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輝 黃新 鄭欣 陳涵

摘 要:隨著“四個全面”戰略不斷推進,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的任務迫在眉睫。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近在眼前,金融作為助推脫貧的攻堅力量,必須加強發揮其必要作用。金融精準扶貧應該有機結合產業扶貧和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落實精準施策,為按期完成脫貧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本文通過對金融精準扶貧的概念進行界定,分析目前農村的貧困原因以及精準扶貧現狀,探討適合農村金融精準扶貧模式。此外,通過政策支持、示范帶動、創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個角度進行扶貧策略分析,針對農村貧困戶提出相應的金融扶貧政策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 金融扶貧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b)-020-02
2015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上年的7017萬人減少至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上年的7.2%下降到5.7%,年度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任務超額完成。但是,距離2020年農村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還存在差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堅決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從而為2020年全面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目標打好基礎。精準扶貧不再是粗放式的扶貧,它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金融扶貧,是要通過金融的手段實現扶貧的效果,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直接金融扶貧,由金融機構直接向貧困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其二,是間接金融扶貧,由金融機構向產業提供金融服務,通過產業的發展,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但是,在金融扶貧的過程中,資金的合理應用一直是難點。實現金融扶貧資金的優化配置,從而減少金融資金的錯配是金融扶貧考慮的重點。本文通過分析金融扶貧現狀,針對農村貧困原因提供金融扶貧具體措施,為實現全面脫貧提供重要參考意義。
1 文獻綜述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金融扶貧這一政策紛紛展開學術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有研究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針對金融扶貧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發現其目前存在的困境和缺陷。其二是針對金融扶貧模式展開深入研究,分析傳統模式的不足之處,并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提出相應的創新。
針對金融扶貧政策實施效果,王鸞鳳、朱小梅和吳秋實(2012)通過研究湖北省農村金融對扶貧的影響,發現農村金融機構覆蓋率持續擴大,信貸投放量不斷增多,而服務主體單一;信貸結構不斷優化,金融創新能力增強,但農村金融排斥嚴重。限制金融業對扶貧工作發揮作用的是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低下,而造成農村金融服務抑制的根本原因是產權、保險、信用制度的不健全[1]。李智軍(2014)認為,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貧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現出新的格局,經濟發展的減貧效應弱化及“滴漏”式扶貧思路已不能適應新時期扶貧要求,反而導致減貧速度放緩、貧困人口再次增加的現象[2]。鄧坤(2015)對四川省巴中市3縣1區在2011年1季度~2014年2季度的面板數據,分析了涉農貸款這一主要金融扶貧惠農工具對當地農民收入的影響,發現涉農貸款占比增加并不能提高農民收入[3]。
針對金融扶貧模式,周強(2015)在融資難問題已成為當前制約扶貧進程的背景下,提出具有獨特優勢的P2P網絡小額信貸扶貧模式,有望成為“互聯網+”時代農村金融扶貧方式的發展方向[4]。吳霞,胡鈴和陳雯瑾(2015)認為好的制度設計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是私募債、眾籌以及公益P2P網貸三種金融扶貧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扶貧工作最大的難題不是缺資金,而是如何利用資金培育產業“造血”機制[5]。吳義能,葉永剛和吳鳳(2016)針對我國以貸款為核心的傳統金融扶貧理論設計上存在的重大缺陷,提出了綜合扶貧金融工程的概念,并通過七大模塊破解傳統金融扶貧的困境[6]。劉旭,胡艷芳(2017)針對河北省自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來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探索出符合河北省實際的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對于縱深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程,助力河北脫貧攻堅具有重要作用[7]。
雖然國內學者已經有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較少有學者針對農戶的貧困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在扶貧資金的有效運用方面沒有展開詳細探討。本文從分析貧困原因出發,針對具體問題展開金融扶貧分析。
2 金融扶貧現狀分析
在十三五規劃要求中,重點提到要積極發揮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種扶貧資源和項目,開拓創新新的資金渠道進行扶貧開發。此外,政府也針對金融扶貧工作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意味著金融扶貧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金融扶貧在我國也有一定的發展歷史,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金融扶貧水平比較低,各方面建設也不完善,提升和進步的空間很大。現階段,互聯網技術在農村中逐漸普及,網絡科技支持農村金融扶貧的條件也逐步成熟,“互聯網+”為金融扶貧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
當前金融精準扶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主要有以下幾點表現。第一,政策支持。相當一部分的貧困地區開始實施“金融扶貧進村”行動,推進金融精準扶貧主辦行制度,通過扶貧再貸款、財政風險補償金等多種政策組合,提高金融機構扶貧積極性。各地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服務對象,通過走訪貧困鄉鎮,積極搭建平臺對接金融機構與貧困人口,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扶貧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信貸資金的投放力度。第二,示范帶動。部分地區建立特色產業金融精準扶貧示范村和金融扶貧示范鄉鎮,通過“光伏扶貧”項目等將扶貧資金投入新型產業,為貧困地區增加就業機會。第三,創新模式。利用政府的扶貧貸款,積極參與到“公司+農戶”模式的“帶資入股”等新型信貸產品中去。此外,各金融機構結合貧困地區產業特色,實施產業拉動、企業拉動和項目拉動,形成開發性扶貧模式、“銀行+村委會+征信+貧困戶”整村推進信用模式等一批效率高、效果好的產品和工作模式。第四,考核機制。通過將金融扶貧納入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與薪酬績效考核掛鉤。此外,建立金融扶貧現場月度督查制度,對銀行進行定時監督。
3 貧困原因及金融扶貧策略分析
目前,我國貧困地區農戶的貧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因為缺乏勞動力而貧困,家庭成員都年老或者殘疾。第二類是因病致貧,有的甚至長期患病,或者突患疾病和重病。第三類是資源缺乏致貧。雖然農戶想通過種養來發展生產生活,但是自然環境較差,客觀環境不能提供良好的種養條件。第四類是缺資金和項目致貧,部分具有勞動力和經濟頭腦的農戶雖然可以進行生產生活,但是由于資金缺乏無法展開前期投入。第五類是勞動力文化素質差致貧,部分貧困地區勞動力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接受教育的條件有限。而且,有文化知識的青年都在外打拼,很少能留在村里建設家鄉。第六類是由于自然災害導致的返貧現象。如圖1所示。這一類現象反而更加嚴重,特別是在扶貧過程中,如果我們只注意到眼前的扶貧效果,忽略了后期存在的貧困隱患,就很有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因此,在幫助農戶自主脫貧的基礎上,也要加強各種技能培訓,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預防各類自然災害的產生。根據對某縣相關的調研結果顯示,六類致貧因素在貧困區大致有以下比例。
針對貧困地區的貧困原因,金融扶貧必須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有效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強扶貧貸款的安全性,建立風險補償資金保障扶貧貸款安全運行。為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應綜合運用風險補償、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獎勵補貼等多種手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入。其次,針對貧困地區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要設立專項扶貧再貸款,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再貼現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促進信貸資金投入。此外,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力度。創新金融扶貧信貸產品,拓寬抵押物擔保范圍,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農業保險保單等抵押貸款,創新新興抵押、質押的擔保方式,加大貧困地區的旅游經營貸款投放。設立扶貧貸款綠色通道,簡化手續,縮短流程,貸款利率執行優于同類貸款的利率水平。最后,繼續加大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力度、適當放寬貸款限制。針對確實有貸款需求以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的貧困戶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階段性資金困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地方龍頭企業適當放寬貸款條件限制和數額限制,降低擔保門坎和費率,加大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力度。同時,也要加大對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婦女小額貸款、康復扶貧貸款等的投放力度。
4 結語
金融精準扶貧是當前政府工作的重心,全面實現脫貧目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關鍵問題。本文通過對金融扶貧現狀、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分析,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為貧困地區解決就業、生產生活等問題進行政策建議。特別是金融扶貧資金的利用,如果沒有得到正確合理的監管,腐敗和形式主義就很容易滋生。因此,在金融扶貧過程中,政府應該發揮輔助的作用,但不能進行過度的干預。這樣不僅可以優化扶貧資金的配置,而且可以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當然,目前部分扶貧的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效果有待觀察。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從貧困地區具體特征出發,而不是走形式、喊口號,那么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將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王鸞鳳,朱小梅,吳秋實.農村金融扶貧的困境與對策——以湖北省為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6).
[2]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課題組,李智軍.農村致貧機理與金融扶貧政策研究—基于河南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54個貧困縣的調查[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03).
[3] 鄧坤.金融扶貧惠農效率評估——以秦巴山區巴中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5(05).
[4] 周強.“互聯網+“時代我國金融扶貧創新模式及其保障機制探析——基于“宜農貸”模式的案例研究[C].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第十一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中國軟科學研究會,2015.
[5] 吳霞,胡鈴,陳雯瑾.新興金融扶貧模式力促貧困地區產業發展[J].金融世界,2015(12).
[6] 吳義能,葉永剛,吳鳳.我國金融扶貧的困境與對策[J].統計與決策,2016(09).
[7] 劉旭,胡艷芳.基于金融扶貧視角的河北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現狀、困境及路徑[J].河北金融,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