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自媒體已經普遍存在和使用的一種信息傳播和接收渠道。自媒體環境下,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的教育形式,廣泛的用戶群體,為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更新傳統教育理念,積極探討自媒體時代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路徑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自媒體 創新創業教育 路徑
對自媒體概念的定義最早出現在2002年,由《圣何塞水星報》的專欄作家丹吉爾默提出, 他認為“1.0”指的是傳統媒體(old media),“2.0”指的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新媒體(new media),“3.0”指的是自媒體(we media)。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發布個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載體由傳統的書信、電話等形式轉為更為方便快捷的途徑,如:微博、QQ、微信、網絡直播、BBS等。據2017年1月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7.31億人,差不多相當于整個歐洲全部人口。中國網民數量增加了4299萬人,同比去年增長6.2個百分點,網民總人數占中國總人口的53.2%(網站:新東方在線)。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腦、手機已經是我們身邊普遍利用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的工具。微信、QQ、直播等已經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聯系形式。
創新創業教育是旨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素質為目標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實踐活動近年來,黨和政府積極倡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育部、各高校也再采取多種措施和路徑,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自媒體的出現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對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是當今及未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必然廣泛利用的工具。分析自媒體的特點,思考自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搞笑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自媒體的特點
1.參與主體廣泛性。
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已經不僅僅是媒體人的特權,只要擁有網絡和相應設備,在法律規則允許范圍內,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等的個體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每個人也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等獲得各種信息。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基本人手一部,大部分人也都有電腦,微信、QQ、微博等已經是大學生慣用樂用、不可或缺的社交、學習的方式。
2.突破時空限制
傳統媒體有一定的時空限制,信息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各種條件才可以傳播,自媒體具有即時性的特點,信息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用戶可以隨時用電腦和手機進行信息的發布和收集,并且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內容。
3.簡單方便
自媒體傳播的媒介是網絡和移動設備,簡單易學,只要學會相應的操作,注冊申請,就可以實現互聯網即時的音樂、圖片、視頻等互動。操作簡單和門濫低也是自媒體發展迅速且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4.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傳統媒體往往信息量小,更新和流轉的速度慢。新媒體的出現克服傳統媒體的缺點,新媒體表現形式多樣,表現過程豐富,可以融文字、音頻、圖片于一體,令內容變得“活靈活現”。人們既可以進行互動、分享和交流,也可以進行娛樂、購物等。新媒體的出現逐漸突破地域限制,帶給人們的是一個廣闊開放的信息海洋,海量信息面向大眾開放,人們可以在網絡世界中參與社會事務,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個人生活信息。
二、自媒體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路徑
1、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發揮自媒體的作用
自媒體已經是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高校應該認識到自媒體對于創新創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刻認識到自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以開放和與時俱進的態度,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掌握自媒體的使用方法,使自媒體技術和創新創業教育充分融合,運用自媒體充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效用和價值。目前很多高校已經走在自媒體創業教育的路上,他們借助自媒體技術,宣傳高校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倡導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如“專業技能大賽”“科學技術文化節”“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 利用校園媒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爭優、創業實踐的良好氛圍;創建本校學生創新創業論壇、貼吧、QQ 群等,營造網絡環境。
2、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一般通過課堂教學、講座、刊物、活動等形式,受時空限制,教學內容較淡薄,學習效率相對較受限。自媒體可以大大拓展課堂內容和課堂形式,使其更加靈活多樣易獲取。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大對自媒體的了解,掌握自媒體的實用技術,并積極探索自媒體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方式,將大大提高創新創業的效果。
3、探討新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
首先,利用自媒體拓展課堂教學的渠道。課堂上利用自媒體技術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將圖片、音頻、視頻等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并實現課堂教學的直播、轉播、即點即放功能,使學生可以反復學習。并利用微信、QQ、網絡電臺等方式進行互動交流,安排作業等,加深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努力拓展課外教學資源。網絡擁有豐富和多樣的教育教學資源,高校可以加大與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機構的合作,通過自媒體利用校外教育資源為學生服務。也可以聯合校外創業教育名家、成功創業人士等,組織微課、直播、網絡課堂等,為學生提供多種課堂形式和豐富的信息。
第三,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服務自媒體化
借助自媒體工具,實現辦公網絡化,學生創業咨詢服務網絡化,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各種創業資訊和創業服務。
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高校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將自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力爭實現自媒體技術效益的最大化,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秋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徑選擇.閩江學院報,2014(1):118-123.
[2]劉一華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94-96.
[3]李麗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的優化策略.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8):85-86.
[4] (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夏鑄九、王志弘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5]王小蘭. 構建新媒體引導機制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西華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5) : 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