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蓮
摘要:職校生處于就業前的教育階段,知識量大,教學進度快,專業知識技術性強,獨立操作和動手能力要求高,與同齡人相比在生理、心理上承受的負荷要更大一些。體育教育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采用創設情景、寓教于樂、把握時機和采用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關鍵詞:體育教育;特點;職業學校學生;挫折思想教育
挫折感是個體在從事有目標的活動過程中,因客觀或主觀原因受到阻礙或干擾,致使其目標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態和情緒反應。職業學校的挫折教育就是針對職業學校學生進行的挫折教育。發生在職業學校學習階段的挫折程度較小學和中學都有所增強,不僅有動機與目標沖突,個人條件與理想相悖,能力與期望矛盾等,更多的是面臨就業前的壓力。從初中升入職業學校后,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多、難度大、要求高、特別是知識經濟對職業學校學生技能素質的較高要求,一些學生產生了適應上的不良反應。“生命在于運動”,以實踐為主的體育教育相對其它文化課而言,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更加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因此,在對職校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必須依據其年齡特點,注意誘導、預防,在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內,重點提高其挫折耐力,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
一、利用體育的實踐和可操作特點,創設情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體育教學具有實踐、可操作的特性,有利于創設情景對學生挫折教育。所有體育運動項目都是通過身體運的方式進行的。它要求人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是體育最本質的特點之一。體育的許多項目或動作不是進行簡單的模仿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定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較高較快的接受能力。有時老師為了項目教學的需要,故意設置一些阻力或障礙,創設一些情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術和提高運動水平。因此,體育項目的難易程度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操作的。另外體育活動過程中會經常遭受干擾、阻力而失敗,由此而導致的心理上的焦慮、沮喪、憤懣等挫折心理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在于如何去引導、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體育的娛樂特性,寓教于樂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體育具有娛樂的特性。寓教于樂,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體育的一些項目內容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勞動、休閑和娛樂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除了滿足人們的運動需求外,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體育可以消除身體疲勞,促進身體健康,愉悅身心,陶冶情操,而且也可以促進與社會、與他人的正常交往,增進友誼。因此,要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積極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心情愉快地接受挫折,挑戰困難,從鍛煉克服困難奮斗的經歷中養成積極向上,不怕困難,頑強拚搏的良好品質。這種精神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更加需要這種精神。
三、利用體育的競爭性特點,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體育鍛煉人的意志品質,更利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把握好挫折教育的時機是關鍵。體育鍛煉對于人的意志品質的培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專生隨著知識、經驗的逐步增長,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和世界觀的初步形成,社會情感日益豐富,控制情感的能力也有所加強,但有時還缺乏穩定性。他們開始關心自已意志的鍛煉,希望把自己磨練成勇敢、頑強、果斷、敢于拚博、勇于進取的強者。但此時他們也最脆弱,任何一點小的打擊都可能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因此,此時他們也最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是和各種困難作斗爭的過程,有時甚至是挑戰自身的生理極限。譬如中長跑的堅持;冷熱天氣下的鍛煉;力量練習帶來的肌肉酸痛;器械體操練習的畏懼心理等等,都需要堅強的意志的磨練。堅強的意志需要在實踐中培養,教師要有目的的、有意識、有計劃、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既讓他們了解人生無坦途可走,又讓他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強調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信心。只要有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樂觀向上的態度,不斷努力的決心,定能成就非凡的業績。
四、注意進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各個人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心理學上稱之為“個別差異”。即一個人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個體心理的特殊性。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其發展雖然經歷共同發展階段,但其個別差異卻是不容忽視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教不。按照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和難度。對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應適當降低要求和難度。在學生動作失敗時,即使是最簡單的動作,教師也不應用簡單、粗暴的態度來對待,而應幫助學生分析原因,調整好心態,并做好各種保護措施或降低難度,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大膽地進行練習。打消學生的思想顧慮,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有的學生對于難度較大的項目或技術動作有著相當大的興趣,越難越有決心和信心戰勝,而有的同學則是一次失敗后,就再也不敢進行第二次的嘗試,生理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挫折教育時應注意區別對待,注重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把握好教育的時機。并及時表揚和調整目標和要求,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現“超量恢復”現象,呈現出曲線上升的趨勢。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