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要:本文主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當前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和大學生的特點,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立德樹人;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并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總書記重點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面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以及95后甚至00后學生的特點,加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突出。
一、進一步認識和定位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和職責
在大學中輔導員老師的性質是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工作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工作。在大學中輔導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媒介、紐帶、橋梁。但是目前來說,很多輔導員因為工作的內容比較雜,比較瑣碎,可以說工作的范圍涉及到學生衣、食、住、用、行,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同時,輔導員受到多重部門的工作任務,投身于事務性的管理服務工作,漸漸地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和主要任務。
因此,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對于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于提升隊伍士氣,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凝聚團隊精神有著直接的助推作用。對于輔導員隊伍來說,增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高度認同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尤其是對學生做好思想引領,助力身心健康成長以及法制觀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要明確認真履行輔導員隊伍的工作職責,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指導學生組織和班級的工作,要加強對學生心理、法制、學習、就業的指導,加強對學生生活的關心。
二、輔導員隊伍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與藝術
輔導員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講究科學與藝術,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一)輔導員需要轉變角色。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比較強,但自律性差,訓斥的方法顯然學生有逆反心理,不會收到良好的育人目標。輔導員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用鼓勵,鞭策的話語積極的引導學生,除一些不能姑息遷就的惡性事件外,要給學生改過的機會,這樣既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會收到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把以情感人與以理服人結合起來。要做到用情感育人,用制度管人,因而要求輔導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處理一些學生問題要有理有據,要真正的嚴起來,學生不能放縱或縱容,要讓他們明白規則意識,遵守規矩紀律,要注意習慣養成。比如守時、高標準完成作業、遵守規章制度、尊師重道、誠信友善。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約束和提醒,所以學生工作不能追求所謂的一團和氣,師生齊樂融融,輔導員要當好自己嚴厲的角色,要讓學生有敬畏。同時要用真心誠意去打動學生,真正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只有輔導員隊伍具備一定的素質,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會使他的學生敬佩他,尊敬他。
(三)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作為一名輔導員,要尊重學生人格,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輔導員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輔導員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發奮學習,戰勝困難,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輔導員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沒有歧視,沒有偏愛,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能夠放得下輔導員的“架子”,洗去臉上的“古板”,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輔導員要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來看待,對待學生的弱點、缺點以至錯誤,要給予真誠、熱情、嚴肅的批評、教育和幫助;應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要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多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助學生走向成功之路。我們要培養的是熱愛生活,勇于實現自我的人才。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無形的鞭策,我們在工作中應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讓每一個學生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一個輔導員的職責。
(五)看準機會,選擇最佳時機,進行思想教育。輔導員若真正愛護學生,那首先應該理解學生感情,尊重學生人格,在平等立場上同他們談話、交往,在交往當中尋找教育時機,只要輔導員注意調查研究,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善于捕捉教育時機,教育工作就會更加主動、有效。
三、提升技能,掌握新媒體時代下開展輔導員工作的新方法
利用現代傳媒技術,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輔導員老師也需要與時俱進,細心觀察學生的思維動向。學生在哪里,思想
(一)積極引導學生遠離錯位的信息,提升學生甄別能力。大學生的思維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非辨別能力還有限,所以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關注點,真正通過網絡學習到一些有意義的知識。開闊視野,讓網絡真正成為學習的得力助手。
(二)搭建網絡平臺,積級與學生互動及時回答學生疑難問題。傳統的當面說教是必不可少的,但利用網絡與自己學生溝通,會更直接、方便、快捷。學生通過E-Mail,QQ、人人網、微博、微信等方式可以匿名將真實想法表白出來,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更有利于及時地發現問題,排除隱患。尤其是現在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面對面”,又能“鍵對鍵”。尤其是可以與專業相結合,牽頭創建公眾號推送文章,閱讀量形成公眾號和微信群互相借力的矩陣效應。
四、勇于探索,摸準學生脈搏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
開展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寓教于樂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開展一些主題鮮明、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在內容打造方面,堅持貼近師生、貼近校園、貼近生活。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將優質文化資源和素材“移植”到學生活動中,擴大了師生的受益面,還進一步提升了校園文化活動的粘合力、輻射力和影響力。加強學風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環境方面舉辦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會使學生更加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會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晨讀、三走等活動增加了同學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同學們的體魄,在不知不覺中幫助他們形成了良好的個人習慣,提升了他們的文化內涵。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而要落實“立德樹人”,關鍵在教師,尤其是高校輔導員隊伍去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要體現“師魂”,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念,增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積極探索新時期學生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參考文獻:
[1]侯召龍、王艷超、劉芳芳、閆培培.《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年第2期。
[2]朱繼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黨政研究》.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