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貴
【摘要】油田企業為了占領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陣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權,努力開創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須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信息化建設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運用,打破了拘于一時、囿于一域的時空觀和地域觀,為我們科學籌劃、組織和開展政治工作,提供了大視野、大舞臺、大課堂。
【關鍵詞】油田企業 信息化 思想政治工作
一、信息化建設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
近幾年來,油田各單位以科學籌劃、分類指導、強力推進、整體提高的思路,著力在教育引導、網絡建設、人才培養、研究探索上下功夫,促進了油田企業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設,較好地發揮了信息化建設對政治工作開展的服務保障和推動作用。為建強學習型黨組織,提高黨組織建設水平,以網絡信息傳遞快、開放性的特點,在企業信息網開辟“網上黨校”、“基層黨支部建設”專欄,提高學習的隨機性和靈活性。
二、影響信息化建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因素
油田企業信息化建設在政治工作的運用,打破了拘于一時、囿于一域的時空觀和地域觀,為我們科學籌劃、組織和開展政治工作,提供了大視野、大舞臺、大課堂。信息網絡的集合性,也形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海洋,為政治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是在探索創新和發展運用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相適應的現象,影響了信息化建設在政治工作中作用的有效發揮。
(1)政工干部素質與信息化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在信息化建設的強力推動下,企業政工隊伍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政工干部伍能力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隊伍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一是政工干部對各種信息的分析、識別和處理能力不夠高,快反能力不夠強;二是政工干部將信息化知識和技術運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不夠高。
(2)信息化建設與政治工作的人員思想管控不相適應。目前,企業職工自購電腦和基層單位電腦使用率已普及,職工自購電腦,解決了職工“八小時以外”學習生活和職工及時享用信息渠道的難題,同時增強職工文化業務素質的效果也顯而易見。但是,網絡在給廣大職工學習、工作、生活、娛樂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少數職工過度沉湎于網絡世界,通宵達旦上網、熱衷于玩游戲、與網友聊天、瀏覽不健康網站和消極信息等等,導致職工思想分散,精力轉移,已經成為當前油田企業人員思想管控的一個突出問題,給信息化條件下油田企業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3)信息化建設與網絡安全保密工作的不相適應。由于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將以網絡為平臺展開,而網絡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因此一些信息可能通過網絡泄露,如黨的方針政策、黨組織的信息、黨員的信息、黨政會議內容等。有關涉密資料通過互聯網傳播等案件屢禁不止。
三、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幾點思考和對策
為了占領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陣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權,努力開創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須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
(1)要正確處理傳統政治工作與信息化政治工作轉變過程中的重大關系。實現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轉變,要處理好社會思想多樣化與弘揚主旋律的關系。信息化發展帶來的多元文化異彩紛呈,社會思想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做好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吸收和借鑒一切文明成果。但無論怎樣轉變,黨的創新理論這面“旗”不能變,優良傳統和作風這個“本”不能變。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當代石化職工的核心價值體系不能變,而且要使這一主旋律更加鮮明、更加豐富、更加高昂。要處理好思想引導與人文關懷的關系。
要處理好積極改進創新與保持傳統優勢的關系。信息化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關鍵在創新,出路也在創新。但創新并不是否定和拋棄傳統,而是對優良傳統的豐富、完善和發展,因為傳統的本質也在于創新。在工作實踐中,不能用虛擬世界代替真實世界,不能用“鍵對鍵”代替“面對面”,因為電腦不能替代人腦,聯網不能替代聯心,上網也不能替代上課,傳統優勢與創新成果相結合,才能產生1+1>2的效應。
(2)要堅持占領思想文化陣地。信息化以網絡化為主要特征。隨著信息網絡化的發展,網絡信息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局面,信息網絡中有大量不利于職工身心健康的消極成分,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思想文化陣地成為政治工作面臨的一個十分現實而緊迫的課題。對于網絡這一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新載體、新形式,政治工作信息化要占領網絡文化陣地,使網絡成為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
(3)要樹立安全防范的堅固屏障。網絡沒有邊界和圍墻,網絡信息具有不可控性,網絡行為具有隱蔽性,網絡思想具有復雜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正確教育引導,某些意志薄弱的職工就可能經不住誘惑,陷入網絡“陷阱”,成為信息濁流的犧牲品。因此,面對來勢洶洶的網絡沖擊,面對五花八門的各種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全新的思路迎接挑戰。
一方面要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觀念,提高抵御不良思想侵蝕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內容是要引導職工正確理解網絡及其社會效應,培樹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教育結合起來,以教育、宣傳、監督、規勸、輿論壓力等形式促進職工提高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使之自覺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職工理性地認識和看待網絡,培養正確識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提供人本精神和人文關懷,使職工的道德良知體現到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并使網絡世界作為提高職工的道德修養,促進職工的健康成長的工具。
另一方面重視制度法規建設,筑牢工作安全底線。注重實現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的有機結合。針對網絡犯罪案例,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教育,利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職工的行為。如教育職工不參與網上的無聊討論,不亂發牢騷議論,不發表對黨、國家和油田企業不利的言論等。教育職工始終繃緊防范意識的弦,自覺遠離黃色和反動等負面信息,構筑攻不破、打不垮的堅強精神防線。
參考文獻
[1]張雁;探索信息化條件下企業職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第27期
[2]許利勇;淺談如何利用網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