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春艷
摘要: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虛情假意”現象,如何讓他們的作文多一些真情實感,提出幾個注意點。對教師而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構建靈動鮮活的語文課堂,對學生而言,要寫自己的生活,注重積累,關注細節。
關鍵詞:真情實感;平等;靈動;積累
縱觀高考作文,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取得高分的作文幾乎都是在文章中抒發真情實感的。若探尋原因,就會發現抒發真情才是作文真正價值的體現。作文的真正意義是滲透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正如清代詩人張問陶所說:“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好的文章不過是真實的情感抒寫出來。王充更是把“疾虛妄”定為自己寫作的原則。自古以來,文人們都把真情實感的表達作為好文章的標準。
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的文章多一些真情實感呢?本人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為達到這一目標,應該要做到的幾點。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和同志。”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和學生平等相處的意識,我們的教學目標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想著站好這三尺講臺,要走到學生中,和他們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問題,產生思想與心靈的碰撞。這是老師要做的事,與學生作文的真情實感有什么關系呢?如果我們老師只做知識的傳播者,只告訴學生文章講的是什么,學生根本沒有心靈的體驗,對任何文章的學習不付出真情,長此以往,自己的文章也就無真情可寫。所以,教師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了解學生平常生活的瑣事,也才能知道學生愛看什么書,崇拜哪個明星,喜歡聽什么音樂,他們平時都聊些什么話題等,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平時注重對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力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切實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
二、構建靈動鮮活的語文課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不能除了講解好課本知識、讓學生完成好規定的作業、做好必要的檢查督導,其他就不必做了。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補充、延伸、拓展,也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在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學生經驗聯系的同時,鼓勵質疑教材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并做到最終對課本的超越。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過程”變得靈動活潑,強調預設的教案要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按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制定的教學目標要能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如,在一次考試題中有一篇閱讀文章名叫《溫軟的稻草》,它用散文的筆觸描寫農村生活的寧靜祥和,我立即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有無像作者所描寫的場景,你有怎樣的感受,此語一出,在農村生活的學生立即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說出了很多家鄉的風景、家鄉的趣事。于是,我就讓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學生寫農村的人和事,形式不拘,只要能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即可,在那次作文中涌現出很多出色的片段,在評講時我又及時地給予表揚。課堂教學的靈動鮮活,大大增加了學生抒發真情實感的機會。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靈動鮮活的語文課堂可給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提供很好的機會。
三、關注生活積累。盡量寫自己的生活
作文必須要有真情實感,有生活氣息,看到作文題目選材料時盡量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每一名高中生,這十幾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家庭、學校、社會的萬千氣象,都是豐富多彩、絢爛多姿的!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書,即便看似單調無味,卻又何處無風景,何處無故事,何處無精神?其間該有多少讓我們銘記、感動、興奮的?然而不少學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對自己所經歷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每到作文就搜索枯腸,舍近求遠,偏把那些自己不感興趣,不熟悉,也無感受,又缺少認識的材料搬運過來塞進文章。或者是把大家經常引用的一些古人古事不加思考,人云亦云,羅列材料。這樣的文章缺少真情實感,當然分數不會高。
四、關注細節。寫好細節
細節描寫,是優秀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活總是由一個個平凡小事連串而成,人們的性格也大都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中,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觀察生活的細節,寫活細節。一次作文課中,我拿“睡眠不足”為例,讓一個學生回憶一次睡眠不足的表現,他說有時上課時很困,但又不敢睡,我問為什么,他說怕老師。然后我讓學生把剛才這個同學回答的兩句話作一個細致的描述。有學生這樣寫:“哈哈……數學老師真風趣,又引起了同學們的一陣陣笑聲,我也想分享一點,可我的上下眼皮關系太緊密,我幾次試圖把它們分開,始終沒做到,認真聽講,課堂很重要,我迷糊中似乎聽到老師的聲音,猛一睜眼,老師還在黑板上投入地寫字,支撐了一小會兒,我笨重的頭顱重重地磕在書桌上,引起了同學們一陣嬉笑。”把這個細節描寫與空洞的描述相比,我們很容易發現,這個反映學生生活的細節既具有真實性,又能體現高中生活的“苦”和“累”。
五、努力讀寫積累,創造寫作源泉
吳晗說得好:“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強調平時不僅要多讀書,還要把讀到的好文章、語段、遣詞造句摘抄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提高寫作水平。我們每學一篇文章,老師都要講到一些精彩的語段、含義深刻的語句,在弄懂含義的基礎上也要變成自己的積累,待寫作需要時,就像讀取內存一樣,一句句從頭腦中提取出來,應用到寫作中去,使自己的作文增添幾分亮色。課外閱讀時,對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動人的片段,多分析,多感悟,這樣在作文時才能為你所用。
真情在文章中滲透,文章在真情中升華。作為教師要常懷真心,在語文課堂中,以作文教學為載體,真情教育得到的將是真誠的落實。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閱讀時注意積累,可以預想,在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實踐下,學生將形成穩定的情感素質,而穩定的情感素質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