政治家們的工作,政治對經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政治上的對立對國家間的經濟貿易只會有害無利。因此,為了給中國紡織業創造一個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這就要求政府在政治舞臺上努力與競爭者斡旋。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政府要擅于運用外交手段,為中國企業和人民創造更大的利益。同時,中國是WTO的一員,政府部門人員要擅于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企業的利益,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要擅于和敢于運用法律的手段據理力爭。同時,政府要時刻發揮著帶頭作用,根據國際經濟方向的變化及時帶領企業調整,同時給予企業堅強的后盾。
4 結語
中國紡織品貿易的現狀總的來說前景還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紡織業給我國出口帶來的利潤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但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我國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比較弱,紡織產品的質量還有待提高,紡織技術還沒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等。除此之外,我國紡織品貿易面臨的國際環境愈加復雜,國際上很多國家給我國的經濟貿易設計壁壘,再加上近來人民幣升值,由此帶來的挑戰我們要及時加以解決。面對諸多挑戰我們不必懼怕,當下中國“一帶一路”如火如荼,這給我國紡織品貿易開辟了新的市場,這意味著我國紡織業的貿易市場不再僅僅局限于海外市場,對于“一帶一路”沿線諸多國家來說,他們帶來的可能性是巨大的。因此,我們要擅于抓住機遇,努力發展。
參考文獻
[1] 紀希春,殷林孝.中國紡織品貿易發展現狀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16(11).
[2] 劉然.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14).
[3] 耿安逸,姚蕾,孟子琦.歐盟環境規制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影響實證研究[J].紡織學報,2015(11).
①基金項目:基于混合所有制下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武漢職院都市麗人服裝學院為例(GZYLX2015089)。
作者簡介:全建業(1969-),男,漢族,湖北祥鐘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紡織服裝教育和教學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