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蟾
【摘要】圍繞課程建設的中心地位,從教學團隊、課程內容、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等幾個方面對英語詞匯學課程建設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詞匯學 課程定位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43-02
一、引言
課程建設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根據教育部“鼓勵因校制宜,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文件精神,我們結合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英語詞匯學課程進行了重點建設,對其課程定位進行了認真思考,從教學團隊、課程內容、教學內容、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等幾個方面對該課程的建設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二、英語詞匯學課程定位
英語詞匯學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的專業核心課程, 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掌握英語詞匯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有效運用英語詞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詞義,更有效地組織劃分和貯存詞匯;增強學生對詞義和用法的了解,使學生準確使用詞匯;使學生掌握使用參考書的技能,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英語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
將英語詞匯學定性為必修課或限選課或任選課,往往體現了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有的專題問卷調查表明,一些省份高校(如湖北省)開設的詞匯學課程,其課程類別或者作為專業必修課程,或者作為專業選修課程,但必修比率高于選修比率(喬相如,2009)。在另一項對 52 所院校所做出的調查中,詞匯學課程作為必修類型的院校僅為 8所,其余44所院校的詞匯學課程均為選修類型,但其中16所高校把詞匯學作為英語專業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經貿英語、 法律英語、雙語、翻譯等方向/傾向的限制選修課(劉煒,2011)。鑒于我校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差、底子薄,學習方法和習慣有待改進等實際情況,我們將英語詞匯學定性為英語專業必修課,以英語、英語教育、翻譯等方向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
在開課學期、學時及學分的設置方面,有研究(劉煒,2011)表明,在52所被調查的國內高校中,除2所高校學分為3,一所高校學分為1.5 之外,其余高校的英語專業詞匯學課程都定位為2個學分。我校首先通過問卷星收集英語專業學生對開課時間的建議,然后通過多次課程組成員調研及討論,結合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基礎階段的學生不易理解吸收的特點,最終將該課程設置為大三開設。學時設置為36學時,周學時為2,修滿全部學時并通過考試可獲得2個學分。這種學分賦值定位與國內多數高校一致。
三、教學團隊建設
第一、課程負責人的確定
課程負責人在課程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程負責人作為核心理應充分發揮團隊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的作用。為確保課程負責人全面負責課程的整體設計、教學團隊的組建、課程建設規劃的制定與執行、日常課程教學的監督與管理、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實施與改革、教材教輔的選擇、教師梯隊的建設等,該課程負責人最終由我校英語語言文學教研室主任擔任,該負責人是具有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的副教授,從事高校外語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具有與本課程相關的專業教育背景及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
第二、課程組的組建
教學團隊結構合理、形成梯隊是課程良好建設的關鍵。我校在教師自愿選擇的基礎上,由課程負責人從職稱、學緣、年齡等方面綜合考慮,最終組成了四人教學團隊,其中副教授2名,講師1名,助教1名,高級職稱比例為50%。主講教師具有碩士學位比例為100%。年齡結構合理,50歲以下教師比例為100%。教學組非本校畢業教師比例為100%。形成了一只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高、中、初三級教師梯隊。
四、課程內容建設
課程內容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在某種程度上,課程內容是課程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方案最顯性的體現。我們根據2016年英語專業最新培養方案,對本課程教學大綱作了最新修訂?,F行《英語詞匯學》教學大綱體現了“五個明確”:
第一、明確該課程在整個培養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專業培養目標。
第二、 明確該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和要求。
第三、明確先修課程。要求學生在本門課程學習之前,必須修讀以下課程:綜合英語、語音、語法、英語閱讀、英語寫作、翻譯。
第四、明確教學資料。明確學生必備的教材、需要瀏覽的專著、論文、主要網站及學校的SPOC資源。
第五、明確課程考核要求。該課程采取形成性考核與課程終結考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核。
五、教學內容建設
按照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水平,教學組通過集體備課確定了每一章節的難度及重點,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合理分配學時。
第一、理論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后續課程的銜接。為綜合英語(高年級階段)、文體學、語言學、文學等課程的開設打下理論基礎。尤其注重與語言學、文學等課程的學科交叉,注重聯系實際。
第二、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了4次模擬課堂教學內容,由學生組成4-5人小組進行自學內
容展示,教師全程輔導教學并做出教學評價。這一環節突出對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基本素養的培養,每章節有明確的自學內容。每一講結束后由教師指定參考書目,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進一步探索相關問題可能需要的信息與認知資源。
六、教學資源建設
第一、選用符合學情的優秀教材
到2006年為止,我國編著的詞匯學教材已經有31部之多(辛全民 2007)。課程組成員經過反復比較、多次討論,最終選擇張維友教授編著的《英語詞匯學教程》為本課程的指定教材,該書素材豐富,是我國最早專章討論語篇中詞匯的著作;該書與時俱進,在第三次修訂中融入了詞匯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書配備了相當數量的練習題,便于學生鞏固學習內容,學以致用,也便于教師啟發與引導;此外,該書的配套教輔建設異常繁榮。這是我國詞匯學教材中配套最多樣化的(辛全民 2007)。教輔建設多元化是促使課程組最終選定該書的決定性因素,豐富的教輔材料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詞匯學的理論構架,解決課堂學習的難點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充分準備模擬課堂教學的內容,切實備好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學生通過對各種材料的甄別與選擇,完成自我探索的詞匯學學習。
第二、提供多元化學習資源
根據詞匯學學習的實際需要,我校積極購進大批英語語言文學及漢語語言文學圖書和雜志,既輔助了課堂教學,又便于學生自學。同時,根據本課程的教學需要,課程組為學生列出了閱讀清單,包括教材、期刊、教輔、學習網等,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此外,課程組在校內幕課建設平臺積極擴充SPOC學習資源,利用網絡向學生提供教師的授課PPT及優秀的在線閱讀教材,組織學生進行網上查詢和資料收集,利用網絡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答疑和指導。使詞匯學課程通過網絡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生形成性評價等功能,促進課堂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逐步融合。
七、教學手段與方法建設
語言學習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主動的、互動的和學習者積極參與的過程(羅立勝 2006)。因此,教師要成為中介者,為學生建構自己的認知方式、培養創新能力提供各種幫助。在課堂時間內,我校英語詞匯學課程主要采用啟發式和指引式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學內容的新信息點、重點、難點進行講解,用恰當的例證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知識。教學中以教材為主干,穿插大量相關的新信息材料。同時恰當充分地使用多媒體、視頻和音頻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學習時間外,鼓勵學生充分使用詞匯學課程的校內共享平臺,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彈性學習,利用網絡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答疑和指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八、結語
英語詞匯學課程是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課程中的重要課程,是英語專業學生專業體系的基礎。在“因校制宜,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背景下,英語詞匯學課程建設應結合本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定位,從教學團隊、課程內容、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與方法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2012.
[2] 劉煒. 國內高校英語專業詞匯學課程發展研究---歷史回顧與現狀調查[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4):47-52.
[3] 喬相如.英語詞匯學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辛全民. 我國英語詞匯學教材現狀與分析[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6).
[5] 張維友. 英語詞匯學教程(第三版)[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基金項目:遵義醫學院2016年重點建設課程項目,課程編號:ZJ0784321;遵義醫學院外國語學院科研項目:漢語吉祥語的國俗語義研究,項目編號:KY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