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平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寫作教學、讀書活動、科學引導,循序漸進等方法和途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愛國主義;滲透
早在1994年8月,中宣部就頒布了《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著重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科教學要有計劃結合各學科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求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必須認真思考和對待這個問題,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教學實踐當中,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不例外。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概念
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是:艱苦奮斗、辛勤勞動,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反對民族分裂和國家分裂,維護各民族的聯合、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反動制度進行斗爭,推動祖國的繁榮和進步。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熱愛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的獨立和統一。
二、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優勢。縱觀語文課本,每一篇課文都是算得上精品,都傳承了文以載道、文道統一的傳統,其思想?容和文體形式都結合緊密,高度統一,具有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語文教材以健康的感情、形象的內容為主,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塑造來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懂得道理,受到教育。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鉆研教材,統領教材,要把握語文學科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要認識到語文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蘊含在語文教材的各個部分、各篇課文乃至名言警句之中,從語文學科特點出發,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愛國主義教育這條主線,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可以說,小學語文課本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最形象的教材。具體來說,小學語文課文(人教版)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謳歌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的,如《我愛祖國》、《北京》、《美麗興安嶺》、《日月潭》、《富饒的西沙群島》等;有名人名作的如《三味書屋》、《為人民服務》等;有記述歷代英雄人物的,如《司馬光》、《聰明的華佗》、《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等;有記述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如《難忘的潑水節》、《牛郎織女》等。這此課文無論是描寫一瀉千里的黃河、長江,還是雄偉壯觀的北京、長城,無論是屈原、陸游或是魯迅、巴金的作品,無論是孔子、司馬遷或是白求恩、雷鋒,無論是記述清明節、端午節或是重陽節、過年、潑水節……都表現了我們偉大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以及無數英雄豪杰的愛國情懷。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課文,讓學生懂得黃河、長江哺育了中華民族,北京是祖國的首都,巍巍長城堅不可摧,她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懂得我們的文學家的作品、科學家的成果對全人類的科學文化發展作出的貢獻,培養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學生獻身科學事業,樹立民族自信心;讓學生感受英雄人物的愛國情懷和先進事跡,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在寫作教學中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作文教學也是語文學科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具體做法是:
(1)體驗生活。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爬山涉水,觀察感受新鮮事物,這樣既能寫出好的文章,鍛煉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記寫日記。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其中的“道德”就包括了愛國主義的?容。學生寫日記,說真話,說心理話,針砭假惡丑,贊揚真善美,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教師應通過記寫日記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3)隨文練筆。隨文練筆是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相機進行的習作訓練。由于其形式靈活,選題自由,是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習作形式,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條好途徑。
四、在讀書活動中切入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生在課外閱讀這一環節中顯得相當薄弱,這就要求老師精心設計,有計劃地切入愛國主義的?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好書大家讀”活動。一是收集閱讀英雄人物故事書籍,熟悉英雄人物事跡,開展主題班會,進行演講比賽,二是在讀書活動中開展做好事、評先進的活動,三是在高年級中開展“英雄人物”手抄報評比活動,四是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征文比賽及“先進班級”評比活動。通過課外讀書活動,使小學生感知榜樣的形象,學習英難的事跡,了解英雄人物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思考和指導自己的言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而收到像魯迅先生所說的“像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的效果,實現預期目的。
五、科學引導,循序漸進
愛國主義教育要科學引導,循序漸進。愛國主義教育也要遵循教育規律,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不能一成不變,不能搞“一刀切”。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在內容的深淺、形式的變化、層次的高低上體現出差異來。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應以啟蒙教育為主,應以情感教育為輔。通過開展各種具體的、直觀的活動,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認識和了解國旗、國徽、國歌、國情等。教育學生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集體、愛家鄉。通過講授歷史故事、介紹愛國人物事跡、展示偉大祖國的成就等,讓學生逐步了解祖國地理、歷史和文化遺產,教育學生了解今天社會主義祖國是經過無數先烈犧牲生命和艱苦奮斗創立的,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加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并樹立為祖國繁榮和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高尚理想。
總之,“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愛國主義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愛國主義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首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教育系統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汲取大量知識和思想塑造的重要階段,在社會普遍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對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