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勝
摘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揭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現階段西方體育文化的融入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造成了大力的沖擊,對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也造成了不利影響,本文根據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結合文化認同的環境,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文化認同預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我國各個民族經過數千年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經過各個民族的傳承發展導致其具有了我國民族的獨特個性,其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索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新道路非常重要。
一、文化認同語境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問題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承與超越過程中出現了文化內涵的侵權、西方文化對民族傳統教育的沖擊、生存基礎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其中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侵權主要是由于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影響范圍較大、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等因素導致國內外我國民族傳統民族體育文化遭侵權現象屢禁不止,如在國內外“少林”這一商標就達數百項,共涉及到煙酒、家居、汽車等行業,[1]相關企業利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提升經濟效益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名譽權、知識產權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我國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程度不足,導致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遭受了持久的侵權危害,影響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這種情況也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超越造成了阻礙;我國地域范圍較大,民族的種類也比較多樣,這就導致了不同的民族之間生活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相應差別,這些差別促使各個民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民族體育文化體系,而隨著我國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民族傳統文化失去了以往教育的社會實踐作用,再加上社會生活方式的節奏不斷加快,促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社會發展中大多扮演了娛樂性的角色,人們不能深入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含義,導致一些隱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逐漸消失。在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進程中,國外體育文化不斷融入到我國體育文化中,導致我國體育文化的形式,甚至內涵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國外體育文化大多以競技為主,如籃球、足球等。而這些體育運動項目在社會競賽、學校教學中大量的出現,制約了我國氣功、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的繼承發展。在我國社會民眾對于國外體育文化的大量推崇促使其不能充分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及價值理念,再加上現階段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大多以表演的形式存在,且在相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表達上也大多采用國外競技體育的表現形式,從而導致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失去了自身的獨特性。
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點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質上就具有著超越性、傳承性的特點,[2]兩個特點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超越提供了保障。其中我國民族文化中的超越性主要體現在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受到政府及社會民眾的大力支持及文化超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兩個方面。在整體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文化及社會民眾發展的需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優化,而國家政策的支持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社會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熱愛也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從各個方面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不斷超越提供了動力;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經過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積累而成的,其不止表現了我國傳統的優秀教育思想及經濟理念,而且與我國社會制度的發展、民族心理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已經與我國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而在文化認同語境下,文化系統運行的基本形式就是文化的積累與傳承,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文化已經形成了相應的傳承機制,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形成了基本的傳承機制。
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措施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可通過構建“四位一體”的模式來進行,[3]“四位一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即是集民族、社會、家庭、學校為一體的體育活動組織。由于我國民族種類較多且各民族涵蓋的地域面積較大,在眾多少數民族的日常風俗習慣中包含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及形式,因此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良好繼承,可以在學校傳承教育的基礎上,發展社會層面的傳統體育文化繼承,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社會內部不同民族獨具特色的體育活動進行良好的繼承,如節日慶典、宗教儀式、民族文化等。社會層面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主要是通過宗教活動、民族文化及節日慶典各自不同的價值理念進行下意識的侵染,從而為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奠定良好的基礎。社會層面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過程中社會民眾是基礎,因此可以通過宗教的權威性引導社會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加強認識,同時在國家相關教育部門應制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教育教學方針,在日常教育學習中加大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在學生體育教學的比例,系統化制定傳統體育民族文化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形式,甚至可以將民族體育文化形式納入到體育測試項目中,如太極拳等,為學生提供更加系統正規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從而促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良好的繼承。由于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方式導致民眾沒有過多的時間花費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上,因此學校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主要場所,通過系統化的專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學可以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培養新一批的接班人,同時學校也應該與家庭及社會保持良好的溝通,詳細了解學生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教學方案,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在“四位一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模式中學校直接影響著家庭、社會及相關政府部門,甚至對某些少數民族的宗教活動、體育文化及民俗習慣也有一定的影響,其可以通過更加系統規范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培養良好的參與者與繼承者,進而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超越打下基礎。因此相關教育部門要認識到學校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培養專業的傳統體育文化教育教學人員,為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提供人力支持,同時相關教育部門可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教學工具,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技術支持。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主要有專業式傳承及參與式傳承,學校傳統體育文化教學是專業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主要形式,而參與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則需要學校、社會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合作,在加強學校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為社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組織提供支持,鼓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繼承,同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力度,加強社會民眾及相關政府人員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關注力度,正確認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于我國整體傳統文化繼承的重要意義,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良好繼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超越
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超越上我國可以在正確認識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一些其他國家在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優秀經驗,如日本柔道、韓國跆拳道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鑒其他國家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經驗的過程中需要對其優點與缺陷進行良好區分,并保證我國自身傳統體育文化的核心理念不變動,根據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階段及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優化,同時可以融入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競技理念,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的進一步拓展提供新的機遇。為了促使民族傳統文化能夠與現代社會發展進一步融合,可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融入更加現代化的體育發展方案,在科學發展的理論指導下系統構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模式,并采取更加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及組織傳播措施,為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保障。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完善的法律體系,因此相關部門應認識到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性,在制定相關完善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應建立專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維護部門,為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從而促使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體育文化內涵、體育文化形式得到更有力的維護。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社會更好的生存發展,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可適當增加其審慎性、娛樂性,提高廣大社會群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以更加大眾及通俗的發展形式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在經濟文化一體化進程中我國與世界各個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不斷融合發展,在歷史記憶、精神信仰、價值觀念等方面逐漸形成了新型的民族體育文化模式,而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會發生進一步的變更,而眾多民族體育文化的融合不止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現階段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堅定自身發展核心理念不動搖,在這個前提下對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有效篩選,吸收有利的因素,如吸收西方國家產業開發的制度、俱樂部制度等,實行法人治理、市場化運作等形式,從而保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不斷創新的道路上前進。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方面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民族傳統體育設備設施,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場所,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加健全的公共平臺,同時結合市場發展理念,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中可利用市場導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各種資源,同時可以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品牌意識,利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與其他國家進行良好的文化交流,促使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趨勢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趨勢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即文化維度與參與力度,而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最終會出現邊緣化、同化、整合、分離等幾種模式,其中分離主要是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抗拒現代體育文化的融入,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模式停滯不前,而整合則是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在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將優秀的外來文化及現代體育文化理念進行良好的融合,為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新的活力;同化即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體育文化逐步融合,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邊緣化即是不認同任何一種體育文化觀念,導致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受到阻礙。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民族傳統文化需要經歷文化認同、文化適應兩個階段,[4]每個社會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適應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最終趨勢,而為了最終目標的實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需要經歷社會民眾對民眾傳統文化的初步了解及產生興趣、察覺到民族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差異并感到困惑、對自身接受的體育文化產生質疑并進行疑問、認識到民族體育文化之間的區別并逐漸適應、確立自身的民族體育文化理念并實現自我價值這幾個階段。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與適應階段需要漫長的過程,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如湖北土家族將土家擺手舞與現代健身操進行了結合傳承發展。
五、總結
文化認同語境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外來文化同化程度嚴重、體育文化主體地位喪失等,為了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良好繼承與超越,應構建“四位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繼承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專業教學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地位,然后協調社會、家庭及政府幾個方面的關系,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經驗,推動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偉芬,邢志杰.文化認同語境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超越[J].體育與科學,2012,33(3):71-74.
[2]徐曉彤,王維.文化認同語境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6(2):22-26.
[3]王俊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及其發展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5):82-85.
[4]萬仁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全球化語境下的認同與發展道路[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3):186-187.
(作者單位:欽州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