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莉
摘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促進美好鄉村建設的保證。從部分農村基層黨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來看,要加強基層黨建,應強化教育工作,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應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應加強黨組織建設,建設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美好鄉村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建設美好鄉村的具體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一、目前農村基層黨建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不突出。由于我國農業長期滯后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較大,農民對改善生存狀況、提高生活水平抱有熱切的愿望,希望黨組織有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但農村基層黨組織沒有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其在農村所處的領導核心地位也沒有完全被民所認可。
(2)黨員意識比較淡漠。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個個黨員個體來完成的,離開了黨員個體,黨的基層組織就不復存在,其作用也就難以發揮。
(3)黨員隊伍年齡老化,所調查的一些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著老黨員居多、年輕黨員少、村民要求入黨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黨員隊伍結構現狀制約著黨的先進性的發揮,削弱黨在農村領導核心的地位,甚至將直接影響到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鞏固。
二、農村基層黨建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基層黨建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客觀上由于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使農村黨組織可以支配的經濟和政治資源明顯減少,尤其是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和村民自治的推行,使過去那種村黨組織決定一切事務、裁斷各種紛爭的做法失去了合法性基礎,村級黨組織的權力范圍進一步受到限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1)思想觀念落后。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意識不強,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領導作用對黨的執政地位鞏固的重要意義,疏于對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這直接影響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發揮,削弱了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地方的基層黨組織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缺少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缺少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本領和辦法,在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和諧農村問題上思路不寬、辦法不多,甚至自身都沒有擺脫貧困狀態,更談不上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難以真正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和“領頭雁”作用。
(2)對黨員教育管理松懈。一些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忽視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沒有形成制度化的學習制度,黨員不讀書、不看報現象比較普遍,黨員的理論水平和覺悟程度混同于普通群眾;對黨員的教育在內容和教育形式上很單一,沒有把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宣傳教育與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轉變黨員干部工作作風、培養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能力結合起來;缺少系統地對黨員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發展經濟能力的培養;教育以讀文件、念報紙的灌輸式為主,缺少生動的、豐富多彩的黨員教育形式。黨組織對黨員的管理不嚴。
(3)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不完善。選用干部的機制不夠完善。現在一些農村在選拔使用村支委時,仍然習慣把“老實聽說”、“就地取材”、“前任指定”等老模式作為選人的主要標準和渠道,導致村干部,尤其是起關鍵作用的村黨支部書記能力“不適應”和素質“不符合”的問題比較突出。這種選用機制,極大地阻塞了黨內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和正常交替,使支部班子素質不高,出現新老斷層,導致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下降,影響了農村黨員隊伍的活力。
三、對解決農村基層黨建存在問題的思考
(1)強化教育工作,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在中國廣大農村,“農民得實惠”需要通過“干部受教育”來實現。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每一個黨員始終牢記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從內心深處增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感,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對承擔責任義務的使命感;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把經常性學習與集中培訓結合起來,在對黨員的思想理論教育過程中,結合實際工作加強技能培訓,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和先進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干部黨員既提高思想素質和工作水平。
(2)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農民增收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把促進發展作為中心任務。各地基層黨組織應牢牢抓住發展機遇,在領導農民發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克服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觀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成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切實承擔起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職責;在領導農民發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增強執政的經濟基礎,創造為農民群眾服務的物質條件,提高、鍛煉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使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以提高。
(3)加強組織建設,實行制度化管理,建立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人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村干部的“富民能人黨建”活動,讓愿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和致富能人進入村班子,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戰斗堡壘作用能得以充分發揮。建立黨員發展工作制度,積極推薦農村中的優秀分子,尤其是一線農民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把政治素質好、有文化、懂經營的返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村企業負責人、致富能手納入培養視野,不斷擴大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實行黨員崗位責任和實績考核制度,為黨員設崗定責,對黨員進行實績考核,使每個黨員都找準自己的位置,激勵他們在建設新農村中建功立業;針對黨員入口較寬、出口較窄的實際,按照黨章要求,結合農村實際,建立不合格黨員勸誡、警示機制,完善勸退和除名制。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肥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