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元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城關中學
【摘要】據這幾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逐步上漲,這一個“大家庭”所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備受外界的關注。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這些孩子長期處于孤立狀態,其教育問題相對嚴峻。本文從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這個問題點出發,闡述英語教育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留守兒童 英語教育 心理健康問題
顧名思義,留守兒童就是因為父母雙方或者父母其中一方因為外出打工,只能由爺爺奶奶等親戚代替教育的兒童。這種情況在農村各地尤為普遍,父母都需要到大城市里打工賺錢,而孩子就長時間處于無人關心的狀態,一般只有到過年等節假日才能一家人團聚。長期下來,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都無法得到充分的關懷。而英語又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無論哪個國家基本都會普及學習英語,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的英語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
一、留守兒童的所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城村的貧富差距明顯,高層社會群體一般都擁有較好的家庭條件,父母雙方都能長期留在子女身邊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學習條件也比較優越;相反,底層社會群體的家庭條件一般不會太過優越,他們往往需要到其他大城市打工來養活他們的家庭,而他們子女的生活學習條件也會比較艱辛,由此引發孩子的眾多心理健康問題。
首先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外出打工對于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一方面,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意志消沉,每天都會無精打采,根本不能把老師講課的內容吸收進去,有些連作業都不做;另一方面,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因此下降,為考上好的學校蒙上一層陰影。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自我的控制能力較差,經常不服從管教,違反學校的紀律,甚至會受社會人士的教唆,干違反法律的事。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心理問題,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在平常的生活中,難免會受到外界一些或多或少的刺激,如受到他人的欺凌,此時,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基本無處可傾訴,此時他們會覺得孤立無助,對外界的事物的興趣漸漸降低,慢慢把自己無外界隔離開來,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就。
二、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因素
1.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由于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孤僻、自私,人生關也有所偏離。他們往往對這種語言類的課程缺乏熱情,即使在課上出現疑問,他們也不會跟當堂的老師請教,漸漸的問題就積累起來,久而久之,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也會慢慢消沉下去,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失去信心。
2.家庭監督人的影響。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一生影響重大,他往往充當著啟蒙的作用,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是在這階段形成,所以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尤為重要。但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長期不在身邊,所以缺乏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加上一些監督人的思想存在誤區,學習能力也不強,往往覺得英語教育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并不重要,慢慢地這種思想會灌輸到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3.學校環境和政府政策的影響。在我國,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處于農村地區,教學資源匱乏。一方面,很多年輕老師都不愿意到這些偏遠的地區來上課,缺乏一種刻苦耐勞的精神。由此帶來的問題便是一些新的學習信息無法傳遞到這些孩子手上,他們所接受的英語教育大多數都是屬于初級階段,距離高級的英語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設備的缺乏,一些老師根本無法將他們所了解的知識完好無損的傳授給這些留守兒童,比如投影儀、復讀機、錄音機等等,借用這些設備能使孩子的學習速度更為迅速,對于提升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起到了一種積極的影響。而國家政府的教育政策也是影響這些孩子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因素。我國城市和農村發展并不均衡,鄉村的英語教育也是這樣。國家在鄉村的教育投資上往往比不上城市在這方面的投資,農村的師資水平和教學設備也難以和城市的資源相比較,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針對這些因素所采取的對策
1.改善學校的環境。學校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果。要把留守兒童的英語水平提升上去,主要還是要把學校的資源提升上去。鄉村學校應該在資產允許的條件下多引進教學設施,如電腦設備、錄音機、投影儀設備,為孩子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多引進一批新型的英語教學人才,通過其特殊的教學方法,著重關注留守兒童的特殊心理需求,如安全感缺失、性格孤僻等等,把他們從自我的世界中拯救出來,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興趣。因此,可以多用“玩”的方式來學習英語,如做小游戲,唱英語歌曲,一方面既能在玩耍中學到知識,創造一種“交流”的語言環境,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在邊玩邊學的環境中交到更多的朋友,形成一個團結的大集體,改變他們的心理狀況。
2.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英語教育事業,不讓城鎮的教育水平差距太過于懸殊。從根本上來說,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也就是要把農村的經濟發展起來。只有經濟上去了,孩子的父母就不必到外去賺錢養家,也就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他們的孩子,不再讓這些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在父母的監督下,孩子也可以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不再感到孤單。另一方面,社會人士也應該提供多些幫助,例如組織大學生到一些鄉村地區進行支教活動,既能為傳授知識給孩子,也能鍛煉這些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結論:留守兒童現已經廣泛存在于農村各個地區,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成為了外界關注的重點內容。通過營造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生活的樂趣,消除他們的心理疾病,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慶豐.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發展的影響[J].上海教育科研,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