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艷燕
摘 要: 本文通過介紹價值工程原理,從價值工程的一般程序出發,探討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總結當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的普遍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改善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關鍵詞:價值工程 建筑工程測量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35-02
一、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又稱價值分析,于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工程師麥爾斯創立的以提高研究對象價值為目的的一種系統的研究方法。價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必要功能,最大限度提高研究對象價值。公式表示為:V=F/C,式中,V表示價值,F表示功能,C表示成本。
價值工程方法在機械、電氣、軍事、建筑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其中在高校課程建設中也數見不鮮。佘金鳳等引入價值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從定量角度,探討如何改進課程建設工作,提高課程質量[1];蔣金森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為例,將價值工程原理應用于課程教學,找到提高教學效益的途徑[2];陳澤軍等將價值工程的方法應用于工科實踐教學,為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做出有益探索[3]。
價值工程應用廣泛,針對不同的對象,應設計有區別的操作步驟。本文從價值工程的一般程序出發,并考慮課程改革的特殊性,設計了對象選擇、信息搜集、功能分析、成本分析、制定改革方案、實施檢查六大步驟。
二、基于價值工程方法的課程改革
1.對象選擇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是土建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對學生掌握測繪基本原理及方法和測量儀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建筑工程測量的能力。伴隨著信息化、數字化趨勢的發展,先進的測繪技術不斷融入到工程建設中去,使建筑工程測量發生了革命性的的變化。因此,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從理論到實踐都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進行課程改革創新。
2.信息搜集
針對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目標,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各院校課程建設情況,搜索行業發展動態,總結了當前課程教學所面臨的問題:①教學內容陳舊、儀器設備落后:過去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和直線定向、測繪大比例地形圖、施工場地測量等,主要使用的儀器是普通水準儀、光學經緯儀,而全站儀、自動安平水準儀、RTK測量技術介紹甚少,但這些儀器在當今工程測量中運用非常廣泛。②師資力量不足:有的院校缺乏測量專業教師,課程由其他專業老師代上;有的院校師生比不合理,一個教師要帶好幾個班,甚至合班上課,疏于管理;而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沒有實驗室管理教師,實驗室儀器疏于管理精度難以保證。③實訓環節缺乏嚴密設計:沒有校內實訓基地,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實訓項目,學生的實訓過程過于簡單,實訓結果沒有檢驗標準。④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選擇不當:停留在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方法,“講-聽-記-練”的機械學習的模式,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差。
3.功能分析
在價值工程中,功能是對象能夠滿足某種需求的一種屬性。課程的功能屬性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技能和培養素質。因此,對課程而言,功能=知識+技能+素質。
知識目標:①熟悉地形圖測繪、應用及誤差知識;②掌握測量的三項基本工作: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③掌握小地區控制測量的知識;④掌握建筑施工測量的各種方法。
技能目標:①能夠熟練使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②具備小地區控制測量和建筑場地施工控制測量的能力;③具備建筑物施工放樣、建筑物沉降觀測和解決其它測量問題的能力。
素質目標:①具備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②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團隊協作能力;③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
4.成本分析
在價值工程中,成本是完成對象各項功能所需付出的代價。就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而言,完成上述課程功能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①師資投入:教師上課、外出培訓學習等;②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和檢測維護等;③教學條件完善:多媒體設備維護、圖書館建設、教學場地建設等費用;④教學管理。
5.制定改革方案
5.1優化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應隨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修改。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教師和企業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一起,基于測量的工作過程,結合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增加實踐實訓課時,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②優選新教材,把工程測量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加入課程教學中,陳舊落后的理論方法可少講或不講。③教師根據校內建設的實訓基地編制實訓指導書,使實訓有針對性,提高學習效果。④同步更新實訓室儀器設備。如今施工測量中,全站儀、自動安平水準儀、電子水準儀、RTK測量技術等已應用相當廣泛。及時更新儀器設備,學生在校就能掌握新型的測量儀器,使學生畢業后具備直接從事一線技術工作的能力。
5.2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演示法,教學手段多為黑板板書、多媒體課件展示,而這些都無法讓現在的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把該模式應用于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及溝通協作能力[4]。
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以任務來驅動學生的學習,使其通過應用已有知識和掌握知識來完成項目任務,達到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5]。
基于以上兩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手段的運用。例如,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設計相對應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視頻;在項目教學法中,利用仿真模擬系統,開發合理的項目,使學生在深刻理解項目的基礎上完成相應的項目任務。
5.3建設實訓基地
目前有些院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訓部分的設計過于隨意,在校園內找塊空地就讓學生做實驗,沒有控制點,沒有獨立測量系統,學生測量數據無法進行檢驗。學生做完實驗后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如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因此,沒有完善的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是無意義的。實訓基地建設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應涵蓋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施工放樣測量等所有課程實訓內容。教師選擇校內較開闊的場地布設控制點,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布設各種控制樁,建立獨立坐標測量系統并繪制圖紙匯總相關資料。有了穩定的校內實訓基地,老師可以定期在實訓基地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及模擬放樣[6]。這樣的實訓過程,既培養了學生儀器操作技能,又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則需要學校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由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校內實訓基地的目的是模擬工作過程,只有讓學生走入真實的工作環境,才能學習到真本領。
5.4增強師資隊伍
對應建筑工程測量這類實踐性要求比較強的課程,應由專任教師、實訓教師、企業教師共同建立高水平、穩定、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的主要負責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和簡單實訓項目的指導。實訓教師主要負責日常實訓室儀器設備的檢驗、校正及綜合實訓項目的指導。由于在校教師多數時間都花在教學上,缺乏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雖然對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的介紹可以做到具體詳盡,但是這些新技術、新工藝在實踐中的運用,仍需身經百戰的企業教師來為學生“現身說法”。
5.5完善考核制度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考核可分理論和實訓兩部分考核,再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建議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采用理論40%、實訓60%的考核比例進行綜合考評。傳統的理論知識考核多為閉卷考試,當今仍可沿用此形式,但考試內容結合實際適時更新。同時也可創新考核形式,如課堂小組競賽做題、隨堂考查等。建筑工程測量實訓部分均由4-6人小組完成,實訓考核可從自我評價(20%)、小組評價(20%)、教師評價(20%)、實訓報告和展示(40%)四步評價過程完成全方位綜合能力和素質評價,實訓部分注重的是過程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結果的優劣,因此實訓報告和展示部分除完成紙質實訓報告外,可讓各小組把實訓成果和過程體會做成PPT向全班同學展示,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5.6鼓勵考證競賽
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測量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實現學生“雙證”畢業,以達到零距離就業的培養目標。同時,可以利用測量儀器公司這一平臺,舉辦建筑工程測量技能競賽,進而選拔優秀人才參加省級、國家級比賽,激發學習熱情,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6.實施檢查
筆者通過兩個學年的實踐,學生的學習成績、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都有顯著提高,課堂到課率、課堂表現、儀器操作水平、參加測量競賽成績等都有明顯的進步,這說明了改革是可行和有效的。教學改革是一場持久戰,應隨著行業最新動態、學生實際情況來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佘金鳳,蔣景楠.高校課程建設中運用價值工程的探討[J].技術經濟,2005,(9):75-77.
[2]蔣金森.價值工程在高職《中級財務會計》中的運用[J].價值工程,2014,(33):259-260.
[3]陳澤軍,等.價值工程方法在工科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研究,2014,37(3):98-100.
[4]馬瀟瀟,夏晉華.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類《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建設探討[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8(4):90-92.
[5]李向民.“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8(1):93-95.
[6]肖勝文,等.對高職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實踐教學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3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