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鳳
摘 要:現在的中職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均由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個部分構成,改變了以往以閱讀為主的單一編寫體系,構建了嶄新的語文教材體系。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其形式以活動方式呈現,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9-02
一、綜合學習問題的提出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中《實用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性質和任務強調“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文化課,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之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學好各科知識,形成專業領域實際工作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繼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憋@然,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了解綜合學習的內容、形式等,能針對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職業生活情境進行語文綜合學習的教學探索和嘗試。
二、對綜合學習的認識
語文綜合學習是一種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通過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新型語文課。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是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是我國語文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
在中職學校語文綜合學習又有它的實際價值。開展綜合學習,就是要把語文的知識、能力與專業學科知識進行綜合,利用語文知識服務專業學習,強調在活動中學習,學有樂趣,學有所用。我們在綜合學習過程中廣泛利用各種資源,包括課本資源、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調查研究、生活拓展的各種機會。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特征
盡管在思想意識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已經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然而綜合性學習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我們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首先要注意到它所具有的以下特點:
1、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融聽說讀寫活動于一體,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體聯系,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展。
2、實踐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要求“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從語文實踐論的觀點來看,語文素養的形成需要實踐活動。
3、整體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積極參與,面向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立足于每個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在職業學校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中,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體現鮮明的職教語文特色。所以,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尤其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1、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型的語文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以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為重點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職語文作為一門融工具性、實用性、人文性和審美性于一體的文化基礎課,對中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稍谥新殞W校不少語文教師仍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課堂教學還是教師講學生學,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內輕課外,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因此語文學科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有意創新很有必要。語文課程標準把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來,突出了語文實踐活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它較之傳統的語文教學有了重大的發展。所以應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此充分激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2、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需要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而作為一種體驗性的、實踐性的、綜合性的活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在課程目標上是把發展學生各種能力作為核心目標,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注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大有益處。
3、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生成和發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使生成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特點。這是因為綜合性學習有別于“大統一”的課堂教學,活動涉及范圍廣泛,形式多樣,特別倡導學生個性凸顯和創造性的發揮,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實現自己理想志趣的廣闊天地。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學生個性張揚和創造才能的發揮。由于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潛能都能得到開發,個性特長都能得到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不斷發展,諸如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得到迅速提高。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索中學,既有助于多元智力的開發,又助于多種學習方法的掌握,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踐探索
語文綜合性實踐課——《讀語文課文,學說話藝術》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①通過學習語文課本,了解人物說話藝術。②通過對說話各種技巧進行整理分類,鍛煉思維能力。③通過搜集相關資料,提高信息的搜集、篩選和整理能力。④在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感受口語交際的重要。⑤提高語言修養,促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
活動實施: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讓學生明確本次學習活動的要求和意義,初步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根據教師提供的內容,集體討論選定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范圍。如:①歸納語文課本中人物說話藝術。②如何增強自信,克服當眾講話的障礙。③根據表達需要,學會恰當使用體態語。④生活中有哪些講話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⑤了解現代人在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素養。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活動主題,并根據選題形成小組。各小組成立后,選定組長,確定小組組員分工和活動目標,完成學習活動計劃書,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等情況。
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下活動:①學習、整理、討論語文課文,初識課文人物的說話技巧。②通過網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等方式搜集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有關的信息。③通過對搜集信息的分析,歸納說話的藝術,了解現代人在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素養。④設計問卷調查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校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口語交際的情況。⑤學生通過模擬生活實際,精心創設交際情境,了解口語交際的禁忌及正確的口語表達在交際中的重要性。⑥寫一份對口語交際認識的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
第四階段:展示成果。通過本課題研究學習活動,最后學生將活動成果以課件、視頻、情境小品(如模擬在旅游活動中當導游,向游客介紹風土人情、景物;模擬“銀行”、“餐廳”等服務活動中當服務員等)、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等形式加以展示。
第五階段:總結評價。本次語文綜合性實踐課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總評的形式,按照情感態度、知識技能、搜集材料、創新實踐、成果展示等幾個方面來評判打分。
六、語文綜合性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1、應關注并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綜合性學習以學生主體性活動為構成要素,提倡學生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特長。但是綜合性活動由于在內容上、形式上、空間上、時間上都具有開放性、實踐性,有些學生或許是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導致參與意識不強,總是依賴小組其他成員,難以保證開展活動的質量。我們在綜合性活動中一般采取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事先綜合考慮學生的性別、性格、思維能力等因素,盡量優化人員組合,將不同的同學融入同一個群體中,以合作探究來克服各自的不足。在小組里,選一個責任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的領導者,來調動其他組員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人人主動積極地投身其中,善于與他人合作。鼓勵和幫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識和能力的途徑。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綜合性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應適時地指導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性作用,為學生營造出公平、合理、積極的合作學習氛圍。雖然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強調自主性。但教師絕對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則始終予以關注、指導。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動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予以啟發引導,在學生取得成績時應及時表揚并加以鼓勵,激發學生的動力。一些沒有自制力的學生需要教師監督,教師要看準時機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一點提示,這樣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的能力。
3、真正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著名心理學家史金納說過:“要想達到最大的誘因效果,你應盡可能在行為發生后立即加以評價?!比绻處熌軌蚣皶r地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這會激發學生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中職學生表面上看已接近成熟,但他們的心智更像小孩,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表揚,都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進行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過程,又要關注學習結果,要注重過程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課學習中形成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或價值觀,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個體的進步。教師評價應以肯定性、激勵性評價為主,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當然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評價不應只有教師評價,它應是多元化的評價。因此,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評價一般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在活動評價環節,應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通過自我評價來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啟發學生的反思,激發學習動力。學生間的互評,教師要從尊重理解他人的角度加以引導,促進人人參與,使學生在互評中受到啟發,在比較中獲得發展。
總之,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活動又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平臺,讓他們能夠在活動中充分認識自己、展現自己,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開辟了道路。
參考文獻:
[1] 楊紅兵。中職語文綜合學習活動實施策略管見。陜西教育,2011(10)
[2] 陳金海.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集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何永生。演藝式課堂將語文課教改帶向歧途。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