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摘要】生態語言學,是由生態科學和語言學相結合而形成的語言研究領域。生態語言學著眼于語言生態和語言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態學外語教學以此為理論基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外語課堂教學中多種因素互相依存與制約,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整體。本文擬從外語教學課堂的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如何構建積極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生態外語教學觀
生態外語教學觀主張整個外語課堂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它由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三個生態因子組成,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在三方的良性互動中共同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鑄人育人的功能。它的基本精神是“系統”、“平衡”、“聯系”,它強調把和諧的精神貫穿于課堂的每一個有機的要素中,從而使學生健康成才,并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建設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開放性課堂,從而使師生在不斷互動中學習和成長。作為一種生態系統,英語課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就是生態因子和諧發展的動態性。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課堂教學才能達到生態的優化,才能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積極探索各種有效途徑提升師生情感互動。
課堂永遠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師靈活運用課堂教學行為調控技巧,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認為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能否正常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進一步指出大學英語課堂管理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約束手段,而不是終極的目的,教師必須采取一些管理課堂的技巧,諸如設立明確有效的課堂守則;適度制止大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必須針對課堂上的“疑難雜癥”尋求解決辦法,激發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標準,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本文擬從外語教學課堂的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如何構建積極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
一、課堂組織
為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就必須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列出了大學英語課堂基本規則: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隨意缺課;因特殊原因遲到者要向教師解釋清楚,因事要提前離開或者因事不能到教室上課的學生必須向教師請假。不過,凡是規定總有例外,萬一個別學生遲到,教師一定要有明確公正的懲罰措施,比如念繞口令、唱英文歌、背一段文章等,讓學生明白不遵守規定的代價,時間久了,學生會養成按時上課的習慣。
十幾年的學生生涯,難免會有部分學生上課疲沓,難以保持持續45分鐘情緒飽滿和注意力集中。學生狀態不佳以至于教學內容不能順利開展,其原因有:(1)教學內容設計脫離了學生自身的能力,要么過于深難,老師講的很盡興,但是超出了學生可以接受的能力范圍,要么過于簡單,學生通過看書就能自己獲得的知識,老師用大量的時間講解,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2)教師的講課缺乏激情,過于平淡,教學過程缺少變化;(3)缺乏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對教師存在質疑;(4)學生活動安排過少,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5)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于是走神去思考其它的事情去了。課堂上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調控。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鮮活是整個教學生態健康的根本。調控技巧是多種多樣的,針對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作出回應。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提出問題,要求大學生思考,并特別關注已經“走神”的學生,教師應該提一些簡單問題讓“走神”的學生回答;再次,大學英語教師要多采用互動的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訓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2%的大學英語教師都采用了這種管理課堂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王蕊(2012)的調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教師會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差異準備有區別性的教學內容;不到一半的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考慮到語言水平差異的問題;絕大部分的教師不會針對學生差異對作業或任務進行分層。課堂活動中靈活分組,發揮語言水平差異的優勢。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分配的角色盡量體現每個人的優點和風格。要不時地鼓勵語言水平較低的學生參與進學習活動,同時也要防止個別水平較高的學生,過度顯示語言能力,造成課堂時間分配不均。
教師要尊重并善待隨時發言的學生。上課如有疑問,學生可不必舉手隨時向老師提問,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無需等到老師講完一節課的內容。教師要維護并鼓勵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課后如有問題,可以通過email向教師請教,學習不僅僅是課堂的45分鐘。暢通的溝通渠道有助于照顧到不同個性的學生的需求。
二、教學內容及方式
課堂導入建議根據課文內容提供適量的圖片就What happened?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圖片作為引子需要考慮與主題的相關度、圖片內容的表達難度、圖片理解歧義、圖片寓意的拔高空間。為防止碰到學生知識面空白,此時教師可以提供相關詞匯或表達的提示,引導學生找到圖片的要點所在,鼓勵每一個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訓練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促進學生brainstorming的成效。匯總學生的表達,教師可以適當提供同義新詞匯或短語,這時要注意適當停頓。如果使用投影展示臺,可以放慢速度從右向左逐個字母給出,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加深對新詞匯的印象,養成邊拼邊讀的習慣。
教師具有良好的情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教師的激情可以讓學生獲得最佳情感體驗,從而自覺自愿地學習。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話題引導方面,教師完全可以代入自己的價值觀認同,比如關于成功與成名的討論,我的理解更偏向于成功不見得是大人物的大成就,我比較贊同第一夫人Michael Obama對自己身份的定義:“I am a mother first.”此時教師提供的idol如果正是自己真實崇拜的人物,教師就可以用親身經歷引導學生,現身說法不僅更有說服力,而且可以給學生展現一個有血有肉個性豐滿的教師形象;教師需要把搜集到的資料加以篩選,篩選的宗旨是這個形象能夠有助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正面的價值觀。
大多數老師都認同學生的自律性差,迷戀網絡,其實是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學習,不知道怎么利用網絡。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不是表面上的動,主要指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思維和情感在動。教師給學生示范關鍵詞搜索技巧,并推薦相關搜索網頁或資源庫網址,鼓勵學生搜集、篩選材料并熟練運用PPT制作技巧。教師選好某一單元讓學生按小組做準備,教師可以把自己準備的PPT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做課文導入presentation,學生也可以自行去圖書館查找資料。課堂演示可以運用多媒體、角色表演等就該主題作生動、直觀的演示。這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方式也是教育觀念的進步。
英語學習需要聽、說、讀、寫分組活動有助于把責任落實到個人,杜絕個別學生分神游離的情況,學生會按自己的能力自動選擇角色,做聽眾的學生需要主動提問或做評委打分,這樣可以調動積極聽講的興趣和專注力,增強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猜詞、演劇或學生上臺講課都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方式。
教師平時成績打分不應局限于考勤,而是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學生的努力程度上,比如從內容、技巧和展示方面考量PPT的制作,團隊合作的角色分配考量學生的參與程度,資料收集及運用考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等。
三、結論
通過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以及學習資源的互動,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在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和能動性,讓學生做了課堂的主人。融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學生、教師及課堂和諧融合與統一,構成和諧的教學生態,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潛能,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得到可持續性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9.
[2]郭穎,陳捷.基于教育生態學的高職英語聽說課堂生態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8):151-153.
[3]黃倩.論大學英語教師管理課堂的重要性[M].武漢:武漢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47.
[4]羅紅.試論英語教師管理課堂的重要性[M].綿陽:西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92.
[5]楊青.大學英語教師管理課堂的技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9):57-59.
[6]張峰.試論大學英語教師管理課堂的技巧[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