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曙
摘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既為技工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技工計算機專業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又要考慮現今技工生的特點。改革傳統的“全面開花”的教學模式,逐步以“各有所長、各盡所能”為培養原則和最終目標,建立“掌握基礎,實踐為主。重點突破”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目標、計劃、課程、模式等諸方面實施變革。
關鍵詞:技工學校 計算機專業 教學改革
一、教學目標的改革
技工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更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可確定以下幾個培養方向:
(1)計算機網絡:以熟練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為主.掌握綜合布線及網絡構建應用技術,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
(2)平面圖像處理:以熟練掌握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操作能力為主,來培養能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廣告設計技術員。
(3)辦公自動化:以熟練掌握文字處理及表格處理軟件操作能力為主,培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操作技術員。
(4)網頁制作:設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為主的課程。培養能從事網頁設計的網站制作員。
(5)多媒體技術: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文字處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電影電視等多媒體軟件制作員。
二、教學計劃的改革
以三年制網頁制作專業為例,在前兩學年,每學期用3至4周時間在機房進行網頁制作發展方向的專門化訓練,最后一個學期對學生進行提高訓練,使每個學生在網頁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長。具體安排為:第一學期,進行WindowsXP應用基礎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筆字型錄入的強化訓練,使其打字速度達到每分鐘60字以上。
第二學期,用Dreamweaver軟件制作靜態網頁,并對辦公軟件Office和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的加強提高,使其在做靜態網頁時,用更多的軟件來美化網頁。第三學期,進行網頁制作的重點突破,學習基本的VBScript語言來制作動態網頁,并開設VB程序設計等課程來加強學生學習編程的能力。第四學期,在這個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里,主要是加強學生制作動態網頁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學習VBScript語言。在最后用4個周的時間,學生分小組在機房制作一個完整的、專業化的網站,最終上交的這個網站就是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最后一學年學生到企業、公司進行頂崗實習,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時代的發,正在促使教育改革從傳統的以教師傳授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重于“教”,目的在于體現“教育應滿足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需求”,體現“順應市場、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組織、引導、答疑的作用,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咨詢者、指導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建立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課程具有操作性強、適于視頻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采用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由于現在的計算機軟件,特別是WINDOWS下的各種軟件,均以圖形化界面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教學講求直觀、便捷,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因此,視頻教學是每個計算機教師必須靈活運用的教學手段。
(3)建立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環境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提供交互式的教學環境。首先.教師通過制作教學課件實現模擬環境,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計算機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的問題。其次.教學內容里用文字和語言難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學課件可以直觀地呈現出來,既明了,又生動形象。其三,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能聽、能看、能動手操作以及進行討論、交流的環境。可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其四,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4)建立以網絡為教學系統的教學模式
應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虛擬教室、遠程教學、分布式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技術的作用。如:開設網上選修課,進行網上考試,等等。開設網上選修課,可擴大選修課的覆蓋面,學生不但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需要進行選修,且不受時間限制。這種教學的組織形式,不受選修人數的限制,學校可以集中優秀教師主要放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或對網上輔導作補充等等。學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時間到網上參加考試,如獲通過則取得相應的學分。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1)采用靈活的考核方法。如果這門課程是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那就考核成績就是以考技能為主,平時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這門課程是理念性比較強的課程,那就考核成績就是以考理論為主,平時表現和作業總評占60%,期末理論考核占40%。如果這門課程是理念加實踐的課程。那就考核成績就以技能考核為主,平時表現和作業總評占20%.平時技能總評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論考核占20%。
(2)采用彈性學制考核制度。在彈性學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學生修完學分,就可以提前畢業,如果學生在三年在校學習期間沒有修夠學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間回校補修,只有修夠學分任何時候都可以拿到畢業證。在彈性學制下學生學習的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必須要學習的一些公共課和專業課.而選修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來選自己學習的課程,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來獲得學分。這種考核制度充分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著想的教學方針。
(3)采用多渠道的學分來源。學生不僅通過學習來獲得學分。而且還可以通過其它渠道得到學分。比如說:獲得“優生優干”、在全國、全區比賽中獲得名次等等,這些都可以獲得學分獎勵。這樣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各種比賽、各種活動的積極性.能夠使同學們有一種爭優、創優的良好學風。
參考文獻:
[1] 《對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分析和改革》,蔣永紅,《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2] 《中職院校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王紅梅,《中國科技博覽》2011年28期
[3] 《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黃克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