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初

摘要:目的 研究彈性成像技術在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我院選取120例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患者,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53例,亞急性甲狀腺炎34例,橋本甲狀腺炎33例。再從我院選擇甲狀腺正常的120例體檢者為對照組。所有受檢者均常規超聲波檢查排除甲狀腺結節。結果 對照組楊氏模量值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組楊氏模量值的平均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除此項外對照組楊氏模量值與各疾病組楊氏模量值的最大值、平均值、彌散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彈性圖像可鑒別甲狀腺炎性疾病組與對照組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及參考價值。
關鍵詞: 彈性成像技術;甲狀腺;應用價值
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甲狀腺功能增強或減弱,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過多或過少而導致的一組內分泌疾病,主要包括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以及亞急性甲狀腺炎等。具體分析,當患者的甲狀腺發生病變時,組織硬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僅采取觸診的方式,則存在較大的誤差。近些年來,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超聲彈性成像技術也日益發展成熟,并且在甲狀腺、乳腺等器官組織病變的診斷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以往檢查診斷的對象主要為結節性病變,在炎性病變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20例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患者為例,就其應用彈性成像技術的診斷價值展開探討,尋找規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120例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63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48.4±5.7)歲。將所有患者分為4組,120例指標正常的體檢者為對照組,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分為甲亢組、亞急性甲狀腺炎組、橋本甲狀腺炎組。對照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平均年齡(50.8±3.5)歲。甲亢組53例,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齡(45.2±5.5)歲。亞急性甲狀腺炎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齡(49.8±5.8)歲。橋本甲狀腺炎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6±6.2)歲。
1.2方法 甲狀腺各種疾病及正常對照組甲狀腺所表現的圖像特征也不盡相同,我們采用西門子S3000彩超儀,探頭頻率5~12 MHz,使用聲脈沖輻射力成像(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AFRI)軟件,采用儀器預設置檢查甲狀腺的條件。
1.3操作方法 首先進行常規二維超聲檢查,觀察甲狀腺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特征、有無腫塊以及數目、內部有無鈣化。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能量多普勒顯像技術觀察腺體的血流情況。探頭輕放于皮膚,然后切換至剪切波彈性成像模式。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SP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并用平均數與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用百分比表示,用?字2檢驗,當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常規超聲檢查結果分析 對照組:體檢者的甲狀腺切面形狀為蝶形,被完整的包膜覆蓋,左右呈對稱狀,邊緣規則,內部回聲中等且均勻。甲亢組:患者的甲狀腺呈彌漫性增大,內部回聲增強或處于正常的狀態,峽部的前后徑發生顯著增大,血流呈火海征且明顯增多。亞急性甲狀腺炎組:患者的甲狀腺呈對稱性增大,包膜明顯變厚,內部呈不均勻回聲,局部存在低回聲,后方回聲增強。橋本甲狀腺炎組:患者的甲狀腺呈彌漫性增大,回聲不均勻且出現彌漫性減弱,峽部前后徑發生顯著增厚,內部還存在散在的條狀光帶。
2.2彈性成像檢查結果
2.2.1在彈性成像模式下,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圖像的彩色量程圖標為默認量程,組織比較硬時,呈紅色;組織比較軟時,圖像呈藍色。對于正常的甲狀腺而言,其圖像呈均勻的淡藍色。甲亢的顏色與正常的甲狀腺相接近,呈均勻的淡藍色,顏色分布比較均勻。急性甲狀腺炎圖像顯示以淡藍色為主,局部為亮藍色,顏色分布欠均勻。而對于橋本甲狀腺而言,其彈性圖像顏色呈分布不均勻,主要為亮藍色,局部呈藍色。
2.2.2甲狀腺組織的彈性模量值 對照組的彈性模量值范圍平均值(182.20±6.16)mmHg、最大值(256.86±1.79)mmHg、最小值(133.06±8.49)mmHg、彌散度(28.81±0.84)mmHg。甲亢組=組彈性模量值最大值、彌散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最小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亞急性甲狀腺炎組、橋本甲狀腺炎組=彈性模量值最大值、最小值、彌散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橋本甲狀腺炎組平均值、最大值、彌散度高于亞急性甲狀腺炎組,見表1。
3結論
與臨床常規超聲檢查技術相比,彈性成像技術可提供前者不具備的組織硬度信息,可實時監測甲狀腺組織硬度的變化情況,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加科學、可靠的參考。當前,彈性成像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小器官結節性病變的診斷中,如甲狀腺、前列腺及乳腺等,并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彈性成像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以病變區域與正常組織之間存在不同的彈性系數為依據,用彩色編碼將其產生的不同應變大小顯示出來,通過對病變組織彈性大小進行判斷,進而將病變的良惡性準確推斷出來。而在本實驗中,則以彈性成像技術中的成像原理為依據,采用不同的色彩,將甲狀腺彌漫性疾病不同的組織成分及彈性應變呈現出來。其中,能夠以彈性圖像特征為依據,直接對甲狀腺彌漫性疾病進行診斷,是本次研究的重點。
3.1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呈彌漫性腫大。對其病理表現展開分析,主要是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增生,呈高柱狀或立方狀,濾泡腔內的膠質減少或消失,濾泡間存在程度不同的與淋巴組織生發中心相關的淋巴細胞浸潤。
3.2單純性甲狀腺腫時,甲狀腺呈彌漫性或結節性腫大,病變初期,病理基礎為整個腺體濾泡增生,血管豐富; 隨著病變進展. 濾泡的面積發生變化,一部分濾泡退化,另外一部分濾泡增大并日. 富含膠質,這些濾泡之問被纖維組織問隔。
3.3甲狀腺功能減低時,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狀腺顯著萎縮,腺泡大部分被纖維組織代替,淋巴細胞浸潤,殘余腺泡內膠質含量極少。與其它疾病相比,甲減彈性圖像的藍色成分最多,因為甲狀腺功能減低時正常組織被纖維組織替代的最多。
3.4橋本氏甲狀腺炎為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當甲狀腺呈輕、中度彌漫性腫大時,可出現結節,質地堅硬; 顯微鏡下可見明顯的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和纖維化,大多數病例有淋巴濾泡形成,伴有生發中心。當甲狀腺萎縮時,可見廣泛的纖維化和淋巴細胞浸潤。
實時剪切波超聲彈性成像通過分析彈性圖及測量楊氏模量的絕對數值,可以反映甲狀腺組織的硬度,與其他超聲影像學比較更具優越性,進一步拓展了超聲診斷的空間,為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提供了一個新的輔助信息。結合常規超聲,可以間接的推斷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病理變化進程,有望為臨床治療、隨訪、判斷預后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劉鳳菊,勇強,陶虹.超聲實時組織彈性成像技術在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11:727-730.
[2]杜琳瑤,周顯禮.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診斷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08:1401-1404.
[3]王建紅.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評價橋本甲狀腺炎及其合并結節性質的價值研究[J].山東大學,2011.
[4]劉春波,吳長君,邢萍,等.實時剪切波超聲彈性成像對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的診斷價值研究[C].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全國超聲心動圖學術會議,2014.
[5]石秀英,艾紅,王娟.超聲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甲狀腺彌漫性疾病中的初步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6):515-518.
編輯/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