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妮
摘要:作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反饋渠道,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做作業過程是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智慧生成和體現過程。高中階段學生在完成地理作業過程中可以進一步鞏固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關鍵詞:高中地理;作業;效率
新課標下作業的設計,是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備課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做什么樣的作業、做多少作業,才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技能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一、向學生介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學地理學科是中學課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是各學科中唯一以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理解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成為“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從而使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參與國際交往、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素質。
二、課堂生成,關注學生參與過程
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要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我們的老師習慣于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一定要有結論,有時為了得出一定的結論、觀點,教師還會生硬地取代學生的參與……殊不知,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正是其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斷豐富、逐步形成的成長歷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交往就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更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在每節課后設置難易程度適當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對地理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深化。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要讓課堂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的進程,讓學生參與的過程成為課堂教學主流,避免學生的參與與老師的教的流程脫節。在這方面,教師要進行科學的預設,教師在準備教的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學,要讓學生的參與滲透教學全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復習。
三、精心設計,精選精練
拓展課后作業的來源,嘗試自行設計地理課后作業。比如針對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教師適當編題,讓學生強化練習??紤]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地理課后作業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地理理性思維,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例如,為學生提供對某個地區發展問題的不同觀點;為某些有爭議的地理問題保留開放式結果,不給出唯一答案;設計一些運用地理原理進行分析判斷的、有一定深度的地理問題等。課后作業精選精練,防止機械重復、陷入“題?!?,力求取得較高的效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學生希望作業精選精練、同一類型不重復。針對學生發展需要精心地編制練習題。要有明確的訓練目的,練習內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要整體規劃,分步實現,逐步提高。練習題要具有典型性、思考性、開放性和趣味性,聯系實際,層次齊全,難度適當,數量適宜,要努力減少重復練習,注意維護、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聯系現實,強化學生應用意識
《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地理的實用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轉變作業方式,把機械單調的作業轉變成學生自己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
例如在講“時區和日界線”時,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7月8日9點多,一位女士憑著一張10000美元的彩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銀行要求兌現,遭到拒絕。因為領獎日期是7月7日,這位女士懊悔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說:“這張票2000元賣給我吧”。女士心想,反正這票也沒有用,就同意了。中年人馬上乘飛機飛往檀香山,到達時當地時間是7月7日11時。中年人以2000元買的彩票一下飛機就到當地銀行領取了10000美元。死票又復活了,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時光可以逆轉?在這節課結束時我布置幾道有關時區和日界線的題目,學生的練習熱情非常的高漲,有的還專門到辦公室里和老師進行探討呢。這樣的作業布置其效果可想而知。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善于聯系現實,多布置一些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目。以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五、要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
地理課后作業的評價應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面向終結性評價——學業水平測試或高考,堅持傳統做法,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繼續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面向形成性評價——堅持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的理念。地理課后作業設計與布置要以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知識為根本,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對人地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必須引導他們關注與地理有關的各種問題,比如環境、資源、人口和區域發展等。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教育學生珍愛地球,善待環境。地理作業的講評應堅持集中點評和個別點評相結合。地理課后作業要根據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設計、布置,相應地,地理課后作業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也具有現實意義。由于地理作業的練習目的對應于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上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心理和方式特點也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作業的點評也應堅持集中點評和個別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作業評價的針對性,使作業講評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總之,作業是鞏固和檢驗地理教學效果、拓展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茖W而有效的地理作業,既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創新能力的媒介,也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提高高中地理課后作業有效性的策略;章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