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華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十分關鍵,并且其也能夠與現階段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需求相適應。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那么就需要教師能夠準確的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并進行不斷的研究,從而找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思路以及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生主體性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45-02
1.概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階段的素質教育工作對于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本身對于學生的培養都是有著目的性的,既要滿足社會化的具體要求,也要實現人的個性化要求。教師所開展的各類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學生接受教育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的過程,那么也就更好的體現了主體性所帶來的價值,在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理念中,這也是對現階段教學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數學學習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受各類教學活動的一個最重要內容,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充分的認識到發展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待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2.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策略
2.1 應用分層次教學法進行教學
每一個學生他們都是有著各自的特點的,并且他們的基礎素質以及學習能力都是有一定區別的,而如果教師仍然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那么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安排數學教學活動時,其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真正的貫徹好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師應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制定出一套能與學生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教學模式。舉例來說,教師進行分數相關知識的教學活動時,其就應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來設置不同的問題和要求,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個箱子中有30個蘋果,兩個小朋友每個人拿走了4個蘋果之后,箱子里還剩幾個蘋果?第二個問題是:箱子中還是有30個蘋果,但是只知道最后箱子中剩下了10個蘋果,而每個小朋友最多能拿走5個蘋果,那么最少有幾個小朋友來拿過蘋果呢?第三個問題是:箱子中沒有蘋果,兩個小朋友分別向箱子里放了10個蘋果,另一個小朋友又拿走了2個蘋果,每個小朋友只能拿2個蘋果,那么還可以來幾個小朋友拿走蘋果呢?如果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那么就應先讓他們解答前兩個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好,便可以讓他們解決第三個問題。采用這種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充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保證了所安排的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2 打造更具實踐性的教學形式
數學知識點往往都是較為抽象的,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有限的,要想掌握全部的知識點對他們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教師還應更好的引用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記憶那些抽象的知識點,這樣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說,進行正方體和長方體等知識點的教學工作時,教師便應突出知識點的實踐性,上課之前提前準備好幾張A4紙,這時學生是知道A4紙的形狀是長方形的,而如果將幾十張A4紙整齊的堆起來,再讓學生思考并告訴他們這就是長方體,這就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了,更好的提高了教學的實際效果。
2.3 采用情景教學法來引導和啟發學生
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時,應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注重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各類知識點,采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融入到所建立的情境中,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舉例來說,進行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來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索和學習,向學生提問:小明和小紅一起去商店買東西,給出兩個所買東西的價格,問學生兩個人一共花了多少錢,小紅比小明多花了多少錢等,這樣學生就能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培養了學生利用現有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大大的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主動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數學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規范性,并且有些知識點是非常抽象的,那么教師就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出科學合理并且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洪亮.對有效培養學生數感的再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4.
[2]張春梅.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主體性[J].才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