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趙永生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物拆除后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通過對PPP模式基本理論的深入研究,結合我國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特征及其發展現狀,對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模式進行分析探究,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PPP模式;建筑垃圾資源化;對策建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091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作為一種隱形資源被擱置,實在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如何使建筑垃圾資源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些城市已開始進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它們主要是將建筑垃圾回收后,經過粉碎處理形成骨料,最后加工做成再生磚等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資源化能夠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符合我國低碳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但由于政府在建筑垃圾處理問題上財政投入不足、管理欠缺;而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本身盈利低,導致民營資本不愿進入。正由于這些問題,使我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顯得舉步維艱。如果能使民營資本參與,能夠有效解決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1 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1)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在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政府財政資金有限,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是阻礙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重要原因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資本力量日益擴大,如果利用PPP模式來撬動社會資本,將其引入到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中來,無疑會從很大程度上緩解政府財政壓力,促進經濟發展。
(2)提高運行效率。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中,傳統的政府獨家經營模式存在運行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不高等現象。私營部門的參與可為資源化投融資、運營注入新的活力,在建設與規劃設計中顯得更加靈活。私營部門看重效率,通過科學的經營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先進的工藝技術以及大量的資金支持,有力保證了項目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
(3)分擔風險。長期以來,我國建筑垃圾處理事業都是由政府部門主導,風險全部由政府來承擔。而PPP模式能夠在各主體風險分擔合適的情況下降低項目的總體風險,實現了全部的項目風險在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之間的合理分配。
2 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 模式的可行性
(1)經濟可行性 。民間資本力量日益壯大,現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并且具備了參與建設和運營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的資金和能力。充足的民營資本是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模式的大前提,同時,將PPP模式運用到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當中,投資方可以通過收取一定的勞務費或經營其他項目來獲取利潤,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政府部門和企業都可以達到想要的結果,實現雙贏。
(2)技術的可行性。如今國內外有關建筑垃圾再生處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基本流程是“建筑廢棄物——回收加工處理——再生骨料——再生產品”,目前我國許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已經作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起初是把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作道路的墊層材料,現在已經用再生骨料生產出再生混凝土、磚、板、砂漿等產品。這些產品的抗壓抗拉強度、耐久性達到了有關規范的性能要求,并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3)政策可行性。近年來,我國政府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規范,并且不斷完善,為PPP融資模式的引進和推廣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國政府對PPP模式的引入推廣是持有肯定態度的,并且大力支持和鼓勵有關綠色能源與節能減排產業引入PPP模式。所以從政策法規上來說,為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運用PPP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 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 模式的對策與建議
雖然說將PPP模式運用到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并且有些城市已經進行了試點工作,但畢竟是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因此需要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推動PPP模式的順利發展。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PPP模式在我國越來越受青睞,政府也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但是仍未形成一種系統的法律體系,政府應該盡快頒布有關政策,打消投資者的顧慮,為民營企業進軍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當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2)制定合理的財政補貼和收費制度。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方面,它公益性大于收益性,所以導致許多社會資本不愿進入該產業。對此,政府應該制定出合理的財政補貼和收費制度,允許民營資本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向公眾收費,同時也可獲得國家財政補貼。建立財政補貼和收費制度是必要的,也是PPP模式發揮其優勢的根本保證。
(3)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無論金融行業還是保險行業,都有專門的監管機構,而建筑垃圾資源化運用PPP模式對我國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還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如果行業監管不清晰,對它的發展則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限制。所以,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監管部門對其建設與運營進行監督,加強項目的審批、監管與檢查工作,保證運行效率。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建筑垃圾資源化可以有效減少建筑垃圾的污染并節約了資源,從根源上解決了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一項造福自然社會與人類的公益事業。而PPP模式則為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注入了新活力,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引入PPP模式的發展前景很廣闊,其發展趨勢也會逐步增大。
參考文獻:
[1]張海波.基于PPP模式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2015.
[2]鄒新.PPP模式在建筑垃圾處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重慶大學,2008.
基金項目:2015年聊城大學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新基金項目(26312152801)
作者簡介:王康(1995-),男,山東鄆城人,學生,研究方向:建設項目管理、工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