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根據各地公布的高考方案,絕大多數省份將在2017年之后正式啟動改革計劃,如何應對這些重要變化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將以認知圖式為視窗,分析新高考英語寫作新題型——讀后續寫提出的新要求,總結高中英語讀寫課堂的教學啟示。
關鍵詞:新高考;英語寫作新題型;讀寫教學;認知圖式
一、引言
讀后續寫是高考英語改革后的一項新題型,“是一種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緊密結合(王初明,亓魯霞,2013:708)”,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旨在加速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方法(王初明,亓魯霞,2013:708)”,同時也為高中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讀后續寫新題型的評分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內容、結構、語言準確性、語言豐富性。即要求續寫內容與所讀文章內容高度相關,情節發展連貫合理;續寫作文結構要求使用連接詞語,結構緊湊;語言準確性與豐富性要求在續寫中使用多樣化的詞語和句型。(王初明,亓魯霞,2013:708)
二、圖式與閱讀、寫作過程
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提出圖式(schema)的概念。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1932)在此基礎上提出圖式理論,認為圖式是“先前獲得的背景知識的結構”。圖式知識結構有以下三種類型: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和語言圖式。根據圖式理論,閱讀理解其實是讀者的背景知識圖式與語言材料之間的互動過程(劉丹丹,2003),續寫也同樣是基于閱讀獲得的舊知識圖式和作者的背景寫作知識圖式。
內容圖式是文章的內容范疇。在閱讀理解中,內容圖式指讀者關于文章主題的知識。具備相應的內容圖式能夠有助于閱讀理解,反之則會給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熟悉主題并具備相關背景知識比掌握詞匯知識更為重要,同時它還有助于讀者對生詞作出合理的猜測(Johnson,1983)。在寫作中,內容圖式指對作文主題的知識,如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大學自主招生、整容手術等主題。熟悉作文主題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反之文章則會變得空洞無物。形式圖式是關于文章修辭結構的知識。在閱讀理解中,讀者可以通過已建立的形式圖式,如總分、因果關系等,明晰文章布局,對下文作出正確的預測。在寫作中,具備不同類型文章的知識,如不同的風格,描寫、記敘、說明、議論等不同文體組織結構等,能使平淡的作文變得栩栩如生。語言圖式是指讀者頭腦中已建立的關于語言知識的圖式,包括詞匯、語法、句型、習慣用法等。在閱讀中,語言圖式是對輸入語言進行解碼的基礎。在寫作中,準確、豐富、多變的語言表達正好順應語言準確性和豐富性的要求。
三、讀后續寫新題型與高中英語讀寫教學
為了應對新高考新題型提出的新要求,根據認知圖式對閱讀和寫作過程的指導,筆者認為高中英語讀寫課堂可采用“讀前-讀時-讀后-續寫”四段式模式。
(1)讀前——認知圖式的激活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提綱、圖片、照片等方式,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圖式,引出或提供與文章有關的背景知識。并對文章內容作出合理的預測,訓練學生的預測能力。
(2)讀時——理解課文內容
①抓住大意。通過快速通讀全文,并結合“尋讀”的方法迅速找到主題句,它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偶爾在段中。有時作者并沒有直接說出主題,這就需要找到各段的主題句后,歸納出其中的關鍵詞,并將關鍵詞所表達的思想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訓練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各段大意和文章主題可以用思維導圖列出,方便后續細節的填充與續寫的銜接。②細節理解。找出5W信息,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主要人物,事件,何時,何地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因。弄清信息呈遞方式,如時間空間順序、重要程度等。區分主要和次要信息,抓主要信息。同樣,各細節可簡要地補充在上述思維導圖中,方便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為續寫提供框架。
⑶讀后——綜合提高
①深層理解。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已有圖式對信息重新整合,掌握文章段落結構,明確各段之間,各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主要人物性格,指導相關事實原因,作者的態度,推斷言外之意。②歸納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句型和語法現象,可利用已有的認知圖式進行猜測,為閱讀和續寫積累語言圖式。③為續寫做準備。學習文章的體裁(說明、記敘、議論、描寫)題材,文章如何開篇、結尾、段落如何拓展、銜接、照應等形式圖式。
(4)續寫——實際運用
①寫前訓練。針對文章的內容、形式和語言圖式,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由易到難進行機械性模仿練習、控制性構句練習、指導性寫句練習和指導性段落與短文寫作練習。②銜接文章圖式框架,列好續寫圖式與提綱,以此為脈絡進行寫作訓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精讀講解后,應緊密結合泛讀,在同一主題下廣泛閱讀相關內容和體裁的文章,鞏固形式圖式,并為續寫廣泛積累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同時,為了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并靈活運用的能力,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辯論、演講、表演、自由寫作訓練等課外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思辨能力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Study[M]. Cambridge: Camb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 Johnson P.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buil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J]. TESOL Quarterly, 1983, 17(4).
[3] 李明遠.圖式理論和外語寫作[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重慶),1998,(2):69-73.
[4] 劉丹丹.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及其不足[J].2003,2(6):75-77.
[5] 王初明,亓魯霞. 讀后續寫題型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45(5):70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