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橋
摘要:高職教育為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其專業建設水平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專業建設評價引導機制是對專業建設的情況進行剖析和指引。本文闡述了高職教育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對評價引導機制的內涵進行了說明分析,提出了評價考察的維度和指標。
關鍵詞:高職教育 專業評價 專業引導
一、研究背景
目前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需求”。筆者所在地區的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促進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由此可見,專業建設是職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2016年12月,在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批示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對于發揮我國人力和人才資源巨大優勢、提升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其內涵建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日益凸顯,落實到具體的辦學行為中,其首要任務是辦好專業,形成專業競爭力。但是專業發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競爭力的不斷提升需要學校辦學資源的大力支持,同時需要形成既有科學量化標準、又具備實施條件的科學指引,這是建立專業評價引導機制的起因。
高職教育專業建設評價引導機制研究,就是要合理分析目前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理性思考,分析專業建設觀察點的選擇和機制建設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公共認可度,考慮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測量性,建立對專業發展促進的反饋機制,從而到達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初衷。
二、高職專業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1.專業設置重復情況嚴重
以筆者所在的重慶市為例,根據2016年高職專業集中度統計表,有8個專業的開設學校數在20個以上,分別是建筑工程技術、會計、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環境藝術設計、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其中建筑工程技術有25個學校開設了該專業,會計、市場營銷均有24個學校開設了該專業。這些情況說明,為了更容易招生,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的過程中更加關注近期熱門專業的需求,沒有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專業規劃與布局,導致各校的專業設置重復現象明顯,而專業設置的重復度越高,學校之間的招生越激烈,資源分配越緊張,學生就業競爭也越激烈。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高職教育屬于職業教育,相比本科教育培養學生知識的系統性、基礎性、完整性,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的特點是職業性、應用型、實踐性,所以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有明顯區別。由此高職教育要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要讓企業的技術人員走進校園給學生授課,讓校內教師走進企業,學習目前社會上的新技術、新理念;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走進企業學習、開展頂崗實習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然而,目前的情況是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深度不夠,合作形式流于形式。不少學校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卻也沒有很好地開展實施。
3.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匹配度不高
高職教育立足于地方,以符合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開展人才培養。這就對其專業設置與地區的產業經濟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重慶市近年以來提出了打造6+1支柱產業和2+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對相關專業的學生需求量很大,但是滿足這些產業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卻沒有跟上。不少院校的專業設置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專業設置前瞻性不夠強,導致戰略新興產業的專業建設滯后。
三、高職專業評價引導機制的內涵
為了更好地解決專業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專業建設評價引導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高職教育專業建設評價引導機制,就是收集專業建設中的各項辦學信息,對收集到的信息加以量化分析,根據分析得來的數據對專業辦學水平進行質量評價。同時這種質量評價應該是一種持續的過程,目的就是為了找出專業建設中的辦學不足,對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根據反饋的問題對學校進行專業改造和調整。開展高職教育專業評價引導要注意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就是時刻把握住專業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專業評價引導機制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開展,圍繞怎樣培養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對專業建設進行評價引導?!耙阅芰楸尽本褪前盐兆「呗毥逃囵B的學生是面向生產一線、銷售一線、服務一線的,可以從事熟練技術操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即學生畢業可以基本滿足相關崗位工作的需要。
2.綜合性、全面性原則
專業評價引導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社會、學校、學生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評價。第一,專業評價引導離不開社會因素。因為專業設置是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設置的,社會上市場需求勞動力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情況。縱觀社會發展,從早些年電子類專業的稀缺到如今各高職院校開設得如火如荼,正是因為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這類人才的需求量變大了。第二,專業評價引導離不開學校因素。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專業設置是否合理、專業建設水平的高低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學校自身各類資源的多少,可以直接影響到專業建設水平。經費充足的學校實訓室建設條件好,各類教學資源充足,對培養學生有很大的優勢。此外,學校的各項工作,如招生工作、學生工作、教務工作、就業工作、后勤工作等等圍繞學生開展的,而上述這些工作也都影響了專業建設水平的高低,如招生政策的改變會對專業建設有影響,高職院校實施單獨招生,可以充分調動學校的自主招生情況,激發專業建設活力,使學校能更自主合理地調動資源進行專業建設。第三,專業評價引導離不開學生因素。每個時代的學生情況都不相同?,F如今的學生出生在信息化時代,是數字化原著居民。辦學者應該適應現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方式,對支撐專業的課程加以改革,提高學生能力發展,同時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采用多模式教學,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專業建設的滿意度。
3.持續性原則
專業評價引導需要持續、反復進行,而不是在某段時間進行一次評價就不再開展了,因為評價不是簡單的行為,也不是一錘子買賣。開展專業評價,需要關注學校以前專業建設的情況,更要關注現在專業建設的情況,根據前后時間節點的對比,找出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指導評價工作,同時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根據評價的反饋結果,不斷修正專業建設的各個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同時,社會的發展也會影響專業評價的結果,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專業評價指標的內容也會發生變化,所以評價的結果只在某個時間段有效。要想獲得有價值的評價結果,必須開展持續的評價行為。
四、高職教育專業評價引導機制考察維度
在高職教育大力發展的環境下,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增強專業建設能力,必須將評價引導機制綜合、有效、準確地給予實施,讓社會、學校、學生三者共同發力、相互作用,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由此,得出高職教育專業評價的觀測維度。
1.專業教學能力
集中表現為專業可支配的資源對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滿足能力,是進行專業評價引導中非常重要的指標??芍涞馁Y源包括教師資源和可用于教學的資源,其中教師資源有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兼職教師、校內外兼課教師,可用于教學資源有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專任教師主編教材或自編講義、混合教學模式的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其每項資源可都轉化為具體的評價指標對專業教學能力維度進行評價,如專任教師資源可細化為專任教師與本專業在校師生之比、專任教師學年度承擔本專業班級教學課時占總課時量的比例、專任教師學年承擔實訓教學課時占本專業總實訓課時的比例等。一般來說這些比例越高,評價得分越高。
2.專業發展能力
集中表現為專業發展的潛力和可能性,主要從專業發展與宏觀需求的適應性、專業建設的目標性與規范性、專業資源的成長性等方面進行考察??疾熘笜擞袑I是否是與地區區域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專業是否屬于學校特色打造的重點專業,專業在校生規模,第一志愿投檔率,專業發展規劃及執行情況,專業課程標準的制定、審核及執行情況,專業每年開展校企合作專業建設項目數,專任教師掛職鍛煉、人均科研積分、人均教研積分情況,專業教學團隊情況,專業教師高級職稱、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比例等。
3.專業辦學績效
主要表現為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高,專業本身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疾熘笜擞袑H谓處熒鐣枕椖繑?,專業教師社會服務收入,專業在線課程被校外共享數量,專業新生報到率,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滿意度,畢業生就業對口率,就業單位對畢業生滿意率,應接畢業生獲取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情況,專業學生年度獲獎情況等。
以上三個專業評價引導的維度,分別從專業教學能力、專業發展能力、專業辦學績效入手考察,可形成具體的評價指標,考核的最終結果最大程度體現高職教育專業是否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以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是否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
五、小結
高職教育專業評價引導機制是一項復雜但有意義的工作。它是根據高職院校發展需求,結合專業發展的重要觀測因子,構建對專業進行診斷、評價與引導的機制。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專業內涵、培育專業特色,提升專業辦學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評價引導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價值導向與客觀標準結合,量化采集與動態更新結合,堅持發展與注重反饋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專業評價引導機制發揮最大作用,才能得到社會更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