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輝
摘 要:“創客運動”給教育帶來了非常好甚至是一些顛覆性的變化。“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同時,也給教育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將綜合培養聽障高職生職業技能,大力提升聽障高職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聽障高職生;互聯網+;創客教育;就業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146
創客源自英語單詞“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現在,創客主要指利用網絡、3D打印以及其他新興科技,把創意轉換成現實,勇于創新的一群人。創客們在創客空間中一起協作,利用空間里的科技和硬件實現他們的創意,同時,創客們還通過網絡社區等方式聯系到一起,互相幫助,互通有無。美國最早的創客空間的聯合創始人Mitch Altman指出,創客空間并不需要物資上的奢華,最重要的是能夠為每個參與者提供一個可以自由交流思想、一起探索未知的環境。隨著創客空間的普及,創客精神越來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共鳴。當前,我國政府正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及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成為了創新創業的新引擎。
聽障人一般是指聽力因先天遺傳或后天人為因素而受損的殘疾人,聽障高職生則是指在高等職業院校就讀的聽障學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殘疾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大力推進殘疾人職業教育,重視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
隨著互聯網+、創客等對教育產生深刻影響,創客教育正逐漸融入到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在創客教育的影響下,聽障高職生開始由單純的消費者,實現既是消費者又是創造者的角色轉變,由單一的學習者變為學習與創造相融的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學生。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秉承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的教育思想,注重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引導聽障高職生學會自主協作學習,激發聽障高職生創新創業熱情,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氛圍。這將大力提升聽障生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大量具備創新能力的聽障技能人才作出貢獻。
1 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優勢
1.1 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
創客教育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教學思想為一體,能很好地激發聽障高職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通過“創客”活動和課程,聽障高職生可以接觸前沿的技術和獨特創意,并通過自己創作將想法付諸實現。在碰撞、分享、自主、開放的氛圍中,聽障高職生的想象力會被激發,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聽障高職生自己動手實現一個個新奇的想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這便是有別于傳統知識傳授教育方式的創客教育。創客教育特有的優勢將成為培養聽障高職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付志勇教授認為,“創客”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欲望,讓教育從以前的“教師讓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自己想要學”。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和創客教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技術已然成為我們轉變教育的希望之源,“技術”自身走出了附屬或輔助的角色,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臺,推動著一場更加深刻的變革,互聯網+新技術正推動著教學方式變革。聽障高職生會在創客空間等平臺支持下,結合相關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客教育中的自主探究和團隊協作的學習方式有助于變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關系,將真正實現以聽障高職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1.2 有利于完善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就業、創業是聽障高職生在人生道路上面臨的重要選擇,關系其未來發展。多數聽障高職生沒有直接參與過社會競爭,社會實踐工作經歷也很缺乏。因此,比較難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職業定位。究竟如何適應不斷發展的外在環境,如何把握就業機會,成功從一名學生到一名職業人甚至社會人的轉換,這既是聽障高職生自己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聽障生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教育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要提高聽障高職生的職業競爭力,關鍵在于提高其職業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而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的支持性就業創業教育體系。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企業事務部教育事務總監朱文利指出,如果學生在一個很自主、很開放的空間里學習和創造,加上技術支撐和教師支持,他可以充分發揮創意。這樣的環境還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此外,這個過程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有利于完善和發展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就業創業教育,提高聽障高職生職業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及創業能力。
1.3 有利于拓寬聽障高職生的就業之路
殘疾大學生(包括聽障高職生)的就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我國普遍存在殘疾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使得一部分聽障高職生畏懼就業、抗拒就業。2015年,李克強總理為第五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促進他們就業和增收,既是保障基本民生、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要求,也是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體現。近20年來,我國殘疾人職業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就業難是其中的一個首要問題,多數企業及用人單位對殘疾大中專畢業生(包括聽障高職生)就業都存在一些錯誤的看法,對其實習、就業持排斥態度。殘疾大中專畢業生(包括聽障高職生)能否順利就業或創業,不僅關系到其生存發展及自身價值的實現,還關系到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以及幸福中國夢的實現。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著眼于提升聽障高職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將使聽障高職生更明確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方向,能穩定就業或創業環境,進而能很好地融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社會的公平、和諧。
2 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
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應圍繞“一個目標、兩個環節、三個重點”的指導思想來進行實踐與探索。一個目標即聽障高職生穩定就業和勇于創新創業;兩個環節即“互聯網+創客教育”對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直接推動作用,“互聯網+創客教育”與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三個重點即“互聯網+創客教育”為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提供教育實踐場地,“互聯網+創客教育”生成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融合眾創教育空間,“互聯網+創客教育”實現與互聯網時代就業創業教育的無縫對接。
3 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
創設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的聽障高職生良好的就業創業教育環境、實踐條件,包括深化產教結合,通過殘聯、社區等組織廣泛宣傳辦學成果;充分發揮“大數據、互聯網+”的優勢,通過“網絡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創客空間”等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廣泛聯系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為聽障高職生個體就業及創業爭取支持性環境等。
建設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的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優良的師資隊伍,包括建立合理的教師隊伍梯隊結構,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專業化培訓、職責分工、教學合作及建立有效激勵措施等。
創新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的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包括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教學管理與評價、實踐實訓教學等研究。其中,分階段對聽障生進行職業能力測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改革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的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包括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客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及專業教育課程體系融合化建設,其中,重點是加強課程體系內涵建設。
4 結束語
對于殘疾大學生(包括聽障高職生)而言,雖然互聯網提供了相對公平的創業平臺,但其就業創業總體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缺乏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缺乏廣泛的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缺乏明確的創業方向,缺乏真正有商業前景的創業項目等。此外,部分殘疾大學生(包括聽障高職生)眼高手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等都在影響其就業創業的質量。在互聯網+、創客教育融入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探索如何通過互聯網技術、創客教育提升聽障高職生職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素質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互聯網+創客教育”開展聽障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不僅有利于聽障生高等職業院校深化產教結合,更好地對接市場,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聽障生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聽障高職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促進聽障高職生穩定、高質量地就業創業,使其積極融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
[3]溫和.適應與超越之間:聽障學生的創業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14(Z1).
[4]郭淼.聽障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33(04).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