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姐
【摘 要】音樂教育在培養小學生思想道德、情意素質、智能素質和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本文對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進行研究,試圖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 思想道德素質 情意素質 智能素質。
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樂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素質、情意素質、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既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途徑,又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催化劑”,還是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綜合型人才的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音樂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
《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避髯诱J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事實的確如此 ,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升華的作用,并且在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等方面都有功不可沒的作用。長期接受音樂的熏陶,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養各方面得以全面提升。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聲勢浩大、氣勢磅礴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滿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吨袊倌晗蠕h隊隊歌》《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等歌曲,在雄壯、抒情、優美的旋律里,使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人民的勤勞勇敢,喚起他們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從而培育他們愛國、愛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樂教育與情意素質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性格”從廣義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質,它包含著情感、思維、興趣、氣質、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隨著一切智力活動。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非智力因素促使一個人成才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智力因素,因為非智力因素是人類取得成就的內因,相對于智力因素的外因相比,非智力因素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音樂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是情感的培養,是個性的發展,是輔助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好幫手。
音樂既能藝術化地表現情感,也能形象化地表達思想。音樂恰到好處的節奏、唯美動人的旋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當優美、健康的音樂與人的生理、心理的節奏、 旋律產生共振協調時,使人產生一種高尚的、正義的、道德的、靈魂升華的情感,使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增強了奮斗的自信和力量。
在教育方面,音樂正是在器樂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展開無限的想象和聯想,獲得音樂所表現的思想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陶冶和熏陶。例如電影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從孤獨的失去母愛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萬個孩子和電影觀眾百感交集,流下同情的淚。《紅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嘎子嘎》等歌曲都塑造了可歌可泣的小英雄形象,軍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淚下,使人沉思,使人奮發。所以,學生在自我參與式的藝術熏染中,不但受到審美、情感、思維的培育,還能逐漸培養起健康的藝術興趣和愛好。在不斷學習音樂的實踐中,通過耐心專注地訓練音樂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培養出堅強的意志與刻苦學習的毅力。如演奏樂曲或表演節目,要想表演出色,就必須一絲不茍,熱情積極,全身心地投入訓練與演出。音樂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現性及形象性,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夠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意品質。這種品質會賦予學生對學習的高度自覺性和責任心,使學生會思考、會求知、會生存,對他們以后事業和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三、音樂教育與智能素質
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得好:“每個孩子都應該獲得最基本的音樂教育……而音樂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爆F代神經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左腦具有邏輯思維功能,右腦具有形象思維功能。有些科學家也稱右腦為“音樂腦”,它與創造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音樂教育是平衡左右腦均衡發展的橋梁,尤其對開發右腦、發展人的形象思維,提高人的智能素質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激發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如孔子、沈括、馬克思、列寧、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歌德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登上事業成功的頂峰,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他們有超群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視野和驚人的毅力外,他們都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從音樂中獲得了高尚的娛樂、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們慣于在誘發靈感的音樂中,凝聚自己熟慮的科學構想,使自己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活動和梳理,激發大腦的興奮點,把思維引向深處。如愛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彼鶜q開始學小提琴,小提琴伴著他走過了孤獨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音樂啟迪著他的智慧和靈感,豐富著他的精神生活,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因此,音樂教育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智力良好發展的基礎。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越有聯系和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刻不容緩的?,F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之中,來完成對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因此,音樂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讓我們音樂教師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具有藝術氣息的高素質人才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尋淑.關于普寧市4所小學音樂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J]. 珠江教育論壇,2016(02):28-34.
[2]鄧驍.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標實施中關于音樂創造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5.
[3]程一萍.解析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的教學體會[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4]李春勇.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A]. 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2輯)[C]. 2015.
[5]王德啟,王德海.素質教育視域下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N]. 山西青年報,2014-10-12 (013).
[6]董淑紅.真心真意在一起——提高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A]. 2016年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C]. 2016.
[7]彭君君.器樂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功效[J]. 教育教學論壇,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