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梅
按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邏輯來分析,教師的核心素養決定著教學的核心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并將最終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那么,教師的核心素養是什么?依據國內外專家的觀點,根據筆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和認識,教師的核心素養應包括信念素養、專業素養和創新素養。基于此,“十三五”時期,豐臺區重新梳理了教師培訓工作的思路,規劃了研修路徑。
建立教師的專業認同是基礎
教師專業認同是指教師思想、行為和態度上理解、接受教師這份工作,并樹立專業理想,形成專業信念和專業情操。教師核心素養中的信念素養的形成就是在專業認同中完成的。認同教師職業的價值,立志終生從教,能夠在與學生互動中感受到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愿意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等都是專業認同的具體表現。
我們依據教師成長階段設計培訓課程,逐步幫助教師建立專業認同。適應期是專業認同的關鍵期,我們設計了以“從學生到教師”“教師的關鍵品格是什么”“我是豐臺教育的一員”“我要成為怎樣的教師”為主題的學習活動,圍繞新教師的身份轉換、師德、歸屬感、職業生涯規劃四個核心問題,采取專家引導、小組討論、展示交流、團隊拓展等方式開展培訓,引導新教師走好專業發展的第一步。成長期的教師最需要的是與同行的切磋和歷練,豐臺區有針對成長期教師的“師慧杯”等比賽。成熟期教師最需要的是跨越學科甚至學段的邊界,在更寬廣的領域形成專業學習圈,我們設計了“春雨計劃”,針對區級骨干教師,依托六個師范大學作為培訓基地,開展短期脫產培訓。
養成教師的專業反思是關鍵
教師核心素養中的專業素養除了依靠在院校學習中打下基礎以外,還要在反思中不斷豐富、深化和發展。從教師專業反思的內涵分析,專業反思的起點是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參照點是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教師研修機構,我們要做的就是為教師提供這樣的反思參照點。
在實踐層面,豐臺區區級以上骨干教師錄制了2000多節教學課例,搭建了豐臺區骨干教師課例在線平臺,為年輕教師的專業反思提供支持;市級以上骨干教師針對校級以上骨干教師的“導師帶教”項目、退休名優教師的“銀齡計劃”為不同層次教師提供了與高手切磋的專業反思機會;與北師大合作的“春風計劃”是針對市級以上骨干教師的訪學項目,由北師大的導師直接指導學員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春暉計劃”將建設30個特級教師工作站,招募市區級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形成研究共同體,將特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研究成果進一步提升、梳理、推廣,發揮他們在促進學科教師、區域教師專業反思方面的作用。
在理論層面,與北京教育學院合作的“豐臺區中小學課程領導力整體提升”項目,旨在從課程理論的角度引導教師關注課程育人,提升課程意識和整體把握課程的能力;與北師大合作的“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進”項目,從教學的角度為教師們帶來關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等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促進教師在此框架內的專業反思。
教師專業反思實際上還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而不斷發展。除了傳統的學科課程以外,當前的課程改革還要求增加學生主動提出的、來自社會和生活實際的、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自主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豐臺區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在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上也初步形成一些經驗,但仍需提升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以提高實施水平。
形成教師的專業自覺是目標
教師專業自覺是指教師對專業工作的目標、領域、策略和效果評估有清晰的認知,并能主動認同教師工作的價值,積極投身于教師工作,并不斷地調試與改進,科學而理性地解決教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反思持續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專業認同—專業反思—專業自覺”也是一個循序漸進、動態調整、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師核心素養中的創新素養也只有在專業自覺的狀態下才有可能實現。
群體性研究有利于幫助教師形成專業自覺。除了常見的學校備課組、教研組的校本研修之外,豐臺區建設集群教師發展中心,構建跨校、跨學科、跨學段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特級教師工作站,構建以學科課程教學為主要研究范圍的,跨校、跨學段的研究共同體;建設更多依托具體研究項目的共同體。
制度優化有利于保障教師形成專業自覺。我們通過三個方面提供了保障:第一,在學分結構上,將校本研修和集群、集團研修的權重擴大到20學分,充分體現培訓重心下移,突出集群、集團、校本培訓的個性化需求;第二,在學分賦分上,將傳統的教研活動的權重與培訓課程等值,將與教師日常教學、課程改革關聯度最大的教研活動、研討課的權重增大,減輕教師負擔,切實做到研訓合一;第三,在學分認定上,研制《豐臺區中小學教師學習活動學分認定辦法》,鼓勵教師自覺自愿地開展學習研究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凡是與教師工作有關的學習研究活動,能夠提供相關證據的,均可以給予認定。
教師發展是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要達到提高區域基礎教育質量的目標,研究教師發展規律,探析教師發展路徑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