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舟杰 徐淦斌 葉奇超
摘要:核心力量訓練是目前體能訓練中力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公安院校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在該專業學生中合理利用核心力量訓練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浙江警察學院警務指揮與戰術學生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淺談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力量訓練中存在的誤區,分析并探討該專業學生在體能類課程中正確高效、合理力量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核心力量;公安院校;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訓練方法
一、核心力量訓練理論研究
核心力量主要是指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包括腰椎、骨盆、髖關節的肌肉力量,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要目的產生的力量能力[1]。核心力量的提出已有十余年時間,而近年來在不同的運動領域的專家對核心力量越來越重視,認為核心力量既是運動能力提高的基礎要素,同時也能帶動其它非核心區域力量的提升和上下肢力量的樞紐作用。
核心穩定性訓練是針對核心部位肌群及其深層小肌肉進行的以力量、穩定、平衡能力為主的訓練[2],也可稱為功能性訓練或核心穩定性訓練。核心穩定性訓練涉及運動各個領域,其對體能主導類項目(田徑、舉重等)、技能主導類項目(體操、跳水等)、技戰能主導類項目(籃球、武術等)均有很顯著的效果,且研究成果較為豐富。
二、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體能訓練現狀
21世紀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治安形勢也越來越復雜,重特大暴力犯罪、恐怖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各省市紛紛成立巡特警處突理論,加強防暴專業隊伍的建設,浙江警察學院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也由此應運而生[3]。截至目前,我校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在校生為240人(每屆60人,共四屆),學制為4年,主要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組織紀律嚴明、職業品質優良、專業基礎扎實、工作作風頑強,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技能,具備涉恐、涉暴案事件現場處置能力和警務實戰組織訓練能力,能夠勝任反恐、特警等相關實戰業務崗位的應用型、創新型卓越警務人才。
警察體能訓練是警務執法的基礎和根本,只有良好的體能保障,才可以更好地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而學警在校期間要更加注重體能的訓練,為將來從事公安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和良好訓練習慣。力量訓練作為體能訓練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在訓練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通過對我校該專業學生體能訓練的觀察,往往忽視甚至放棄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訓練。
而作為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體能則顯得尤為重要。其一是警務指揮與戰術學生培養目標是能夠勝任反恐、特警等相關實戰業務崗位的專業性人才,其就業崗位特征就普通民警而言應更具備良好的個人身體素質和警務技能技術,這就要求該專業學生體能必須優于其它專業學生;其二是就目前而言,社會治安呈現復雜、嚴峻的特征,恐怖案件絡繹不絕,就國內來看,恐怖襲擊特征呈現犯罪手段更加殘暴、犯罪區域向發達地區轉移、犯罪目標更廣泛等一系列特征,新疆“7·5”事件、昆明“3·1”事件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各地反恐處突隊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這也就要求我們該專業在校學生技戰術等能力日益提高,而體能作為任何技戰術的基礎,其訓練模式就必須更加科學化。
就目前課程設置來看,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四年學習中,體能課程主要為:1.專業基礎課——《體能》,總課時為184課時,其中力量訓練為35課時;2.專業選修課——《極限體能》,總課時為64課時,其中力量訓練為14課時;3.專業基礎選修課——《綜合體能》,總課時為62課時,其中力量訓練為16課時。
三、力量訓練存在的問題與誤區
目前反恐怖專業教師在進行體能類課程授課期間,對力量訓練也包括了核心力量訓練,但仍存在問題與誤區。
(一)課程訓練大綱不合理,力量訓練課時量較少
我校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體能類總課時為310課時,其中力量訓練為65課時,占總課時量的20.9%。運動訓練學專家田麥久提出: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面對突發事件,特警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處置動作,這必須要求身體有較好的穩定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體姿勢和動作姿勢,發揮應有的技戰術,而穩定的動作往往是由良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決定的。同時合理且科學的力量訓練,也能從一定程度減少受傷概率。
(二)部分教師對核心力量訓練尚不熟悉,缺乏重視
據浙江警察學院反恐怖任課教師研究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對體能訓練中核心力量的訓練不熟悉,且對核心力量訓練缺乏重視。核心力量訓練理論和方法在公安教育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在學歷課堂上的教學應用在全國公安院校十分罕見。就我校而言,尚未在體能類課程的教學大綱、實訓大綱或教案中明確提出核心力量訓練的理論和方法,僅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略微進行涉及,因此仍處于缺乏重視且訓練方法落后的現狀。
(三)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因我校教師對核心力量訓練尚不熟悉,雖在授課期間有所提及,但不難發現訓練的方法錯誤,訓練效果不明顯。例如核心力量訓練中最普遍的“平板支撐”訓練,其動作要領要求頸椎、脊柱、腰椎呈一條直線,腹部和臀大肌收緊;而就觀察發現,部分學生動作存在明顯錯誤,例如頸椎、脊柱、腰椎并未在同一平面,臀部過于上翹,這就導致訓練效果不佳且目標肌肉練習較差,而任課教師并未發現相關問題并指出。
(四)缺少核心力量訓練相關器械
核心力量訓練可分為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而器械訓練用到杠鈴、壺鈴、啞鈴、彈力帶、水袋、沙護腿、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彈力繩、特殊力量練習器等。目前我校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在我校臨安校區就讀,該校區為我校新建校區,訓練基礎設施相對較為薄弱,健身房、田徑場等訓練場所除常規杠鈴、啞鈴等負重類器械配備,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彈力繩、特殊力量練習器等較為專業的核心力量訓練器械均不配備,對核心力量的訓練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四、核心力量訓練對策與方法研究
(一)合理安排專業學生體能訓練時間,適當提升力量訓練占比
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應當區別于其他專業學生,對體能及技戰術技能課程應當予以保障。目前體能類課程共310課時,其中第一學期70課時、第二學期112課時、第三學期80課時、第四學期48課時,但第五、六、七、八學期體能類課程課時量均無。體能訓練應當貫穿整個在校四年,因此筆者建議可適當增加體能課時量并合理安排。同時應針對力量訓練進行合理的計劃,適當增加力量訓練占比,讓核心力量訓練貫穿每一堂體能類課程。
(二)建立專業核心力量訓練教師團隊,重視訓練方式方法
首先盡可能引進核心力量訓練相關專業教師,進一步強化教師團隊力量,彌補這一塊專業人才的空缺。其次是盡可能安排青年教師前往高水平訓練隊、核心力量訓練相對完善的高等院校等,吸取他人關于這方面的優勢并根據我校專業特色進行合理改進。
(三)增加訓練裝備投入,提高訓練保障能力
做好前期保障工作是訓練的基礎。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投入專業性設備,針對特警訓練的特殊性合理添置所需器械。切實解決好核心力量訓練器材的磨損等問題,及時更換,確保數量匹配。
(四)核心力量主要訓練方法
1.徒手訓練法
根據訓練中身體狀態的不同,可以分為俯、臥、側三種模式。“俯”訓練方法主要可分為屈肘雙臂雙腳支撐、屈肘雙臂單腳支撐、屈肘單臂雙腳支撐、雙臂單腳支撐單腿交叉。
2.懸吊帶訓練法
懸吊帶訓練法是借用懸吊帶進行不穩定狀態下的核心區域力量訓練,主要方式就是將徒手訓練法中的手肘或腿部以合適的高度懸掛于懸吊帶上進行練習。
五、總結
核心力量訓練在公安院校尚處于開始階段,而公安院校中的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生應當與實戰部門及相關體育專業運動員訓練模式相結合,合理安排并加強核心力量訓練,培養適應公安工作的專業人才,同時也可以建立一直專業化并能與特警實際相結合的核心力量訓練教師團隊。
參考文獻:
[1]黎涌明,于洪軍,資薇,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28(4):19-29.
[2]姚俊,林森.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學員核心穩定性訓練內容及方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9(41):34-36.
[3]馬敏躍.浙江省警察指揮與戰術專業(反恐防暴方向)課程建設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95(3):102-105.
(作者單位:毛舟杰 徐淦斌 浙江警察學院;葉奇超 舟山市定海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