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平
【摘要】本人在多年的勞技教學實踐中,就如何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方式及評價等進行改革,引導學生手腦協調動作,激勵其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敢于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勞技教育 手腦協作 探索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03-01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 “通過思維和體力勞動的結合,雙手的精確動作在實現著同樣精確的設想,就使少年們變成聰明的思考者。”這一精辟的論述說明了“動手能力”是手腦協調工作的創造性實踐能力,加強勞技教育有助于開發兒童的智慧和創造力。《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 義務教育階段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勞技教育培養學生手腦協調動作的能力,其目的是通過手腦協作,促使其善于思考、敢于探究,使學生在勞技實踐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提升學生的手腦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勞技教育中引導學生手腦協作,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生活方式以及社會責任感的關鍵階段,學生大多不滿足于單純書本知識的學習,具有參與社會實踐的愿望。勞技教育要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究。中小學勞技教育的內容覆蓋面較廣,而許多內容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基礎技術方面的編織、刺繡、雕刻、陶藝等,需通過手腦并用去學習、探究和實踐;而養殖技術、植物栽培等項目,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營養,還改善了生存環境;又如簡單機械維修、電工常識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實用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不開動腦筋,有些問題和故障就難以解決。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勞技教學中學生創作的作品,一定要符合客觀自然規律,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認真觀察生活。如在紙藝創作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任選一種花完成創作,大部分學生只在花的顔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做了改變,表明這是不同植物的花朵。只有少部分學生對花托、葉子和花柄也做了改變,這說明這些學生平時對花的觀察比較細致,他們注意到了不同植物的花的花托、葉子和花枘等都是不同的,符合客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品鑒學生完成的每一件作品,挑選出典型作品進行評價,好的表揚,不足的及時指正,并相機傳授觀察的方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主旨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新課改理念下的勞技教育必須使學生會勞動,學會創造。本人在勞技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物品進行創作。如用硬板紙創作成大炮、坦克、小提琴等;用空的易拉罐制作精美的工藝美術作品;用顔料和面粉創作不同的人物……手腦并用,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一件件風格迥異、新穎獨特的作品制作出來,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晶。
可見,勞技教育通過學生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勞技教育中引導學生手腦協作,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
腦科學和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手、腦與各器官協調發育,神經系統基本功能與腦的高級功能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及腦功能的開發不應錯過這個“黃金”時期。 在勞技教育中注重引導學生手腦協作,就像是給機器注入了潤滑劑,會使手和腦更加靈活協調。比如在《模型搭建》一課的教學中,利用已有的模型,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搭建床、吊車、飛機等物品,教學效果好,教學過程容易掌控。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我精心設計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標教學設計,讓每組學生在20分鐘內利用手中的基礎構件搭建出最高的物品或體積最大的物品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和實踐興趣,提高學生手腦合作的創造性實踐能力,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慧和創造力。
三、勞技教育中引導學生手腦協作,能夠改革陳舊的勞技教學模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深切地體會到以往勞技教學中“單純進行作品制作”或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的教學模式帶來的種種弊端。新課改提出了“一切著眼于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理念,隨著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在教學活動中,本人不斷總結和探索教學方法,對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嘗試了“目標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向學生提出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后,給予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自主創意設計與制作能夠體現出個性與能力的作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評價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實踐,本人也在此方面獲益頗多。如在紙藝教學中,采用“目標教學法”,指導學生學會“紙三角”的基本折法、插法、組合方法后,提出了“請同學們想一想、試一試再加哪些步驟,可以變成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紙三角在他們手中就象變魔術般地變成了許多新物品,如手槍、天鵝、桌子、花瓶……這使我感到十分驚喜,沒想到學生的思維有如此敏捷,想象力是如此豐富,師生都體驗到了新穎的“目標教學法”帶來的成功和樂趣。
總之,勞技教育中應引導學生手腦并用,鼓勵學生在動手的同時善于動腦,敢于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促使學生從小養成樂于動手、善于動腦、敢于創新的良好習慣,通過勞技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生活能力、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冊)[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11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冊)[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