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曉鈺
摘 要:文章以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針對手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手機媒體的運行現狀、分析其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利用手機媒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機媒體;運行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151-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obile phon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grasps present operation situation of mobile phone media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nd on this basis, actively explores the ways of using mobile phone media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bile phone media; operation status
一、手機媒體的概述
手機媒體,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大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被公認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
手機媒體具有高度的移動性與便攜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整合性以及能夠使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高度融合等優勢,而且它體積小,分量輕,因此受到了大學生的由衷青睞。另一方面,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具有網絡媒體所具有的互動性強、信息獲取快、傳播快、更新快、跨地域傳播等特性,使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美結合。正如匡文波在其《手機媒體概論》一書中談到的“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隨著通信技術(例如3G)、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手機就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電腦;而且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
二、手機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中的使用情況
(一)大學生日常使用手機情況
在被問及“您日常生活中手機的使用時間是多久”這個問題時,如圖1所示,有35.38%的大學生日常使用手機時間超過六小時以上,而只有4.25%的大學生日常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兩小時以下。由此可見,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手機使用時間長,甚至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活中的重要生活用品,可以利用手機媒體這一渠道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手機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滲透,使學生能夠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習。
(二)大學生對于利用手機媒體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
在利用手機媒體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上,根據調查,有51.42%的大學生認為手機媒體增強了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因為手機媒體具有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功能充分的提高了大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學習效果,這就充分的體現了高校通過手機媒體來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也體現了高校通過這種新型載體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高校利用手機媒體進行思政教育的現狀
隨著手機媒體在大學中的普遍使用,各大高校也已經陸續開展了利用手機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及:“您所在的學校是否借助手機媒體進行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這個問題時有60.38%位大學生所在的高校中利用了手機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而在被問及高校利用手機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體現時,有41.04%是體現在了利于手機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溝通。手機媒體為老師和同學之間提供了互動的環節,可以隨時隨地的向老師請教問題,交流時事政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不再僅僅的局限于思政課堂上,從而方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27.83%的高校通過手機來完成課堂作業和通過手機考試,可見部分高校已經開始通過手機媒體來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例如:重慶理工大學的劉光華老師就通過“課堂派”的手機軟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小測驗和考試。但是還有一部分的學校認為手機猛如虎,推行無手機政策,認為學生在上學期間應該對手機避而遠之。綜上分析,68.82%的高校推行利用手機媒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可行且必要。但是,仍有部分高校認為手機會使學生分散精神,不能專注于學業,高校的這一點考慮是很可觀的,也可以成為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我認為針對這一觀點,手機媒體可以建立健全專門的軟件,使大學生在利用手機學習思政的過程中,屏蔽掉其他媒體信息,只能利用手機學習知識。
四、手機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優勢和劣勢
(一)優勢
手機獨具的便攜性以及現今快捷高速的網絡服務對其的巨大推動決定了如若手機能夠應夠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會極大的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整個思政教學效果的實現。通過分析問卷數據,可以看出最吸引大學生利用手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的因素主要是利用手機進行學習能夠極大程度的突破時空所限、手機攜帶方便,便于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以及便于查閱資料。
(二)劣勢
手機的應用能夠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的學習帶來極大的便利性是無可辯駁的,但其可能帶來的種種消極影響也是不可否認的。在問及手機應用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導致的諸如易使大學生分心、加劇手機依賴、增加額外開支等不利影響時,被調查者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兩點:其一,手機的應用會使大學生更易分心,難以集中精力用于學習;其二,手機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會加劇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學習的主動性將更難保證。另外手機借助于網絡的推動,信息繁雜且良莠不齊,利用手機進行學習,最難以保證的一點就是大學生學習行為的真實性,這實質上也是對大學生自制力的極大挑戰。
五、手機媒體應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運用
(一)運用手機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側重內容
在問卷中被問及“你認為利用手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側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首先被學生選為最重要的則是道德規范。手機網絡環境具有著很強的的虛擬性,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社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倫理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只能依賴于內心的道德信念,而外在的社會輿論和社會道德的規范制約能力卻顯得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有71.23%的大學生認為運用手機媒介加強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尤為重要,當今網絡中充斥著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并且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如果不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網絡素養培育,可能會導致部分大學生接觸到網絡有害信息,受到其負面影響。此外,心理疏導問題也是大學生十分期望的在手機媒體中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當前隨著高校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等加大,心理問題也呈現增長趨勢,所以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溝通,改善或改變其信念、認知、情感、態度、行為,達到降低和消除不良心理狀態、解決思想問題的目的。最后,在利用手機對大學生進行政治觀點的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日益隱蔽、反社會主義思潮日益猖獗、社會的思潮影響日益增大的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顯得更為迫切且必要。
(二)運用手機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考慮到當前大學生使用手機時間越來越長,將手機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為直接的方式便是開發相應的APP(手機應用程序)。關于教育類的APP在手機應用市場里十分常見,如考研幫、拓詞、百詞斬等等,這些其實為我們將手機運用到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提供良好的思路與模式,完全可以開發出一款APP,借助該程序實現課堂教學和互動。其具體功能可有如下幾點:第一,可以進行課堂的簽到,并且可以有相關的獎懲措施,如堅持一學期不逃課可以領取一定獎勵等。第二,利用該APP掃碼下載教學課件或視頻。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將其上課的錄像和使用的課件上傳到網絡,生成相應的二維碼供學生借助APP進行下載。實際上,借助手機APP,教師和學生均可以收獲良多。第三,通過該APP完成課堂作業甚至是期末考試。上機考試已經廣泛運用在了大學生所學課程的考核上,手機作為更為便攜的媒介,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電腦,學生通過手機APP完成課堂作業或日常的小測驗。
參考文獻
[1]張忠.基于手機媒體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路徑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111-115.
[2]葉慧燕,秦琴,劉龍偉.手機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生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33-136.
[3]曾靜.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刃劍”效應[D].武漢工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