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慧
[摘 要]文章介紹了山東省商貿物流業發展現狀、山東省商貿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山東省商貿物流發展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商貿物流;現狀;問題;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246
商貿物流是指與批零、食宿等商貿服務業及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物流服務活動,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整個物流過程中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環節。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對促進消費、推進流通方式升級等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隨著穩增長效應逐步顯現并伴隨著國家新一輪區域經濟戰略的驅動,我國物流業呈現穩中向好的局面。山東省是流通消費大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二位。“十二五”期間,山東省物流市場需求規模不斷增大,物流業增加值快速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投資的比重小幅上升。
1 山東省商貿物流“十二五”發展情況
2014年,山東省全社會物流行業營收總額18.55萬億元,同比增長8.16%;物流行業增加值3852億元,增長8.2%,占GDP的6.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4.9%;固定資產投資4198.1億元,增長16%,占全省投資比重的10.1%,商貿物流業規模不斷增大。
1.1 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目前,山東省物流企業2.2萬家,運營物流園區409個,72個物流品牌被評為“山東服務名牌”。通用倉儲面積6600萬平方米,其中30%為空間利用率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高的立體庫。擁有140家冷鏈物流企業、冷庫350萬個、低溫儲運能力超過400多萬噸,占全國的45.5%;果菜、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19%、16%和13%左右。同時,555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380個物流配送中心和一批兼具配送功能的鄉鎮商貿中心形成覆蓋城鄉的商貿物流網絡,山東省連鎖企業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0.5%。
1.2 流通效率明顯提升
2014年規模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68萬個,連鎖總店達139個,連鎖門店1.1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建設的大型配送中心148個。臨沂市開通了2000多條國內配載線路,物流網絡覆蓋全國2100多個縣級以上網點。濟寧市開展城市共同配送工作以來,配送網點覆蓋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3個百分點,共同配送服務面積占全市城區面積的50%以上,服務人口占全市的60%以上。壽光建設了全國最大的果菜專業物流園區,“壽光蔬菜物流指數”成為全國蔬菜運銷風向標。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分離外包物流服務的比重提高到85%,中國重汽、海爾集團、濰柴動力等開展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物流成本下降11%以上;臨工沃爾沃依托山東立晨供應鏈管理服務,物流費用降低30%。60萬噸中國食品谷中凱冷鏈物流園重點打造一站式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綜合服務平臺,效果顯著。
1.3 物流企業實力增強
目前,山東省擁有A級物流企業209家,其中,5A級企業18家,4A級企業94家,3A級企業85家。共有中國倉儲服務金牌企業15家,中國星級倉庫21家,其中五星級倉庫16家。銀座集團、利群商貿、濰坊百貨集團、全福元商業集團、家家悅集團、新星集團等物流配送服務商快速發展,濟南鵲華、濰坊中凱等營業額過10億元倉配一體化企業超過20家。山東新星集團依托477家連鎖門店、20萬平方米倉儲中心、10萬余種商品資源,建成了集物流配送、超市連鎖、電子商務“三位一體”的運營新模式,2014年實現銷售5.7億元,增長31%。榮慶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以冷鏈物流業務為核心,不僅提供全國干線、支線公路整車運輸服務和全國各城市批量和零散冷凍、冷藏倉儲服務,而且為北京、上海、廣州、青島、蘇州、武漢、成都七個城市提供當日送達的配送服務。據統計,公司實行甩掛運輸的線路節省了近19.8%的人工成本和牽引車購置費用,運輸效率提高了20%,里程利用率達到90%,燃油消耗平均下降10.9%,碳排放平均降低12.4%,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全國甩掛運輸試點單位,并成為中韓陸海聯運企業,2014年被評為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第一名。
2 山東省商貿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從國際上的統計數據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物流成本與GDP的比率下降約0.6個百分點;然而從我國的統計數據來看,1991年至2014年期間,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際生產總值的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物流成本與GDP的比率下降0.5個百分點。山東省經濟發展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第二產業占比較高,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占比低于廣東、江蘇。2014年山東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43.5%,分別低于廣東、江蘇5.6個、3.2個百分點。山東省制造業為主的產業格局客觀上決定了經濟發展對物流需求的依賴性較高,從而產生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高于廣東、江蘇。山東與廣東、江蘇的主要運輸方式存在差異。山東省公路運輸量占貨運總量的比重分別比全國、廣東、江蘇高9.9個、11.3個、29.1個百分點。公路運輸成本相對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較高,山東省以公路運輸為主的運輸方式決定了山東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高于廣東、江蘇的現實狀況。水路運輸成本是三種主要運輸方式中最低的,廣東、江蘇水網密布,憑借水路運輸的優勢,從而使物流總費用得到降低。水路運輸是廣東、江蘇的第二大運輸方式,山東的水路運輸量分別低于全國、廣東、江蘇8.8個、17.3個、33.9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是山東省的第二大運輸方式,雖然山東省在鐵路運輸方面有優勢,但由于鐵路貨運量總體規模不大,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物流成本偏高的問題。
2.2 專業化水平不高
山東目前很多商貿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僅僅停留在簡單倉儲、運輸等物流服務環節,信息傳遞、運輸、加工、包裝等輔助性功能薄弱。第三方物流發展較慢,缺乏與產業深度融合并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供應鏈物流服務、物流金融等創新不足。一是標準化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冷鏈物流專業化水平不太高,全省冷鏈監控體系尚未建立,農產品流通供需脫節,影響鮮活農產品物流的在途質量,倉儲運輸系統效能比較,冷庫等基礎設施標準化程度、自動化控制水平和綜合利用率低,能耗高,冷鏈物流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嫻熟的操作人員缺口大,滿足不了冷鏈物流發展需求。物流配送領域應用的托盤、叉車等器具、器械標準不統一,配送設施標準與包裝標準不統一,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兼容,造成物流周轉緩慢。二是現代物流技術應用滯后。省內大部分物流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少,有的市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滯后,缺乏信息共享、無縫對接、一體化服務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務系統,物流供需信息不對稱,空載空駛率高,造成物流企業運行效率不高。
2.3 管理體制不健全
物流特別是城市配送涉及多個部門,部門職能分割,分段、分塊、分類管理模式造成基礎設施缺乏統籌規劃、物流設施銜接水平低,配送車輛“進城難、停車難、通行難”的現象在不同地區仍然存在。各種運輸方式集裝箱化率不高,多式聯運資源使用率低。目前,商貿物流還沒有相對獨立的統計體系,很多數據依靠行業協會提供,不能反映商貿物流的整體情況。缺乏現代物流系統知識和專業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
3 加快山東省物流行業發展的對策
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快與現代制造業、商貿服務業、金融業等多業態相互融合,并逐步向價值鏈的上游延伸,形成一體化產業鏈。對于物流業發展的“新常態”,山東省政府應高度重視和沉著應對,積極尋找戰略突破口,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全面打造物流“升級版”,以轉型升級應對“新常態”。
3.1 構建智慧物流體系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推動我國從流通大國向流通強國邁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行為從原來簡單地追求溫飽或數量,逐步向追求高端高質消費轉變,而山東省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和推廣水平較低,商貿物流發展滯后于市場需求,物流業的水平難以跟上消費模式的升級換代,配送的效率、范圍、質量難以完全滿足消費者需要。這要求商貿物流行業必須著眼于消費者的最終需求,甚至是高端需求,以便提高響應能力和物流效率,探索利用大數據、智慧化的技術路線,積極對接以跨境交易、移動終端、社交網絡為重點的現代化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實現物流業的轉型升級。支持建設一批物流電子交易平臺,促進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發展。鼓勵物流企業升級改造現有物流信息系統,實現與商貿流通企業、生產企業和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源共享。制定標準化的物流信息平臺接口規范,建立物流數據信息采集、交換和共享機制,推進商貿物流與生產、批零等企業,實現數據信息共享。
3.2 加快多功能物流體系建設
優化商貿物流設施布局,構建以重點商貿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點為支點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強化各類批發零售市場的物流服務功能,建設集展示、交易、倉儲、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商貿物流園區及物流配送終端。
3.3 提高物流配送標準化水平
抓好淄博、臨沂、德州三個國家級物流標準化城市試點,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以標準化為重點,發揮試點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區域物流規范化水平,促進山東省物流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嚴格執行行業強制性標準,結合試點工作,探索在試點企業逐步建立覆蓋倉儲、車輛、服務等城市配送領域的地方標準體系。選擇基礎較好、積極性高的地區、園區和企業開展標準化托盤、周轉筐循環共用試點,促進相關配套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改造。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RFID射頻識別碼、GPS實時監控等新技術,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引導企業在物流配送中采用標準托盤和集裝單元,實行貨物流通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推動大型連鎖零售企業積極采用標準化托盤共用系統,提高托盤使用率。
4 結 論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山東省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應樹立“互聯網+”理念,以滿足生產端和消費端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把握現代互聯網背景下物流行業的發展規律,以數據化、信息化、智慧化等設備為載體,加大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力度,優化物流行業全鏈條管理和資源配置,推動物流行業與現代化制造業、商貿服務業的融合,與商品流、數據流、信息流、資源流、資金流的深度融合,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快速融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行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薛麗.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2016(6).
[2]蔡南珊.城市商貿物流發展瓶頸及對策[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