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目的 探討在糖尿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的臨床效果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糖尿病患者59例,設為觀察組;選取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同期59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糖相關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 h糖耐、血清甘油三酯)進行檢測并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糖耐、血清甘油三酯得檢測結果均遠遠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三項檢測結果均在正常的指標范圍內,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糖尿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還具有檢測過程簡便、檢測費用低廉和檢測時效快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診斷;生化檢驗;臨床指標;應用價值
機體胰島素分泌缺陷會引發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一類代謝疾病,稱為糖尿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其主要表現為“三多一降”,即多食、多尿、多飲、體重下降。有報道指出,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處于各類急性疾病的第 3 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影響。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代謝紊亂,進而引起高滲昏迷和酮癥酸中毒的發生。因此,早期治療和發現對于該病的治療和預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2]。臨床上,常用的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檢查方法是實驗室生化檢驗,具有操作簡便、快速、價格低廉等優點。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糖尿病患者59例,以分析生化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糖尿病患者59例,設為觀察組,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1.9±3.5)歲。入選標準:均經臨床診斷為糖尿病;合并無其它肝腎功能異常者;無精神及意識障礙、無法溝通者;無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選取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同期59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1.6±3.7)歲。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的一般性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檢驗方法
1.2.1空腹血糖檢測 患者在檢測前禁食8~10 h,并在檢測當日清晨抽取2 ml靜脈血,測定方法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每位患者均重復檢測三次。
1.2.2 2 h糖耐受實驗 指導患者在檢查前3 d注意飲食正常,并于檢查前晚22:00禁食,檢查當天清晨抽取2 ml靜脈血,以便檢測空腹血糖含量。然后給予患者200 ml5%葡萄糖溶液(含有葡萄糖75 g),并于3~5 min內喝完。之后,分別在30 min、1 h、2 h、3 h抽取患者2 ml靜脈血,進行檢測。同時收集患者的尿液,進行尿糖檢測。
1.2.3血清甘油三酯測定 指導患者在檢查前一天晚20:00禁食,并于檢查當天清晨抽取5 ml靜脈血,重復采集兩次。之后,2 h對血樣進行血清分離,抽血后4 h內進行測定。
1.3觀察評價指標 空腹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圍為3.89~6.1 mmol/L。2 h糖耐受實驗:在服糖30 min、1 h后,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出現迅速上升,2 h后血糖降至空腹水平。若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結果呈陽性,即為糖耐量減低。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甘油三酯正常值標準為0.21~1.76 mmol/L。若檢測值高于正常值標準,提示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大,需進一步檢查[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檢測結果以(x±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糖耐、血清甘油三酯得檢測結果均遠遠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三項檢測結果均在正常的指標范圍內,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多發慢性代謝性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病程長、并發癥多,隨著病情的發展,控制不當則可能對神經系統以及心血管器官造成損害,還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并發癥,如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以及酮癥酸中毒等,會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4]。因此,及時診斷對控制病情、改善預后十分重要。在臨床上,糖尿病診斷方式較多,但主要的檢驗方式是實驗室生化檢驗。生化檢查檢查方便、結果準確性高、出結果速度快、費用低廉且患者痛苦小,已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值得注意的是,生化檢驗指標異常并不能完全意味著受檢者為糖尿病,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查確診,避免發生誤診[5]。為探討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我院展開本次研究,將其與健康人員的空腹血糖、2 h 糖耐受以及血清甘油三酯等生化檢驗指標進行對比,效果滿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糖耐、血清甘油三酯得檢測結果均遠遠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三項檢測結果均在正常的指標范圍內,無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還具有檢測過程簡便、檢測費用低廉和檢測時效快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艷華.探討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14(10):141-143.
[2]劉幻,李月琴.48 例糖尿病患者應用生化檢驗的臨床分析 [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68-169.
[3]李克鋒.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358-5358.
[4]尚玉花.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價值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7):37-38.
[5]盧賢剛.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其價值分析[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4):00108-00108.
[6]鄒遠芹.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價值分析[J].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3,11(2):95-96.
[7]趙麗英.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3):33-34.
[8] 錢兵,陳正徐,李丹.糖尿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血脂的價值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9):996-997.
[9]王勇,李玉臣.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臨床價值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1,09(18):3-4.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