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 廖揚帆 胡嘉昱
摘要: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不僅可以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發展,對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南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雖然有所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譬如城鄉經濟發展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農村整體的救助水平比較低下。文章以南昌為例,指出南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中的可取之處,同時也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南昌
一、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基本概念及南昌相關發展狀況
(一)城鄉一體化
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其中城鄉社保一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優撫,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社會保障是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能夠縮小各階層成員的收入差距,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城鄉社保一體化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增進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提升老百姓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的重要舉措。
(二)南昌城鄉一體化發展狀況
南昌市響應國家的政策,為努力把南昌市建成全省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先行區和示范區,近年來,南昌市城鄉社會保障建設正在大力推行,很多工作與制度走在全省的前列,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但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社會保障訴求相比,依然存在不少距離。近幾年南昌市出臺了《關于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快打造核心增長極的實施意見》,以及《南昌市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等配套政策舉措來進一步推進南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進程。2014年南昌市城鎮居民人約年可支配收入為29091元,而農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2414元,相對比于前幾年,城鄉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有所減小;據2014年數據顯示,南昌市參與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157.4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的人數為6900人,參與醫療保險的人數為97.53萬人,與前幾年比較也有所提升,該類數據表明南昌正在致力于實行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從而促進社會成員之間及其與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使社會生活實現良性循環。另外社會保障通過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透過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直接促進某些產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在推進城鄉社保一體化的路上仍有許多困難。
二、南昌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的成效
南昌現今正一步步邁向著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已經在健全社會保險制度、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極大的突破。
首先,如在城鎮困難居民醫療救助方面,一是將未成年人的個人繳納費用調整到和成年人一樣,為每人每年150元,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補助的標準由380元提高到了420元。二是統一且擴大了原來的新農村合作社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目錄范圍,其范圍提高到2400多種。三是建立了門診特殊慢性病制度,城鄉居民門診特殊慢性病病種和保障水平實現了統一。不僅如此,城鄉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這些貼近人們生活的項目步調也一致了。四是在重大疾病保障方面也有明顯的調整,例如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同時參加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大病醫保年度封頂線將不低于25萬元。五是政府加大了對其財政預算,全額負擔城市低保和新增農村對象、城市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醫療保險。
在城鄉社會保險方面,計劃在2020年之前全面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合并。而且將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南昌戶籍的城鎮居民均納入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范圍之類同時政府按照8:2對城鄉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代繳養老保險費。
在城鎮生育保險方面,南昌做出了新的調整,22周歲以上生育的加發15天的營養津貼,超過28周歲在此基礎上再加發15天的津貼。
在失業保險方面,從2015年1月1日起,南昌將事業保險待遇標準統一為750元每月,這些調整充分考慮了南昌的最低工資標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
南昌正在一步步貫徹實施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方針,已取得以上成效,切切實實地提高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三、南昌城鄉一體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當前城鄉一體化面臨的困難
1. 社會保障項目不均衡
南昌市社會保障項目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城鎮社會保障方面由于社會保障政策實行比較早,已經形成了以養老、醫療、失業、生育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涵蓋了國家所有的社會保障項目。除此之外,南昌市還建立了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社會福利制度,低保、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醫療救助等社會救計,以及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住房保障制度。而在農村,其社會保障方面的建設起步較晚,目前除養老、醫療、殘疾和低保等基本社會保障項目在其實行外,廉租房住房保障制度和失業保障制度等一些特殊的保障制度并未在其實行或并未完全實行。
2. 還未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標準
一方面,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將導致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標準會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各地區經濟的社會都在不斷地發展,有關部門缺乏對當前城鄉經濟發展的動態認識,使得社會保障并不能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完全相適應。這兩者都將使得在具體目標制定上,城鄉之間很難達到協調和統一。
3. 社會保障的管理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南昌市在我推行城鄉社會保障均衡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缺乏明確性、管理機構較為分散問題。例如,在南昌市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其中養老保險問題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低保歸屬民政部門管理,而醫療保險問題則歸衛生部門管理。各個管理機構之間協調困難,管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效率。
(二)實現一體化的對策建議
1. 增強經濟實力
經濟發展是根本。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需要強大的國家經濟能力或財政能力作為基礎的。只有隨著經濟實力的發展,政府才有財力物力來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而實現了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又將促進我市經濟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到時候,城鄉互補,工農互補,所發揮出來的能力非常可觀的。
2. 提高管理效率
健全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基礎,我市需要將建立一體化的社會管理體制作為重要目標。首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運行機制,將社會保險盡可能地歸入至一個部門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再者完善服務,簡化經辦手續,一定避免出現漏登、重登的現象;最后,推進各地社會保障信息登記系統的完善,為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奠定強硬的技術支撐。
3. 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的力度
農村社會保障項目種類的限制和社會保障普及度是阻礙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市應該將社會保障重心逐步由城鎮轉移到農村。一方面,豐富農村的社會保障項目種類,并針對農村特殊弱勢群體如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設置相應的社會保障項目,讓留守兒童的基本教育和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在農村大力宣傳社會保障制度,使更多的農村居民加入社會保障這一體系,全面加深社會保障在農村的普及度。
參考文獻:
[1]吳賓,孫蕾蕾.城鎮化背景下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對策研究——以青島為例[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2]王燕,薛利.城鎮化背景下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的構建與完善[J].新疆農墾經濟,2013(10).
[3]覃耀葒.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研究——以杭州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0(15).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