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守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的比重越來越大。大學生畢業面臨著就業的選擇,不外乎幾種出路:出國深造、讀研和就業,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選擇創。創業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選擇,因為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本文結合目前我國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學生就業導向,針對校園經濟中的創新創業提出相關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現狀;解決策略
由于國家的教育改革,每年高校的錄取率越來越低,各個高校是為了響應國家提高整個國人的綜合素質。同時畢業生越來越多,因此發展成校園經濟的主體。周邊的餐飲業、娛樂業、服務行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隨著互聯網+模式的不斷發展,極大的沖擊了校園生活,激發了學生許多新鮮的靈感,鼓舞了新一代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與此同時在創業過程中也會面臨各種問題。
一、校園經濟發展現狀
大學生是校園經濟的主體,為校園帶來許多生命力和活力,同時也影響著校園的周邊地區,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上面我提到的互聯網的沖擊影響著大學生生活,有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開始創業,打造出一個新的就業體,這種就業機構就業形勢是國家召開十九大以來一直提倡的。鼓勵大學生創業,給予大學畢業生經濟扶持力度,做到改革創新,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也正是我們國人渴望看到的,同時也是為了響應十九大的號召,解決我國社會主義新型的社會矛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公平的矛盾。接下來,從互聯網的角度分析互聯網經濟對互聯網創業的畢業生的影響。
(1)做到線上經濟與線下經濟的完美結合。談到線上經濟,比如我們眾所周知的外賣行業,在大學校園里各個高校的食堂都打人到外賣的行業隊伍中來,因為有需求才會有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畢業生利用網絡起家,開始做起了網站,比如剛剛興起的云夢生活網站,這個云夢生活打造的就是線上經濟與線下的完美結合,據目前我所了解到的現在有很多商家人駐,實行商家聯盟,打造類似美團等的外賣網站。
(2)市場經濟需求大,商品質量難以保證。由于大學生數量較多,因此他們的消費需求也是比較大,但是他們缺少獨立經濟的能力,消費能力跟不上他們自身經濟的發展水平,在消費過程中往往看重價格,此時也造成商品質量普遍較低。因此建議大學生在消費的同時不要刻意追求外表華而不實的物質,應更多的注重用途,我們在消費的同時也要注重商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商機的存在,我們如何去利用商機也是非常重要的。
(3)校園經濟受時間限制。大學生平時的生活就是白天上課,周末是比較活躍的時間,還有寒假與暑假,這段時間也是比較充裕的。大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賺錢,可以做微商,還可以在自己生活的環境區域賣零食,把這些學生常吃的零食在線上出售,讓學生充分的選擇,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同時也為自己帶來極大的方便。
二、校園經濟中大學生創業的弊端
(1)創新創業含量低。目前大學校園的創業主要集中吃喝,同時行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大學生沒有邁向社會,社會經驗不足,還不能大把時間投入,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都加大的限制了創新創業的自由。只有少數的群體通過互聯網以團隊的形勢取得成功。
(2)缺少資金支持,氛圍不濃厚。雖然我國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同時也給予資金支持,但是資金額度還是有限的,而且家長很少支持,希望學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時候大學生處于比較尷尬的地步,再加上在創業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導致大學生很難堅持下去。
三、解決對策
大學生創業經常缺少經驗,對自己的自身形勢判斷不足,也難以適應較為復雜的社會環境。針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不足,提出幾點建設意見。
(1)學校應該加強支持與引導。各個高校應該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氛圍,對大學生創業加強支持和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企業入駐學校加強創業講座與宣傳,增加學生的視野,間接地吸收經驗,彌補他們經驗的匱乏,創造良好的就業氛圍,我想這對于學校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而不是一味的為了學知識而學習,實踐動手能力更加重要。
(2)大學生創業需要提高技術含量。由于國家提倡科技創新,這就需要大學生提高技術含量,提高自身的軟實力。現在國家鼓勵互聯網創業,互聯網在中國會取得非常好的進展,這就是一個新的浪潮。我們更要有所準備,如何去抓住更為重要。
(3)政府落實創業相關措施。政府積極支持企業與學校相結合,把企業的實踐經驗運用到校園生活中,讓畢業生更早的適應社會,快速的進入角色。對于創新型的企業給予補救措施,同時幫助大學生解決資金短缺,讓大學生創業能夠真正做到后顧無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自己的國家提供高素質的人才。
總之,大學校園視域經濟中,帶來了許多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帶來許多新奇的想法。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既有自身的優勢又有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學會彌補不足,真正做到學到的知識為自己創業所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造一個真正屬于大學生的創新就業校園氛圍。
作者簡介
嚴寧寧,女,漢族,1982-,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師范大學,2008級高等教育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指導。2008年至今在山東協和學院擔任教師。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