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雯 何有山
摘 要:長期以來《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著重視理輕實務、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互聯網+時代,在《經濟法》教學中將微課通過微視頻呈現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良好結合,通過研究該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實踐能力。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088-02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i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 Law," some problems exist, including emphasis on theory and ignorance of practice and singl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micro course can be combined with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rough micro-video. This paper studies this combination mode, which help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micro cours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economic law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概述
微課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教學方式,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互聯網+時代的微課是指借助于數字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將10~15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傳播出去,采取微視頻方式,選取某個知識點或專題開展教學活動,內容短小,針對性強,可以反復觀看學習。微課以其教學時間短、主題突出等特點,開始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展露鋒芒,成為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于美國,在中國將flip這個英語單詞翻譯成“翻轉”,諧音又被稱為“反轉”與“顛倒”,故這種教學模式又稱之為“反轉課堂”與“顛倒課堂”,可謂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顛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是對傳統知識傳授及知識內化的“顛覆式”安排,使知識傳授被安排在課前,對知識內化由傳統課后作業形式變為課堂教學進行中的寫作互動式學習活動,學生在此過程中成為主體,對自己的能力有更為準確的認識,能夠很好地掌控學習的知識量與接受快慢的這兩個“度”,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個性化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來說有利于實現全面發展。傳統教學側重于“先教后學”,而“翻轉課堂”恰好相反,側重于“先學后教”,學生在學校或在家,都能夠隨時學習到知識,基于此在教育教學層面上掀起變革狂潮。
二、微課支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
與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地位不同的是,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角色與地位呈現出質的變化,對于教師的地位來說不再是占據主導地位,角色上也不再是主導者,由傳授者搖身一變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好伙伴。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被動的接受者,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成為探究者,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該教學模式產生的最大成效來看,不僅體現對知識的提升,更是體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生具備學習活動管理的自主性,教師將教學資源認真組織,利用多種方式對學生學習興趣、行為進行激發,外來形式的教學評價被互評反饋的評價方式所取代,這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前不再是“鮮為人知”的預習者,而是觀看微課視頻,或是協作完成任務進行自主的學習,也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與記錄者,而是在討論合作、思維碰撞中獲得知識、迸發靈感、追求真理,這無疑起到了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作用,使其對學習需求得到了滿足,學習意識與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被限定的角色為引導、規范、支持這三個角色,學生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的獨立性,教師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精心設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以激發學習動機,鼓勵其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突破低層次認知,以對其高層次的認知能力進行培養。
三、翻轉課堂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分析學生特征
對學生特征進行分析,能夠增加對學生的了解,從而開展滿足于其需求的教學活動。在平時的微課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對每個學生的了解,進行一對一的服務了解,或是以QQ群或是以微信群的形式,首先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的聯系,最好是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生活中常見的案例,然后教師通過網絡對話與學生取得聯系,進行在線交流,教師表達出教學設計安排,尋求學生的意見,教師根據意見進行修改,如此往復教學內容的設計更加符合于學生特征,滿足學生的真正需要。
(二)布置學習任務
在對教學目標分析之后,也對學生原有基礎上的知識水平有所了解,選擇好教學內容,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積累已有知識,在自主學習當中,起到對新知識傳授的延伸作用。課前教師將設計的教學計劃清單通過網絡發送給學生,對重點內容標記出來,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再以微視頻的方式說明即將學習到的經濟法理論知識,像現場課堂教學一樣,在視頻中或是展現板書,或是以手寫羅列的方式,或是以word、PPT辦公軟件體現出預習的內容框架,使學生有計劃、有目標性地進行預習,實現良好的預期效果。
(三)創建自主學習環境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將知識傳授放置在課前,是學生參與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但是教師不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掌握,學生有時漫無目的地學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有效設計自主學習的環境,為課前預習創造有利條件。借助于“微課”形式,為學生提供移動式學習的機會,通過碎片化的學習逐漸形成整體性的知識框架。
(四)創設問題情境
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自學等真實情況,對自學情況與完成作業情況進行反饋總結,設計有探究性的問題,組織引導“二次元”式的學習,起到對知識吸收與內化的促進作用。在微課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視頻直接提出問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通過視頻的方式面對面地解答總結問題,或是以現代多媒體播放視頻的方式,以“視頻當中的視頻”為本,呈現出問題,即與PPT多媒體課件中標明的問題是一個道理,這樣學生就能夠帶著問題去思考解決問題。
(五)交流學習成果
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協作學習結束之后,針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在交流中師生共同總結經驗,分享每組的學習成果經驗,成果交流可以采取報告、辯論會等形式,達到熟練地對新知識鞏固與應用的目的。在計算機多媒體的另一端,教師根據事先安排好的小組分配,小組內進行討論,在視頻中小組代表勇敢發言,發表對某條法律法規的看法,或者是自己查找資料,發到群里面與教師、其它小組共同分享;或是組成“法院課堂”,通過視頻模擬案件,或是通過辯論會的形式,小組間共同分析、討論,共同交流學習效果。
(六)評估學習效果
課前與課中這兩個階段,依據教學目標,布置安排學習任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金點子,使其了解到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測量反饋學習成果,評估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在觀看微視頻之后,按照教師的安排規定自主學習,微課屬于一種遠程式教學,教師并不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還是很有必要以網絡微課的形式對其學習效果進行反饋。教師以電子版本的習題來考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發送到網絡QQ與微信群當中,供全體學生下載,學生下載完習題之后進行解答,然后再發送到群當中,教師接收文件之后,即可看到每名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從而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七)強化重點知識
在課堂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補充強化重點與難點知識,對重點問題重點講解,對于難點反復推敲如何化難為易,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消化,將難點分化,利用“微課”教學資源建構知識框架,使教學重點與難點內容具有直觀可視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與難點知識,對易混淆的知識點反復強調異同。在課后微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整節課堂教學做出總結。教師結合重點與難點,向學生提問,通過另一端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教師在掌握基本信息之后,對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整理,集中通過網絡視頻集中解決,發送相關的復習資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支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具有顯著的優勢,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利用好優勢,善于將傳統說教式的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對其群體的身心特征增加了解,為其學習任務做好精心的布置安排,通過該教學模式的應用,使《經濟法》課程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以收獲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濟法學課程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12):100-101.
[2]李立.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高校經濟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5(34):103-105.
[3]周蕾.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經濟管理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實驗教學設計[J].高教學刊,2015(17):218-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