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異惠++吳正紅
摘 要:翻轉課堂是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基礎上,興起的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掀起了一場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翻轉課堂在組織學與胚胎學部分章節教學中的適當應用,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等,同時也滿足了分層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翻轉課堂 組織學與胚胎學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R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b)-0197-02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學生的入門課程,通常于入學的第一學期開設這門課程,包括組織學與胚胎學兩部分內容,主要研究正常人體微細結構及其功能和個體發育規律,隸屬于形態學科,其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遺傳學、兒科、婦產科等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故學好該門課程是學習其他相關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縱觀全國各大醫學院校,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體現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調,課堂互動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和教學評價體系單一等幾個方面,導致部分學生對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正式提出是在2011年《Science》上發表的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報告,其又稱為“反轉課堂”或“顛倒教室”。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教學中面對面的知識傳授到知識內化過程,學生可利用網上優質的學習資源,課下自主完成學習內容,而課堂上主要是針對課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溝通討論,以完成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部分章節教學中的適當應用,除具有其本身的優勢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科研思維和探究能力等。現將我校組胚教研室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簡要匯報如下。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范圍
組織學與胚胎學具有內容繁雜、抽象難懂等特點,對于習慣于教師領著學、督促學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大一學生來說,突然采取開放式的自主學習模式,必將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難以進入學習狀態。因此,需要在教學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對本課程內容有所了解以后,適當的在部分章節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例如四大基本組織學習結束后,在器官或系統的學習中可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包括消化管、呼吸系統、消化腺、內分泌等章節,并根據教學效果決定后續章節是否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還要注意在實驗課中的引入,因為通過任課教師的講解,學生對實驗理論有了一定的基礎,對實驗課會有勇于嘗試的沖動,自學的時候容易進入狀態,掌握實驗內容。
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應用的步驟
2.1 課前活動
(1)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圍繞教學任務,提供課前的學習資料,包括錄制或收集整理網絡上開放的優秀微視頻,以一個到兩個知識點為主,時長控制在10 min左右,并根據教學內容,將微視頻按先后順序銜接起來進行教學;制作PPT課件,內容涵蓋介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相關基礎知識;制訂課前任務詳單,提供針對性的課前練習,引導學生逐步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以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同時將發現的疑難之處反饋給任課教師,以便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給予解決。課前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漸給出,以幫助學生完成新舊知識的過渡融合。其中,在線視頻的學習不能簡單的等同于課前預習,而是比預習更有深度的學習,視頻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兩個知識點展開的深刻剖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其效果不亞于教師的課堂講授。需要注意的是,網絡上獲取的開放式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并不一定完全相符,需要進一步進行編輯。這樣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而且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學生也可以接觸到醫學前沿的教學內容。
(2)構建網絡共享平臺: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微信群或QQ群,學生通過實名認證申請加入該群,作為學習資料上傳和學習討論交流的公共網絡平臺。教師可在課前2 d左右將準備的教學資料上傳,學生根據任務詳單,分組進行課前學習及組內討論。這種學習方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有利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過程。
2.2 課堂活動
(1)課前測驗:試卷分為4道選擇題和1道問答題,以閉卷形式作答,10 min內完成,測試結果計入平時成績。一方面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師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
(2)課上討論:分為組內討論和組間討論,這種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是翻轉課堂的最大價值所在。組內討論是小組內的相互交流,教師對組內討論給予個性化指導,時間控制在30 min以內;組間討論主要是針對組內討論提出的疑難且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再討論,同時并分享組內討論的結果,完成知識的內化,教師參與組間討論并引導學生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間控制在20 min以內。
(3)成果展示:各小組選派一名同學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組內成員進行補充,時間控制在20 min以內,為學生搭建自我才能展示的平臺。
(4)課堂總結:教師不僅要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強調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共性問題,更要點評課下學習的結果和課上討論的過程,指出學生的進步之處和不足之處,讓學生進行反思并取長補短,最后布置課后作業和上傳與該課程相關的科研論文,培養學生科研思維,時間控制在10 min以內。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評價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評價不但包括學習結果的評價,也包括學習過程的評價,是由同行專家、任課老師、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共同完成。評價內容涵蓋問題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表現、學習成果的展示、平時成績、期中、期末成績以及實驗過程中實驗步驟的操作、實驗報告的書寫等方面。
4 結語
組織學與胚胎學作為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部分章節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給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啟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還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其臨床思維、科研思維、探究能力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國權,金迅,董化江,等.翻轉課堂教學在組織學與胚胎學部分章節中的嘗試[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8):659-660.
[2] 張金萍.微課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5,38(2):243-245.
[3] 王玥.翻轉課堂實證研究的總結與評價[J].鄭州師范教育,2014,3(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