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威
摘 要:現階段我國對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與相關的財政資金支持十分重要,為了促進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效率的提高,相關部門不僅要加強資金的投入,而且在其可持續發展方面還要加強實施力度,從而進一步實現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以實現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 體系建設 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a)-048-02
我國的農產品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農產品物流方面,由于近幾年我國對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方面的重視,在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方面更要進行完善。為了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對其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1 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
我國在農產品物流體系方面盡管存在諸多問題,然而由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對于農產品物流效率的要求是必然的。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的基本策略,是要在農產品物流的現存問題基礎上,建立相關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1.1 農產品物流的主要對象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物流的主要對象涵蓋了農產品主要種植農戶、農產品販賣人員、農產品加工相關企業以及進行農產品銷售的人員等[1]。在農產品物流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農產品主要種植農戶在物流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因為20世紀70、80年代時我國由于農產品緊缺,為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需要以及市場中農產品的發展需要,農產品種植農戶采用了直接參與的方式,并且此種方式需要的交易成本較小,更適合農產品種植農戶。其二主要是因為農產品種植中存在的家庭生產制度,由此導致農產品主要種植農戶在物流體系中的存在。
隨著近幾年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的逐漸加大,市場中農產品在滯銷的情況下,擴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已經成為銷售農產品的必然選擇。由于需求的逐漸加大,農產品種植農戶的種植規模已不能滿足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并且農產品種植農戶在經營農產品方面的基本成本也進行了一定提高,因此,一些農產品販賣人員逐漸從農產品種植農戶中脫離,開始單獨進行農產品銷售,對傳統的農產品物流體系進行改變。
與此同時,農產品種植農戶在農產品物流體系中的作用,對農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進行改變,同時也促進了農產品行業的發展,在一定期間內成為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基礎。
1.2 農產品物流的主要渠道
我國在進行農產品體系建立時其相關的物流渠道主要包含農產品種植農戶直銷市場;農產品種植農戶—當地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銷售點;農產品種植農戶—農產品販賣人員—農產品銷售點;農產品種植農戶—農產品販賣人員—當地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銷售點;農產品種植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銷售點;農產品種植農戶—農產品加工企業—地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銷售點等多種形式的物流渠道[2]。
在以上幾種形式的物流渠道中,存在直接的市場物流,其中也包括多個渠道的合作物流,但其中并未存在比較直接的利益關系。除此之外,一些幾個不同合作組織的合作不僅促進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還在一定程度上對交易雙方的利益進行了保證。通過對以上農產品物流渠道的了解,可以得知在農產品物流渠道交易中,直接的市場交易比較適合現階段農產品物流體系。
1.3 農產品物流的基礎功能性業務
在農產品物流的基礎功能性業務中,與基本的物流體系相同,主要包括農產品運輸、農產品存儲、農產品包裝、農產品裝卸運輸、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貨物配送等基本流程。然而由于農產品自身物流的特性,對物流的基本要求也存在一定的特殊要求。以農產品裝卸運輸為例,由于農產品包括一些新鮮的物品,那么在運輸途中就需要將農產品進行保鮮,或者在進行農產品存儲時對農產品自身的保質期進行了解,以免存放時間過長,導致產品過期。
以此在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其主要是對農產品物流主要對象、農產品物流主要物流渠道、農產品物流基礎功能性業務等基本環節的建立,通過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可以有效促進我國農產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 農產品物流體系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2.1 大力開發政府對于農產品物流的支持
進行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是比較繁瑣的過程,由于物流體系的建立與政府的支持存在一定的關系,考慮到農產品物流的相關利益,在建立農產品物流體系過程中依然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對其不斷支持,才能不斷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3]。首先,加強改革農產品的物流體系,將現階段存在的相關物流基本標準各異現象進行統一,將我國現在空運、陸運等相關的運輸標準全部進行統一。其次,相關部門要建立一定的農產品物流協調體系,將部門之間與農產品銷售之間的利益進行全面協調,保障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標準在執行時的合理性。
2.2 提高農產品經營人員的參與度
在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中,農產品經營人員是主要的實行人員,在建立農產品物流體系時經營者占據了主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產品物流的推廣。就農產品物流的長遠發展來看,將農產品物流進行標準化統一,是發展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不僅能夠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物流參與者的經濟利益,同時還可最大限度的推動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從而實現農產品經營人員利益的最大化。另外相關部門在擬定農產品物流標準時,要以農產品未來發展為基礎,同時結合現階段農產品經營人員的經濟利益,對農產品物流標準進行制定。如果出現利益沖突,相關部門要以一定的優惠措施對農產品經營人員進行鼓勵,鼓勵其使用農產品物流的統一標準。
2.3 大力推進農產品物流信息化
由于現階段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都進行了融合,尤其是在農產品物流中的應用,對其發展占據了十分重要的意義[4]。農產品物流中相關信息的漏洞對農產品物流服務水平造成了很大影響,從而對農產品經營人員的利益造成影響。因此加強推進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是推動農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在農產品物流體系中運用標準的信息化技術,將農產品信息進行信息化整理,才能將農產品物流的高效率進行發揮,從而實現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將農產品物流中的相關數據進行信息化調整,將更加科學的數據進行輸入,可以進一步實現農產品高科技信息物流平臺,使農產品物流發展更加信息化,提高物流效率,減少物流過程中的失誤,從而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物流在市場中的服務水平。
3 農產品物流體系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3.1 有利于提升效益
農產品物流本身體現了一定的綜合性,其中涉及了生產、消費等一些和農產品有關的諸多領域,這些領域共同連接可以構成農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批發—銷售—產銷供應鏈,將農產品生產商與購買者進行連接,突破了以往交易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增加農產品效益。在農產品的物流體系中,涵蓋了所需要的內部設備、生產工具等諸多方面的技術標準,其中支撐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其標準化,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農產品物流效率這一方面呈現了相對效率低、成本高的趨勢,對農產品的銷售與供應造成了極大影響,很難體現產品的自身價值。面對這一問題,只有實現物流體系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將農產品物流和人口、資源等實現相應協調發展。
3.2 有利于規范農產品物流行為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行業實現了飛速發展,這也吸引了更多經營者的目光,在這一類人群中,一些市場的新成員因為不了解物流標準,導致發展隊伍專業化水平與素質參差不齊,經常出現一些服務水平與經營不規范的現象,對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所以,面對這一現狀,注重可持續化發展、制定發展戰略已經成為當前農產品物流改革的必然之勢,同時也是指引我國農產品物流邁向國際物流市場的有效渠道。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引導下,能夠實現農產品物流資源的整合,進一步規范農產品物流經營人員的行為,從而逐漸提升物流效率及服務質量,以全面推動農產品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有利于加快農產品出口
基于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我國農產品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趨勢愈發激烈,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物流體系,例如美國、歐洲、日本等。以日本為例,在農產品物流這一方面,生成了由集裝箱、托盤再到運輸設施、搬運設備等一系列連貫的物流體系。而美國方面則是利用條形碼進行農產品物流跟蹤,通過信息技術掌握農產品供應情況,追蹤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質量。由此可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已經成為當前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農產品物流體系是否標準,是決定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地位的關鍵點,然而現下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逐漸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要想邁向國際市場,并不缺乏機遇。所以,保證我國農產品物流和國際標準的承接、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效率、保證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是提升農產品出口核心競爭優勢、加快產品出口、實現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對于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實現農產品物流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將農產品物流體系進行建立并完善。因此本文針對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立,對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進行了研究,筆者主要從大力開發政府對于農產品物流的支持、提高農產品經營人員的參與、大力推進農產品物流信息化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為實現我國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策略,進一步促進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實現農產品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錢廷仙.標準化建設推動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J].中國商貿,2011(08).
[2] 楊軍,葛孚橋.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運行的財政支持政策探討[J].生態經濟,2011(03).
[3] 陳凱田,張吉國.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04).
[4] 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