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羅茜
摘 要:我國的主要經濟資金來源于財政和稅收,而且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也要依靠財政和稅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優化和發展,我國對財政稅收政策也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以期形成一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完整政策。但我國目前的財政稅收政策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我們必須迎難而上,畢竟一套優質的財政稅收政策是促進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當前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財政稅收 管理制度 財政預算 財政支出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159-02
一直以來,我國的國情都是“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且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為了改變我國國情,就必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就當前經濟形勢來看,我國想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就需要對財政稅收政策進行深化改革。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一套優質的財政稅收政策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還對整個國家的綜合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所以目前,我國需要明確當前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在改革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健全的財政稅收政策,大力減少企業的經濟違法行為,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我國當前財政稅收政策現狀
財政稅收包括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收入是國家經濟資金的主要來源,國家通過財政資金來調節收入分配、優化產業結構,從總體上加快經濟的發展;同時國家通過財政支出來扶持小微企業,使整個產業鏈能夠串聯起來,共同發展。無論是財政的收入還是財政的支出,都是為了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但如果要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優質的競爭力,也需要我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國家的科研投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們既要通過這些方面來加快經濟發展,同時也不能因為改善某些產業結構而帶來不利影響,這也是我國目前一個重要的經濟任務。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對當前社會的積極影響越來越大,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很多發達的西方國家也深受其害。比如不同地域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會加大貧富差距,使產業結構無法互相適應,難以協調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就必須要出臺健全的財政稅收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不過在不同的時期,我國也針對不同的問題出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尤其是最近幾年,雖然我國的經濟已是高速發展狀態,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已經不能小覷:首先,通貨膨脹問題一直存在,大量商品供不應求、供過于求,房地產價格飛漲,使我國的經濟出現衰退的跡象。同時因為國內生產的成本不斷提高,以及國際上的發展中國家不斷崛起,我國出現大量的產業轉移,使國內的經濟形勢日漸衰落;其次是因為過高的成本使物價飛漲,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低,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收入水平低于消費水平,居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差;最后,雖然整體來看我國的經濟是高速發展,但實際上經濟發達的地方更加發達,經濟落后的地方更加落后,所以面對這些問題,我國必須要建立起健全的財政稅收政策,調整國內的整體經濟形勢,從而使各地區能夠協調統一發展。
2 深化財政稅收改革所面臨的問題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雖然我國的財政稅收政策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但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經濟落后地區,沒有規范化的管理,就無法系統地按照國家規定來執行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從而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利益。有些管理機構無法根據當地的實際經濟情況來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使財政工作人員不能夠根據實際開展工作;而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沒有上級的監督管理,工作態度低迷,影響了整體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還會有本身發展就較為緩慢的經濟企業,很難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從而阻礙財政稅收工作的實施,整體拉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2.2 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目前財政稅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數量較多,但素質卻是參差不齊,某些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和學習,不能夠完全掌握財政和稅收方面的知識;少部分人員雖具有完備的財務方面的知識儲備,但是相關的工作經驗較為缺乏,對于工作中遇到的突發狀況不能做到及時有效地解決,致使與稅務人員發生工作沖突,影響工作進度和效率;還有一些財務人員在工作中無法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不善于總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始終原地踏步,缺乏上進心。對于工作人員的問題,我國的財政稅收政策中的懲罰措施的力度并不大,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工作人員的態度,從而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2.3 財政稅收預算體系還不完善
我國政府為了使我國的經濟能夠順應國際形勢的發展,對我國的財政稅收政策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并卻已經有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單從財政稅收預算方面來看,還存在不小的問題。相比之下,中央政府在構建預算體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地方政府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提高。大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視結果,一味地要求企業快速發展,而實際上一個企業缺乏長遠的經濟目標和合理的企業規劃,同時也接受不到上級的監督和管理,就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資金的濫用、浪費或者是短缺等問題,同時無法對未來的風險做出預期和評估,不僅會阻礙企業內部的經濟發展,同時還會使當地政府的財政工作出現停滯,與中央政府難以協調,最終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2.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職能分配存在問題
自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后,中央政府大量收回了地方政府對于財政稅收方面所擁有的權力,使地方政府的控制權力降低。一方面,中央政府收回權力后,在財政稅收方面幾乎不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見,而在基礎建設方面卻將權力全部交給地方政府,減少了資金的管理卻加大了工作的要求,使地方政府承擔過多的壓力,難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劃分稅收種類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對于城市維護建設稅一類的地方稅種在征收方面的比例就不合理,中央收入過高,而地方收入過低,使二者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3 深化財政稅收改革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
如果要深化我國財政稅收的改革,就必須要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同時也要加強各個層級政府的監督管理,保證制度的有效實行。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企業能夠有效順利發展的堅實基礎,如果沒有完整的管理制度,那么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就難以進行管理,甚至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所以,各企業必須要在順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上一級政府的要求和目標,建立起一套適合自身發展,并且能夠加強監督管理的制度,從而規范企業內部員工的工作行為,矯正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企業內部還需要實行明確的獎懲制度,通過工作檢查對優秀的工作人員予以獎勵,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于做出有損其企業財務工作的人員,予以相應的懲罰,以示警醒。
3.2 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目前我國不斷出現新興企業,雖能整體上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實際上在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素質較低,專業水平也較低,沒有通過專業的培訓和學習,所以如果要想企業盡快步入正軌,就必須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崗位培訓和專業知識的講授,使每一位財務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專業知識,進而快速適應崗位,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自身的學習也要不斷更新,拓寬自己在財務方面的知識面。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使工作人員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對人民的服務熱情,這不僅提高了自身素質,還從根本上加快了企業的前進步伐。
3.3 改善當前的財政預算體系
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固然能使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但財政預算體系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我國深化財政稅收政策的步伐來看,必須要對當前實施的財政預算體系進行改革和調整,擴大范圍覆蓋至全國。在財政預算方面,我國存在的問題是中央和地方的預算體系沒有相互的協調和聯系,地方政府的財政方面得不到有效的監督管理。所以目前,我國需要對地方的財政預算工作更加重視,提高透明度,提出明確的長遠規劃,并輔以適當的預算體系,從而使當地的財政稅收工作繼續發展。
3.4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我國主要資金來源于稅收的收入和支出,所以在國家的財政稅收工作中,調節收支平衡是重要的一環。有部分地方政府想要通過彌補財政赤字來達到收支平衡的狀態,但這樣還會影響群眾的消費和收入水平。所以說,如果我國要深化財政稅收改革工作,就要對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結構進行調整,將兩項轉移支付相互協調結合起來,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對于落后地區的經濟扶持也要加大,使貧富差距逐漸縮小,還要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區域內的居民能夠享受政府帶來的保障,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從而保證財政收支的平衡。
3.5 調整轉移支付的比例
首先要制定出合理的轉移支付之間的比例,與專項轉移支付相比,要稍微提高一般轉移支付的比例;其次,對于稅收返還方面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整改,從而使政府資金來源能夠穩定;最后,對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適用不同的轉移支付的比例。
4 結語
綜上所述,財政和稅收方面的收入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宏觀調控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要想使我國在國際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從而使我國的經濟能夠又好又快地發展,就必須將我國的財政稅收工作進行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建立起一個健全的財政稅收體系,保證經濟的收支平衡。也只有通過一步步的深化改革才能使我國的經濟一直處于穩步發展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張世超,嚴安榮.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21).
[2] 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和監督體制研究課題組.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和監督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J].中國財政,2010(1).
[3] 于兆興.財政稅收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深化改革建議[J].財經界, 2015(3).
[4] 楊得前.經濟發展、財政自給與稅收努力: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稅務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