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要:中學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指在中學政治課課堂教學中,以情感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實際生活為載體,以觀察、體驗、感悟為主要途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問題化為學習的內容。本文從多方面論述了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探討了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現存問題以及對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最后論述了對現存問題相應的解決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 生活化教學 現存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57-02
目前我國的中學政治課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多數學生只將政治課作為不重要的副科,中學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也未得到良好的實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應試教育下中學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未得到該有的重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中學政治課只有更貼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一、中學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多次強調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倡導中學注重實施生活化教學。而政治課相對于其他的功課更應該重視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并將學習的知識運用于生活。
(一)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政治課的學習在學生個人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個人思想品德素質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還應教育他們學會做人,規范自身行為,做一個合格的好公民。自覺培養遵守社會公德、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良好的品德,這些都是政治課應達到的教學目標。思想政治課在所有課程中扮演著基礎性作用。它所要傳達的課程理念是身而為人必須去學習研究的課題。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是形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只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灌注,會使學生產生對政治課的厭學情緒,使學生將政治課當做考前死記硬背即可獲得高分的形式課程。政治課相對其他課程,有很多不容忽視的特殊性。其理論知識相對較多,更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如果恰到好處地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體會課程的目標與意義,自覺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學以致用。
(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
中學階段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影響其一生的發展。這個年齡段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影響著成長過程中的品德言行。一個人青少年時期的思想觀念幾乎決定著他此生認識事物、對待他人與處理問題的根本原則和方法。要重視中學政治課的意義,解決好中學政治課現存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正確認識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中學政治課做到生活化教學,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責任,承擔責任,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積累品德素質的培養。做到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學生也就從心底認識到自己怎樣在實際生活中具體履行合格公民的要求,自覺正確地向著現代化合格人才的目標前行。
(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人的全面發展是現如今教育的共同目的與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主要是指人的完整發展,也就是人的多種最基礎和最基本的能力素質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把人的基本能力素質劃分成眾多要素,也就是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性發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主張“和諧教育”,強調了教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只有教育手段運用了全面發展的理念,對人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面化,才能培養德智體美健全發展的人才。夸美紐斯在他的著作中陳述了泛智教育的目標,提倡所有的人類都應該得到完善的教育。要實現完善教育,必須注重多種教育手段的實施,而生活化教學就是全面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政治課只有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學習與生活聯系,才算是做到了政治課教育的完善教育。才能為社會主義中國培養完美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強調生活化教學,強調聯系生活實際,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立足生活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不再是枯燥地死記硬背書本的理論知識。而是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全面的發展,使得每個人都獲得了積極健全的人格,自覺地用掌握的文化知識去做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有意義的事情,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二、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國家數次強調生活化教學,很多地區也都相應地實施了具體的生活化教學措施,比如,課本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實例,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但是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依舊出現了不容樂觀的局面。很多現存的問題不容忽視,我們應努力探索并解決。
(一)生活化教學在多數地區的實施還只是流于形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生活化教學,但大部分地區僅僅只是喊口號,并未付諸行動,生活化教學的真正目標也未得到實現。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教育依舊是以應試目標為主,學校的教育目標依舊是分數上的提升,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是進入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德育水平的培養,也未能鍛煉出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應試教育下教師扮演的角色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學校總體要求出成績、出分數,學生逐漸成為背書的工具,這種情況在政治課中尤為突出。
在多數中學中,老師依舊將教學重點放在智育的培育上,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了很多應試高手,很多學生高分低能,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在實際生活方面卻毫無能力。這種教育發展下去,不利于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的發展,致使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支持“讀書無用論”等觀點,究其根本是教育的基礎性建設出現了問題。所以發現問題,從多方面入手解決好生活化教學的問題,是解決很多社會教育問題的關鍵。而不是簡單地只喊口號,卻從不見真正的行動。
(二)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維方式。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樂于思考。而現如今政治課存在很多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整個課堂都在照著書本直接念,政治課上學生無精打采,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很多學生選擇在課上睡覺玩游戲,認為課后把理論知識背好了就足夠拿高分。教學方法運用的好壞與效果的實現,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生活化教學強調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只有面向現實生活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才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品德的培養。
出現教學方法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教師素質有待提高。部分學校教師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教學技巧缺乏創新,只是簡單地為應試教育而教學,長期發展下去,學生的思想品德未能得到真正提高,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目標也不會實現。在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我們必須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依舊至關重要,課堂的價值目標需要老師的講解、傳授與引導。教師的各種觀念與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提升教師的素質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
三、政治課生活化教學中現存問題的相應解決方法
(一)學校應該摒棄應試教育觀念,將生活化教學具體化
首先,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教育觀念在現如今已經不再適用,學校應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德育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學也可以適當地采取將平時的課堂積極性、動手實踐能力等算入平時成績,在最后成績時計入總分,鼓勵學生重視自身德育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培養的良好行為習慣、堅韌不屈的毅力、認真研讀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耐心和細心做事的能力都將會是學生一生的財富。生活化教學的最終結果是要完成學生外化到內化的轉變,自覺地形成一套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體系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學校應將封閉式的教學環境轉向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如今課堂教學已不再完全居于教學方式的統治者地位。《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一個重大的突出強調點,就是更為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強調學生的學習應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
(二)教師教學方法的改善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關鍵
(1)故事舉例法及案例分析法。對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歷來是比較受學生歡迎和認可的,各種歷史故事,偉人的傳奇事跡,寓意深刻的哲理性故事,抑或是天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小故事以及我們周遭的各種法律案例等,都是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的很好的教學資料。這不僅體現了中學政治課從學生的生活中來,而且也能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將其運用到日后的實際生活中,從而實現中學政治課回到學生生活中去的目標。案例教學可以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老師在傳授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得到學生的回應,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更濃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PPT圖片及漫畫導入法。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喜歡看漫畫作品,漫畫中要體現的寓意更為直觀、具體和形象,學生可以自己領悟其中的寓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同學們爭相討論,積極發言。生動的圖片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進入課堂,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現如今考試題型與之前相比更加靈活,很多大題都選擇用漫畫的形式來考查,這樣一來,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理清了解題的思路,學生對課程所要傳達的主導思想能夠很好地掌握。
(三)提高教師入職門檻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一項重要措施
在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我們必須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依舊至關重要。課堂的價值目標需要老師的講解、傳授與引導,教師的各種觀念與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提升教師素質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教師應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教學方法、嫻熟而獨特創新的教學技巧。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先以身作則,具備教師的應有素質。國家也采取提高教師的入職門檻。教師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希望的責任,提高教師入職的門檻,可以從根本上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我們應努力培養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為未來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林建坤.生活教育與課程改革[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熊春燕.教學生活化是政治課的生命力[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Z1).
[4]許曉昔.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去符號化”[J].學術界,2009(3).
[5]吳丹丹.淺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活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9(9).
[6]陳燕娟.回歸生活的思想品德課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