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儀 曹惠玲 李鳳英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透析導管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按自愿原則抽取選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腎內科接受治療且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一般組與特殊組,一般組患者給予常規性護理,對特殊組患者在前者護理基礎上開展品管圈活動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感染率以及導管外固定袋使用情況進行研究比較。結果 經過針對性護理后,特殊組患者的護理中滿意度為98.11%(十分滿意37例,基本滿意15例,不滿意1例),一般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1.70%(十分滿意24例,基本滿意14例,不滿意15例),前者明顯高于后者,且其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亦在感染率和導管外固定使用情況等數據中統計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前者優于后者,P<0.05)。結論 采用常規性護理對行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抗感染護理的同時對其開展品管圈活動進行雙重護理,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透析導管感染率,同時還能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降低;透析導管感染;腎內科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151-03
醫學界將由具有相同、相近工作性質或彼此工作具有互補性的工作人員自發自覺組成的各種小圈團體稱為品管圈。品管圈一般由6人左右組成,且圈內人員能夠在工作中集思廣益,互相協作,互幫互助,并遵照擬定的活動方案程序,將工作效率完善化。我院血液透析處于2016年5月成立品管圈,并開展提高血液透析導管患者生存質量為主題的活動,獲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106例我院腎內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一般組與特殊組,每組各53例。其中,一般組女患者有21例,男患者有32例;最高年齡為56歲,最小年齡為35歲,平均(46.7±3.5)歲;初步診斷:糖尿病腎病1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高血壓腎病16例。特殊組女患者有20例,男患者有33例;最高年齡為55歲,最小年齡為36歲,平均(46.7±3.6)歲;初步診斷:糖尿病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0例;高血壓腎病18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性別、年齡、初步診斷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品管圈活動方法
1.2.1擬定活動主題 因導管感染問題是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直都是醫學界關注和探究的熱點。經參加本次研究實踐的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和討論后,最終達成共識,將提高血液透析導管患者的生存質量擬定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
1.2.2全面分析因素 在本次品管圈活動中,工作人員對可能導致感染或脫管等不良現象的風險因素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分別從患者自身體質、患者生活環境以及其飲食條件等方面入手進行深入性調查并最終分析出主要原因,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以此減少感染現象的發生,將護理風險最小化。
1.2.3進行學習交流 全員在業務學習以及其他相關培訓活動中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和交流,互相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身的相關知識技能以及強化自身的護理能力,為應對日常護理工作中的各種風險做好充分的準備。
1.2.4優化護理流程 隧道感染、菌血癥等均為血液透析導管感染的常見癥狀。一旦發現感染現象,醫護人員應立即向相關醫師匯報并遵醫囑對導管液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在本次品管圈活動中,護理人員應將各種好的工作經驗進行分享和推廣,以不斷優化護理流程。
1.2.5解決相關問題 無菌操作不規范以及環境污染等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現感染現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品管圈人員應加強對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力度,定時定期對透析室進行消毒清理,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并對工作人員的手以及透析用品進行細菌學檢測;囑咐患者透析期間在對身體進行清洗時注意避免沾濕傷口;叮囑患者在日?;顒又斜苊獯蠓鹊膭幼?,尤其應避免活動導管部位,以免導管脫落;一旦導管脫落,醫護人員應及時按壓患者傷口(20min以上)并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由我院專業醫護人員對兩組經護理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感染率以及外固定袋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并予以分析比較。以自制科學性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于患者即將出院時由醫護人員輔助患者進行填寫??倽M意度=(十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最新型SPSS20.O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科學性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感染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區別性護理后在護理滿意度、感染率中的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特殊組優于一般組,P<0.05),見表1。
2.2兩組外固定袋使用情況比較
經針對性護理后,特殊組患者在外固定袋使用情況的相關數據中優于一般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透析導管感染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率不斷上升的“罪魁禍首”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導致血液透析感染的因素多種多樣,而血管通路是導致該并發癥的主要原因。實際上,血管通路的類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感染率的高低,中心靜脈處留置導管的感染率最高。如何有效抑制留置導管的感染率,降低留置導管的風險性成了當前醫學界十分重視的研究課題之一。而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賦予護理工作人性化的優良特性,工作人員在擬定活動主題后,對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進行全面性分析,并在此過程中互相交流學習,優化護理流程,最終能夠很好地將護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快速解決,并將血液透析的質量和效果完善化,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其存活時間。
經針對性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71.70%(一般組)與98.11%(特殊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后者大于前者,P<0.05)。另外兩者在感染率及外固定袋使用情況中的數據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特殊組優于一般組,P<0.05),其感染率分別為26.42%(一般組)與3.77%(特殊組)。由此可知,對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開展品管圈護理活動,能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并將感染率最小化,臨床應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