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林
摘 要: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高低,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衡量標尺。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呢?本人在三尺講臺上多年耕耘,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談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興趣;教法;學法;收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25-02
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那在學校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每天5分鐘讀報時間
大凡學校,都訂有報章雜志。我要求學生每天從中選一篇文章,或者一則新聞,或者一個故事,在講臺上讀給同學們聽,并且讀后還要概括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不得超過5分鐘)。每天上朝讀課提前5分鐘進教室,按學號輪流進行。每周評選一個讀得最好的學生來樹立榜樣,并給予物質獎勵。
通過讀報,不但壯大了學生的膽子,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每周5分鐘講故事
要求同學們一周記一個故事或者一則笑話,在每周一的班會課上用5分鐘時間講給大家聽,一周抽一個同學。
通過講故事,培養了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3、每周2分鐘新聞回顧
按學號輪流表演,回顧一下一周來最有意義、印象最深的發生在身邊的新聞,隨意安排在語文課上。
通過新聞回顧,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每節語文課上播放一首古詩或一首散文詩的閱讀錄音,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那在家里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只有父母熱愛讀書,孩子才會得以言傳身教,自熱而然地熱愛讀書。曾看到一則短文是說,無論爸爸媽媽開始在家干什么,只要孩子一進家門,他們馬上把其他事情都拋開,爸爸手捧報紙看起來,媽媽手拿書本讀得搖頭晃腦。試想,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怎么會不愛上讀書呢?
家庭是熏陶孩子讀書的重要場所。試想一個家庭“干凈”得連一張報紙都找不到,那孩子會喜歡讀書嗎?一個有文化熏陶的家庭,免不了訂有幾樣書報雜志,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免不了有幾本喜歡的作文書和故事書。如果一個學生連一本作文書、一本故事書都拿不出來,試想,他的語文能力會提高嗎?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就是說孩子要多讀、多看、多記,這樣語文功底自然而然會有所加深。
所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堅持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
二、教法
俗話說,要交給學生半桶水,教師必須得有一桶水。一個好的老師,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還得看教師的引導作用。
如今的語文教學,許多老師覺得語文沒有什么可講的,學生們也沒有什么可學的。教與不教,學生的語文成績并無大礙,關鍵是學生自身的語文功底。
我認為這種看法大錯特錯,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
我認為閱讀一篇文章,要搞清楚以下幾點:
1.弄清文章的體裁。
2.理清作者的思路,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并歸納其重要內容。
3.弄清文章所表現的主旨。
4.抓住文中精彩片段進行賞析閱讀。
5.課后作業一定要貫穿在課文中講解。
看來教師的教法相當重要。許多老師上語文課覺得沒有什么可講的,叫同學們讀讀課文就行了,或者照本宣科,講一下什么段落結構,講一下什么文章主旨,這樣一篇文章就算教完了,學生也算學完了。一節課下來,連老師自己講了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吧,那又怎么能讓學生對你的課有印象呢。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課失去了興趣,他們不喜歡語文,那又何談對語文閱讀有興趣呢?那語文成績又如何能提高呢?
在語文課上,我們不說教師要像演員一樣用吹拉彈唱吸引眼球,但應該深鉆教材,吃透教材,深入了解該班學生,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要有教學藝術,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你這個教師,當然也就喜歡你教的課程,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成績也就提高了。
三、學法
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關鍵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能一味“死灌”。我是這樣指導學生學習說明文《蘇州園林》的: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說明對象的總體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
2、課文是如何具體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的?
3、在課文具體介紹園林特點時,課文講了蘇州園林栽種與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的特點,重點閱讀這一段,弄清以下問題:
①找出文段中心句。
②給這段文字分成三層,并歸納其層意。
③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④這段文字用了哪些說明方式,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我又是這樣指導學生學習議論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
1、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2、指出對方的論據是什么?對方的論點是什么?
3、正面立論的觀點又是什么?
4、文章是怎樣逐層進行論證的?
5、哪些人是“中國的脊梁”?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反復強調“中國的脊梁”?
6、畫出本文的結構圖解。
學習每篇文章,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先讓學生放聲朗讀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再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讀書時遇到的疑問和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由每組小組長釋疑解惑,老師作指導。
這樣語文課上人人有事做,個個能閱讀。既弄清楚了問題,又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更提高了閱讀興趣。
所以,語文閱讀教學要有的放矢,不能放任自流,否則學生學了一篇文章將會一無所獲,那怎么能提高學習成績呢?
四、收獲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肯付出,定會有收獲。本人所任的語文學科,近三屆在石埡片區統考中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同學們更是喜歡上我的語文課。
綜上所述,學生的閱讀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